育兒科普
母乳喂養的益處并不僅僅是乳汁營養和活性物質,還有母嬰的鏈接,以及媽媽對于寶寶的關注對于寶寶心理健康的重大影響,所以我們不只是關心母乳喂養。
文 | 楊麗洋莎
1
著名的心理學家溫尼科特,他作為兒科醫生和心理專家,非常推崇母乳喂養,他在《媽媽的心靈課》一書中寫道:乳房哺乳是人類最強烈的情感關系。
嬰兒在早期情緒發展中的一項艱巨任務,就是要把自己與媽媽發生的兩種關系聯合起來:一種是本能被喚起時的滿足關系,而另一種關系是媽媽作為環境和供應者,去滿足嬰兒日常生理需求時所必須的安全、溫暖、免受意外傷害的保護關系。
十月懷胎的日子里,我們的寶寶和最愛他的媽媽是一體的,寶寶在媽媽昏暗子宮里,聽著羊水與外界聲音混合在一起的混沌聲音,徜徉在暖暖的羊水里,還有著通過臍帶源源不斷的營養送達。
在媽媽子宮這個有限的空間里,小寶寶赤裸的小身體與我們的媽媽一直在接觸,像是一直被媽媽“懷抱著”,這時我們的寶寶感覺他周圍的一切都是柔軟溫暖的。
2
一朝分娩,寶寶來到了我們的世界,不一樣的太多太多了。
首先,我們的世界太亮了,周圍到處都是吵鬧的聲音,寶寶從媽媽溫暖的子宮出來就被突如其來的溫度變化嚇到了。
沒有了媽媽持續的營養供應,寶寶感受到了饑餓、口渴,寶寶發現這不再是那個只保護自己的有限空間,而是一個巨大的、沒有邊界的空間。
這個空間里混雜著各種各樣的氣味,周圍很多都是堅硬和冰冷的,還要被穿上衣服、小被子包裹著。
更不舒服的是,我們小寶寶與媽媽的接觸迅速減少,沒有了安全感的世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我們的小寶寶不知所措,只能通過哭泣來表達著抗議。
3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把寶寶放在媽媽的身上,你會驚奇的發現,寶寶在感受到媽媽體溫的那一刻竟然奇跡般地安靜了下來。
如果你愿意再耐心的觀察一會,你會發現,我們寶寶居然順著媽媽的腹部一點一點的往上蹬著小腿去尋找媽媽的乳房了。
讓我們來慢動作回放一下:寶寶在媽媽乳暈旁蹭來蹭去,然后,用自己的鼻尖一點一點試探著,最后寶寶的小嘴慢慢含住了乳頭,寶寶含住乳頭后憑著自己的感覺找到最佳的位置開始吸吮。
這個時候,寶寶在媽媽的懷抱里一點一點開始溫暖起來,也慢慢適應了這個世界的明亮,寶寶感受到了一道溫暖的目光正溫柔的看著自己。
于是,寶寶在享用美食的同時抬起頭,這個時候,寶寶看見了媽媽正溫柔且充滿愛意的笑盈盈看著自己。
此刻,我們已經為滿意的母乳哺育過程打下了棒棒的開始。
4
早期母親與嬰兒的完整人際關系能否建立,及其維持的質量,對后期兒童心理發展有著獨一無二的重大價值。
母乳喂養,則是幫助寶寶建立安全感的最佳方式。心理安全感的建立,能夠幫助寶寶發展積極的依戀關系,寶寶才會信賴他人、依戀他人,并愿意和他人建立關系。
這種信賴帶來的踏實感,是寶寶情緒穩定的溫床,也是情商發展的起源。
情商發展的功能,一個是形成穩定、平衡自己情緒的能力,一個是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保持良好的關系,滿足我們各種各樣的身心需求,體驗到幸福和快樂。
如果讓孩子出生后在母乳喂養的過程中體驗到安定感和溫暖感,他就是幸福的;有了這樣幸福的經驗,才可能培養寶寶從關系中獲得幸福的能力,這就是高情商的起跑線。
如果沒有這樣的經歷和體驗,寶寶就無從去學習,情商的發展就會因缺乏模仿、學習的榜樣和資源而滯后、偏低,錯失了生命之初的關鍵期,長大后將會很難彌補,留下終生的遺憾。
如果說物質營養充足,會讓寶寶的身體很健壯;那么,心理營養充足,則會讓寶寶的心靈富足,心情愉快,有助于孩子形成樂觀活潑、熱情友善的良好性格,這就是心靈的高顏值。
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要錯失這樣的養育機會,這可是一舉數得哦!
5
當然,給寶寶一個溫馨且充滿滋養性的成長環境,不光只有我們的媽媽可以做,爸爸也可以哦!
良好的家庭氛圍不僅可以幫助媽媽減輕生產后所帶來的疼痛與煩惱,還可以幫助媽媽盡快恢復。
媽媽決定著一個家的溫度,而爸爸則影響著媽媽的情緒。
爸爸們加油!
邱男神金句
本文作者是一位母乳喂養指導師,也是一位心理學工作者,每天與乳母和小寶寶們打交道,目睹新生命如何在媽媽的哺育中快樂成長,所以有著一副漂亮的娃娃臉。
從她的科普中,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母乳喂養是我們每個人出生后獲得營養、滿足和幸福感的絕佳途徑。
在過去,人們把出生后的寶寶吃母乳視為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事情,除非一些特殊情況(母子分離、沒有奶水或遺傳性疾病等),每個寶寶都是母乳喂養。
但隨著社會的進步,當有了相對比較好的母乳替代品(如奶粉等)后,不知道什么原因(有人說是現代女性為了保持美麗,不知真假),一些媽媽在能夠給孩子進行母乳喂養的情況下,也選擇人工喂養。
這種喂養模式背后的邏輯基礎是:母乳喂養和人工喂養的功能都只是給孩子提供物質營養,所以兩種方式的價值是等同的。
對此,一些醫學、教育學和心理學工作者認為:二者的價值絕非等同。
為什么呢?
本文為大家提供了一些專業的解答。
尤其母乳喂養對孩子心理發展(心智)、人格健康(心理成熟水平)、社會性(和情商有關)發展的積極作用的觀點,這些年來越來越得到認可和重視。
心理學觀察和研究表明,小寶寶和媽媽的關系質量的高低,決定了孩子成年后的親密關系質量、社會關系質量和親子關系質量。
我們在心理咨詢的實踐中也發現,很多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向前追溯,很多都與幼年和母親的關系障礙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母乳喂養,則能通過母嬰之間的關系連接,為小孩子的關系模式打下最堅實和積極的基礎。
在成年期,影響人際關系的心智能力,被我們概括地稱為“情商”。
因此,是否對嬰兒進行母乳喂養,也確實可以說影響孩子的情商發展,并決定了心靈的“顏值”。
那么,如果現在已經成年了,還是覺得自己情商不夠高,怎么辦呢?
如果你去找本文作者,她可能會建議你:
親,很抱歉,你已經錯過了哺乳期,想吃母乳也回不去了。就別瞎琢磨了,給你兩個建議:
1、去心能量上心理成長課,補一補咱可憐的情商;
2、堅持對自己的孩子進行母乳喂養,讓我們生命中的遺憾不再下一代身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