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的是,當孩子拿著那袋糖果回家之后,那對美國教授夫婦卻出面了。他們將那袋還沒有開封的糖果還給了高橋夫婦,并且解釋了不能接受的理由:一個孩子在闖了禍的時候,不應該得到獎勵。
在他們看來,這個小“男子漢”應當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擔起他能負的責任了,這孩子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為了賠償這塊玻璃,他幾乎花掉了自己存折上所有的零用錢。但是,他絕不會因此得到父母一分錢的“財政補貼”,如果錢不夠的話,父母可以考慮借錢給他,但他必須有自己的還款計劃,美國人的這種做法正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好漢做事好漢當。”
孩子做錯了事,讓他自己向人家道歉,賠償損失。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取得別人的原諒,更重要的是使孩子從小就對自己的言行切實負起責任來,這有利于孩子增強自律精神,謹言慎行,以便將來獨立地全面承擔人生的責任和義務,順利地進入社會生活。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斷犯錯在所難免,而父母在孩子犯錯時如何教育孩子,對孩子的一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細心的父母可統計孩子一天可犯多少錯:作業沒完成?欺負小同學?早餐吃不完的食物藏在抽屜里?對長輩不敬?等等。統計完了怎么辦?有位媽媽說得好:“小錯接受批評,大錯接受懲罰,造成的經濟損失由孩子自己承擔,這是我的教育方式。”她說:上學期,兒子不小心把乘車卡丟了。
乘車卡可以去公交公司補辦,但卡本費要20元錢。這是他沒有保管好造成的損失,于是我跟兒子商量,扣他兩個月的零花錢(他一個月的零花錢是10元),并告訴他這個損失是他造成的,得由他自己承擔。兒子說:“同意,外加走一個禮拜的路上學。”兒子對這樣的解決方法沒有異議,表示贊同,并且心甘情愿地配合。走一個禮拜的路是他對自己的懲罰,以后他不會再把東西隨意丟放,我支持他!20元錢不多,還不夠買份牛排,可對孩子而言卻要存兩個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