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很多植物為了存活,進化出獨特的自我防御方式,有的樹干上長滿尖刺,有的散發出濃烈的臭味,有的汁液帶有毒素,有的會“隱身”,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在廣東,有一種植物叫沙盒樹,不僅渾身長滿尖刺,還帶有毒素,種子成熟后會自動炸裂。危險的沙盒樹,令人望而卻步,為什么還要種植呢?
01
樹干上長滿粗硬的尖刺,葉子上也有小刺,讓猴子不敢攀爬鳥也不敢站
在植物世界中,沙盒樹無疑是與眾不同的,它屬于大戟科響盒子屬的常綠喬木,別名叫沙箱樹、響盒子、沙金樹、猴不爬。
長得十分高大,一般可以長到10-50米高,樹干筆直、粗壯、渾圓,猶如聳立在森林里的一座綠塔。
不需要靠近,就能看到樹干上布滿密密麻麻的尖刺,呈圓錐形,不長,但是又硬又粗,每根刺的錐底直徑有五毛硬幣那么大。
一排沙盒樹,就像一隊身穿鎧甲的武士般,帶有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不只是樹干,就連樹葉上也有小刺,它真是一個“渾身帶刺”的家伙。
正因如此,森林里所有的動物都對它敬而遠之,沒有鳥兒會站在它的樹枝上歇腳,也沒有猴子等樹棲動物敢爬到沙盒樹上。所以沙盒樹,又叫“猴不爬”、“鳥不宿”,這兩個俗稱非常形象貼切。
渾身長滿尖刺,正是沙盒樹的的防御機制,也是它生存的策略,可以防止動物啃食,也防止動物在樹上棲息。
這樣一來,高大的沙盒樹,就可以在眾多植物的森林里,獲取更多的陽光和雨露,保持優勢地位。
02
根莖葉與種子都含有毒性,樹汁也具有腐蝕性,卻砍不了燒不得
很多人都沒見過沙盒樹,它是原始、神秘的熱帶植物,原產于南美洲、北美洲的熱帶地區。主要分布在亞馬遜熱帶雨林以及哥倫比亞、牙買加、秘魯、玻利維亞等國。
我國在1921年就從印度尼西亞引進了沙盒樹,在廣東、海南、香港等地都有引種種植。
沙盒樹渾身長刺,也全身是毒,無論是根、莖、葉,還是種子,都含有毒性。尤其是乳白色樹汁中含有的萜類化合物,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性和腐蝕性。
如果皮膚碰觸到,會紅腫發炎,如果眼睛不慎碰到,不能及時就醫,可能就失明了。正是因為沙盒樹的這些特質,它被列入“全球十大最危險樹”之一。
美洲的當地居民,意識到這種樹木十分危險,曾經試圖砍伐毀壞沙盒樹,但一不小心就會碰到樹的汁液,引起不適癥狀。
刀砍不行,那就用火燒吧,但沙盒樹在燃燒過程中,散發出濃煙,釋放出有害氣體。真是不能砍也不能燒啊。拿它沒辦法,遠遠見到都要繞道走。
03
果實像小南瓜,成熟后會自動炸裂,種子彈射出40米遠
沙盒樹的花期是在四五月份,雌雄花長得不一樣。雄花為紅色,穗狀花序呈圓錐形,花朵直徑約2 厘米。而雌花為紫黑色,直徑約2.5厘米,呈放射狀展開。
花凋謝后,漸漸長成扁平狀的果實,就像一只只可愛的小南瓜掛在樹枝上。開始是青色的,慢慢成熟后,變成紫黑色。果實的內部藏有16個特殊的格子,而每個格子里都蘊藏一粒種子。
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借助風力傳播,有的借助動物傳播,而沙盒樹的傳播方式相當炸裂,它靠自身的力量就能將種子彈出去很遠。
當果實熟透之后,里邊的種子會因為風吹而晃動,發出“沙沙沙”的聲音,所以才被叫為響盒子。但這時,可愛的“小南瓜”就是個不定時“小炮彈”。
如果受到外力觸碰,或者達到某個臨界點,沙盒樹的果實就會嘭地一聲,自動炸裂,種子也就向四面八方彈射出去。
種子能彈出去多遠呢?這就取決于樹的高度了,長得越高的樹,種子彈得越遠,從十幾米到三十幾米,是常有的事,而最遠的能達到40米。
有一位科學家,還拿沙盒樹的種子做過實驗,當果實因外力擊打而砰然炸裂時,種子以時速200米的速度飛濺出去。
沙盒樹就是以這樣的方式完成播種,讓種子在新的家園種扎根,相當有個性。
而對于人類來說,當沙盒樹果實炸裂時是危險的,因為飛射出去的種子,也有汁液隨之飛濺,萬一濺到人身上就非常不好了,殺傷力很強。
04
沙盒樹如此危險,為何還要引種栽種?
看到這里,大家一定很奇怪,沙盒樹渾身是刺,還全身有毒,原產地的人們都對它避之猶恐不及,我國為何還要栽種呢?
沙盒樹高大粗壯,樹冠也很茂盛,給人一種偉岸的感覺,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不過不適合種植在人口多的都市。
重要的是,沙盒樹的木材優良,紋理非常漂亮,光澤度高,密度高,還具有耐磨、耐腐蝕的特點。
經過干燥處理后,沙盒樹的木材不易開裂,非常適合用來加工制作家具、農具、生活用具、模型等。美洲人還用沙盒樹木材制作獨木舟,結實耐用,還有美感。
因為沙盒樹有毒,所以在砍伐或處理響盒子樹時,需要做到專業,戴好口罩和眼罩,避免和肌膚直接接觸。制作成家具等物品后,也要刷一層防腐油漆,才能投入使用。
盡管沙盒樹一看就是不好惹的“角色”,但人類總有馴服它的方法,讓它為人所用,發揮出極大的經濟價值。
05
結語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會毫無價值的,即便危險如沙盒樹,也是具有發展前途的樹種。不過,我們在開發使用沙盒樹的同時,也要警惕它的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