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鞋,一針一線的母愛
路志寬(河北)
多年前,歌手解曉東在其歌曲《中國娃》中唱到的那句歌詞:“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我一直是記憶猶新,我是出生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人,那時我們的生活還不富裕,鄉下的孩子,幾乎腳上穿的都是那千層底老布鞋,我自然也不例外,所以那時聽見解曉東的這句歌詞,心中覺得挺寫實挺親切的,于是就記住了它,也因此記住了一段難忘的歲月。
那時,我們兄妹幾個的鞋,全都是母親沒日沒夜的一個人一針一線地做出來的,在我兒時的記憶中,總是清晰地記得那個在昏暗的煤油燈下納鞋底的母親的身影,一針一線,哧哧啦啦地響著,有時幾乎只是一夜之間,母親就能納好一對鞋底,這可是制作布鞋的最關鍵一步哦,納好了鞋底,離完成一雙布鞋的目標,就不遠了。
制作鞋底的布料,一般都是穿舊了的衣服,那時日子過得緊,誰家也舍不得輕易丟掉,就這樣廢物利用地把它們裁成布片,清洗干凈,折疊整齊,之后再找一個平整的地方,一般都是在墻上,既不占用其他有用的地方,這里又平整,用提前準備好的漿糊,就這樣一層一層地往上疊加著貼,一般都需要五六層的樣子,根據你布料的厚薄,以及你想要鞋底的厚薄而定,粘貼好后,晾曬兩三天,之后揭下,這就是制作鞋底的最基本原料了。
做鞋前,一定還要有鞋樣兒,按照著鞋樣,用剪刀在這“原料”上,裁剪出鞋底來,之后就是那一針一線的納鞋底了,男孩子的鞋簡單,只要做好能穿就行了,要好的女孩子,還會要求心靈手巧的母親,在鞋面上繡上一些花啊草啊的飾品,經過一雙巧手的加工,還真是不俗,好看極了。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各樣的鞋子,是琳瑯滿目,很少有人再穿那種老布鞋了,上了年紀的母親,眼也花了,也干不動了,多少年過去了,母親還是舍不得把她那些年存下來的鞋樣兒丟掉,看著這些泛黃的鞋樣兒,就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段歲月,想起那一雙雙的布鞋,想起母親做布鞋時的樣子,想起夜晚油燈下納鞋底的母親的身影……
小小的一雙布鞋,傾注了母親一針一線的濃濃母愛,想想那時穿在腳上的布鞋舒服的感覺,再看看母親現在蒼老的樣子,心中不免一陣的心酸啊,而現在我們只能做的就是讓年邁的母親舒舒服服地度過余生,就算是我們對那一雙雙布鞋的回報吧!
【作者簡介】路志寬,在《詩刊》《揚子江》《星星·散文詩》《橄欖綠》《中國詩人》《上海詩人》《詩潮》《葡萄園》《山東文學》《貴州作家》《北方作家》《越南華文文學》《新大陸》《小說月刊》《小小說月刊》《文苑·經典美文》《伊犁晚報·天馬散文詩》《散文詩世界》《工人日報》《中國紀檢監察報》等800余家報紙雜志發表詩歌、散文、散文詩、小說等作品2000余篇,共計100余萬字,獲征文獎300余次,作品入選60余種年度官民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