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GPT,還得等等。
來源|AI藍媒匯
ID:lanmeih001
作者|伊柒
編輯|魏曉
1985年,喬布斯在一檔電視節目中預言稱,未來人們可以用電腦對話亞里士多德,“學生不僅能閱讀他的著作,還能問亞里士多德一個問題,并得到答案。”
不到四十年,這一預判成真了。
現在的人們不僅可以跟“亞里士多德”進行對話,甚至也有可能跟“喬布斯”對話。只要輸入相應的數據以及訓練,AI大模型就能復刻出“亞里士多德”。
只是這樣的科技創新,并不來自蘋果,而是OpenAI。
蘋果,當然也不甘心。
就在日前,市場消息稱,蘋果正在開發自家的AI工具,以在生成式AI市場嘗試追趕。對手,指向OpenAI,指向ChatGPT。
是的,蘋果也要做大模型了。
雖然八字還沒一撇,雖然腳步也慢了很多,資本市場還是應聲而漲。
消息放出當天,蘋果股價盤中一度跳漲超2%,市值短線數秒激增近600億美元,頂峰時增加約710億美元。
就看AppleGPT,最終會是個什么樣了。
慢半拍的蘋果,低調入局
根據目前的進度來看,AppleGPT顯然還在設計初期,別說GPT4了,或許離3.5都有不小距離。
據知情人士透露,蘋果已經建立了自己的框架來創建大型語言模型,框架名為Ajax。包括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的Bard,適配AI的系統框架是開發大語言模型的核心組件。有了這個被稱為Ajax的框架,蘋果創建了一個聊天機器人,內部工程師稱之為Apple GPT。
Ajax框架相當于大模型的處理器,功能是理解和處理自然語言數據,并根據上下文生成合理和連貫的語言輸出,蘋果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負責人John Giannandrea和高級軟件工程主管Craig Federighi正在分別領導這個項目。
其中,Giannandrea曾在谷歌領導過搜索和人工智能項目,2018年后加入蘋果。消息稱,他希望采取相對保守的方法,優先觀望大模型行業的發展。
而Apple GPT,也帶有一些谷歌大模型的影子。
據傳,有蘋果員工對外表示表示,Apple GPT基本上復制了Bard(Google的大語言模型),ChatGPT和Bing AI,不包含任何新功能或技術。“(Apple GPT)可以作為Web應用程序訪問,設計簡潔,但不適合公開使用。
僅限于內部使用,短期內蘋果并不打算公開發布。如果Apple GPT最終問世,也有很大可能性是完全面向蘋果設備、IOS系統。
“蘋果還在改進其底層模型,目前沒有計劃將其發布給消費者。”
加碼AI,但謹慎樂觀
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蘋果CEO庫克表示自己在用ChatGPT,生成式AI是公司“密切關注的事情”。
一直以來,蘋果都是科技行業的標桿。
然而,在人工智能領域,蘋果似乎并沒有像其他科技巨頭那樣積極投入和展現。盡管公司手握全球最受歡迎的虛擬助手Siri,但在大模型橫飛的2023年,Siri的功能和智能程度與ChatGPT等大語言模型相比,多少有些單調和過時。
看見ChatGPT在2023年初指數級的用戶增長,蘋果不可能不擔心大語言模型對人機交互方式的顛覆。
而蘋果何時入局,如何入局,也順理成章成了業界相當關心的話題:蘋果領先了上一個十年,還會有下一個嗎?
今年5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庫克對于蘋果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做了更詳細的解釋。在他看來,人工智能領域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解決,對AI的開發要“謹慎和周到”。
與外界判斷無異,蘋果同樣視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為巨大的機遇。但在公開場合,蘋果對外給出的口徑始終“謹慎樂觀”。
Apple will be adding AI to more of its products,but on a “very thoughtful basis.”
(蘋果將在其更多產品中添加人工智能,但要“深思熟慮”)
蘋果是否會將Apple GPT作為一個獨立的產品或服務推出市場,或者將其作為Siri或其他應用程序的增強功能,還是未知。但從交互形式來看,Siri當然是Apple GPT相對理想的集成地點:有用戶,有使用習慣,也有相當設備當作場景。
有相關報道稱,蘋果有數個團隊正專注于人工智能相關技術,并試圖解決隱私問題等問題。即使使用Siri作為公司大語言模型的載體,蘋果也比競爭對手更加謹慎,旨在將隱私置于功能之前。
公開資料顯示,蘋果在2020年之后,曾收購了多個AI初創公司,包括2億美元收購的邊緣計算相關公司Xnor.ai、5000萬美元收購人工智能和視覺初創公司Vilynx。據量子位報道,收購完成后,Vilynx公司的50名工程師和數據科學家直接進入了蘋果的AI項目研發。
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科技圈的領航者,蘋果顯然不甘心在AI領域久居人后。只是,照目前的進度來看,在后一個十年的AI賽跑中,蘋果或許很難像過去那樣,成為技術和產品的領先者。
今日話題
你看好蘋果大模型嗎?
來評論區我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