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也都注意到了,在過去,生二胎可能都要與老大商量,否則老大能夠鬧翻天。但是到了現在,很多二胎家庭中,老二反倒成了“刺頭”,老大卻成了“乖寶寶”。
針對這一情況,很多人都認為,原因無非就是家長們過于寵溺老二,導致老二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亦或者是“恃寵而驕”。
我們不得不承認,確實存在著這種可能性,但這一原因并非是主要原因,來看看下面這個案例吧。
朋友36歲,是2個孩子的媽媽,大女兒9歲, 小兒子5歲。在小兒子出生之前,大女兒受到的寵愛是絕對的,畢竟現在的家庭,有一兩個孩子,都當做珍寶一般捧在手心。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女兒也較為調皮,平時一有什么需求,也是要求父母馬上就要兌現,不然就鬧翻天,性格要強的很。
等到小兒子出生之后,大家對于大女兒的關注肯定會少一些,誰都沒注意到的是,大女兒的性格也悄悄發生了很多變化。
孩子的爺爺奶奶說,這是孩子懂事了、長大了,再不像以前那么鬧騰了,但根據我對他們的了解,我知道這并非主要原因。
朋友的大女兒現在都會主動提出要求照顧弟弟、陪弟弟一起玩,平時也會將好玩的、好吃的讓給弟弟,很多時候只是因為這樣能夠得到家里人的表揚。
這是一種心理學上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當孩子發覺自己所處的環境不利時,便會改變自己的性格去適應“環境”,以保全自己的地位。
在二胎家庭中,老大之所以會變得聽話、懂事,是因為他們發現自己受到的關注越來越少,而想要得到父母的表揚,就只有通過與老二互動,并且對老二好,這樣一來便會得到認同與夸獎。
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會選擇走另一個極端,那就是變得更“壞”,盡可能地去搞破壞、不學習、欺負弟弟妹妹等等,這些也都是引起父母注意的種種方式。
自己只有變得足夠調皮,爸爸媽媽才會將目光轉移到自己身上,而不是停留下弟弟妹妹身上,就算只是這樣的關注,他們也會去嘗試。
但是后來部分孩子發現,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爸爸媽媽反而對他們感到失望,而對弟弟妹妹的疼愛則是更多。
于是他們又會改變“策略”,讓自己變乖一些,而父母在感受到孩子的變化之后,夸獎、表揚孩子,孩子在嘗到這些甜頭之后又會更加聽話、懂事。
很多家長在兩個或是多個孩子之間不懂得如何掌握平衡,給予老二更多的關愛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畢竟老二年紀小,多一點包容與寵愛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寵愛與包容應該適度,現實情況是很多父母給予老二的寵溺與疼愛都遠遠超過必要的程度,這怎么可能會不給老大帶來危機感?
對于老大突然的態度轉變,家長們也應該注意,而不是一味認為孩子是長大了、懂事了,才會有這樣的變化。
實際上,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就已經說明孩子的某些心理需要家長進行引導了。
每個孩子都是敏感體,老大在二胎出生之后,是最直接的“利益相關者”,他們能夠敏感地察覺到父母態度的變化與愛的轉移,這是最讓他們感到害怕的一點。
因此,給予每個孩子相差無幾的愛,并且有意識地告訴孩子,不論是哪一個孩子,爸爸媽媽都很愛。同時,在行為上也是如此表現,而不是嘴上說著愛孩子,但是行為上卻明顯偏愛其中一個孩子,這不僅不會得到孩子的理解,而且還會讓孩子感到憤怒。
同時,還有一件事情尤其需要家長們注意,那便是讓有意識地增進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否則孩子之間的矛盾越深,感情可能就會越差,尤其是在父母還區別對待的情況下將更是如此。
平時可以讓孩子們玩一些合作類的游戲,引導孩子之間變得更加親密,孩子之間感情好了,家庭也會更加和諧,父母們也不至于整天因為孩子之間的那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吵得不可開交。
二胎家庭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難,對老二多一點照顧,對老大多一點關注, 并且引導兩個孩子和諧相處,這便是最理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