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們要承擔著更重的養育負擔,這也使得他們迫切地希望子女們能夠快點長大,幫助自己分擔家庭負擔。如果父母們有著重男輕女的思想的話,那么姐姐們所要承擔的壓力往往要更大一些。父母們從小給女兒們灌輸“要幫忙操持家務,為家庭經濟解憂”的理念,這不僅使得女兒們為家庭付出更多,同時也使得她們在長大成人后的婚戀觀方面受到影響。
王大爺一共生養了四個兒女,重男輕女的他生到第四個孩子的時候才生出來男孩。兒子的出生讓王大爺開心不已,對待兒子也自然是寵溺有加,從小到大家里的好吃的,都是留給兒子一個人吃的。王大爺常常教育女兒們,“你們比弟弟大,要好好地照顧他!這是你們當姐姐的責任,如果照顧得不好,我要唯你們試問的!”三個女兒都很聽爸爸的話,小小年紀就輟學的她們把打工掙來的工資如數給了弟弟。
可是,習慣了姐姐們付出的弟弟卻把這一切當成了理所當然,擁有上學機會的他并沒有把心思放在學習上。終于在讀完初中后,弟弟也輟學了,但是和姐姐們不同的是,輟學在家的他被父親允許無所事事,心安理得地啃老。
終于三個姐姐給弟弟湊足了結婚的錢,弟弟的婚禮終于如期而至。看到自己為弟弟蓋的新房子以及為弟弟置辦的數萬元的彩禮,三個姐姐相擁而泣。可是雖然弟弟成家了,但是三個姐姐卻因為年齡大了在農村十分難找對象。就這樣不成器的弟弟結了婚,可是能干的三個姐姐卻“愁嫁”了。
在多子女家庭中,如果父母們更偏愛男孩,那么這難免會對女兒們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傷害。明明都是父母的親生骨肉,但是自己卻要比弟弟低一等,這樣的落差感難免會讓女兒們心生自卑,對待父母們的愛也常常會患得患失。
父母重男輕女便會對女兒多有輕視,甚至還會要求女兒不斷地為弟弟付出。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女兒們被洗腦成了“伏弟魔”,這也使得他們很難擁有屬于自己的幸福和追求。即便在她們成家后,娘家和弟弟仍然是她們無法甩掉的負擔。
如果女兒們受到父母重男輕女的理念影響過深的話,還有可能會將這種不公平的育兒理念延續到自己的下一代。因為自己在小時候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這使得她們更加希望自己能夠生養出男孩來讓自己揚眉吐氣。顯然在這樣的心理的驅使下,女兒們會將重男輕女的觀念一代又一代地延續下去。
父母們有必要端正自身的生育理念,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他們都值得父母用心培養,用愛灌溉。時下男女地位愈發平等,不管哪個孩子優秀,這都是父母教育的驕傲!當父母摒棄重男輕女的理念時他們才更加能夠一碗水端平。否則,如果父母自身認知存在偏差的話,那么他們很有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就會偏心偏向。
在管教孩子的時候,父母們應該聽聽孩子們怎么說,不要憑借著自己對于孩子的固有認知,或者是偏聽偏信一方之言而妄下定論。父母對孩子的誤解很有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真正懂得疼愛孩子的父母,一定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法官”。再不懂事的孩子也有做對的時候,再懂事的孩子也有可能會推卸責任,父母們一定要就事論事,不要輕易地給孩子下定義。
父母們要給予孩子同樣的疼愛,所以家長們不要提出“大的讓著小的”、“好吃的留給弟弟吃”這樣有時偏頗的“建議”。被勉強的給予不是分享,被逼迫的付出不是奉獻。在能力范圍內給予孩子們同樣的物質滿足,這會讓孩子們更加容易友好相處,家庭關系也會更加和諧。
愚蠢的父母總會把家庭變成爭奪的戰場,真正疼愛孩子的父母并不會通過不必要的競爭感來讓孩子被迫聽話懂事。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們尤其要避開的就是偏心的教育理念,僅僅因為自己的喜好而對孩子們給予不一樣的愛,這樣的失之偏頗很難得到孩子們的信服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