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們生命的初始,他們對于性別概念的認知是非常有限的,也就是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孩子們并不能夠分辨出自己和異性同伴之間的差別,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父母對孩子進行性啟蒙就很有必要。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并不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性啟蒙,甚至連性啟蒙的時間都拿不準。
前兩天龍龍媽媽看到鄰居妮妮媽媽給孩子買了一套性啟蒙的繪本,于是她覺得自己也應該給孩子買一套。尤其是在聽了妮妮媽媽說“孩子三歲了就要進行性啟蒙了,晚了可是要耽誤孩子了”后,龍龍媽媽更是把性啟蒙的事提上了日程。
不過令龍龍媽媽沒有想到的是,自家孩子或許有些開竅晚,對于性啟蒙繪本上的內容并不十分好奇,而且還趁自己不注意把繪本撕成了碎紙條。看著自己花100多塊錢買回來的繪本轉眼成了孩子手里的碎紙條,龍龍媽媽真是又好氣又好笑。
而從妮妮媽媽那里得到的反饋是,妮妮對于繪本上的內容很感興趣,而且也能夠跟著媽媽的節奏走。對此,龍龍媽媽十分感慨,“看來男孩確實要比女孩發育得慢一些,我家的淘孩子對于這些性別概念還完全不在意呢!”
后來龍龍媽媽又上網查找了一些相關內容,她發現原來孩子在3到7歲確實是處于性啟蒙的最佳時期,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到了三歲孩子就一定需要性啟蒙,家長們在對孩子進行性啟蒙的時候還是應該因人而異,而且男孩和女孩性啟蒙的時間上也存在著一些區別。
事實上,孩子們在兩歲半到三歲的時候會逐步產生一定的性別意識,孩子會慢慢地發現性別區別,并且會對此感到好奇和疑惑。所以通常而言,孩子在三歲時,父母對其進行性啟蒙是比較適宜的。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踩著三歲的“門檻”。
通常在孩子擁有了一定的社交生活后,父母們對其進行性啟蒙會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反饋和回應。同時也正因為大部分孩子會在三歲時開始去上幼兒園,所以這也為父母的性啟蒙提供了契機,所以很多育兒專家認為三歲是父母對孩子進行性啟蒙的最佳時機。
不過,如果孩子平時的社交生活并不多,或者到了三歲的時候也還沒有上幼兒園,孩子與異性同伴的接觸很有限,他們對于性別意識的好奇并不十分強烈,那么父母對孩子進行性啟蒙便可以適當地推遲而不必操之過急。所以確定孩子性啟蒙時間的關鍵是家長們需要捕捉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對于性好奇的“信號”,當孩子對于性別意識產生疑惑時,父母再進行性啟蒙會更加水到渠成。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有必要正確看待孩子對于性別意識方面產生的好奇心理。所以當孩子問出一些比較特別的問題時,父母們一定要正面回答,而不是選擇性忽視或者是刻意回避。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還小,如果自己正面回答,有可能會對孩子造成誤導,事實上,只要父母們把握好啟蒙的分寸和尺度,那么相信孩子的疑惑更容易被恰當地解開。
當父母發現孩子對于性別意識有所萌發后,一定不要過分勉強孩子與自己有一些親密的舉動。因為這很有可能是孩子已經發現了這些行為所產生的一些比較微小的差別。此時父母們就要為孩子做好行為示范,幫助孩子明確與異性相處時的社交分寸感。
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對于性知識產生的好奇是有所不同的,所以父母們有必要針對孩子的接受能力進行性啟蒙內容的調整。所以即便是同一個問題,孩子在不同年齡段向父母提問時,父母也有可能會給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父母作為孩子最為親近的人,他們理應承擔起對孩子進行性啟蒙的重任,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們也應該不斷地探索和學習,找到最適合孩子的引導方式。正確看待孩子的疑惑,不要隨意的給孩子貼標簽,相信這更加有助于孩子性別意識的啟蒙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