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數據中,人們很容易發現,我國在2020年出生的嬰兒數量僅為1200萬,相比于2019年整整減少了265萬人。單純的從數據上看,我國人口的出生率已經出現了明顯的下滑,而事實上,這已經是我國出生人口數的“四連降”了。于是在這樣的人口現狀背景下,放開三胎的政策應運而生。
5月3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提出要進一步優化生育的政策,并且實施一對夫妻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以及與之相關的配套措施。一時間關于放開三胎的話題引發了全民的熱議并且很快就上了熱搜。
雖然到目前為止國家并沒有出臺一些具體的獎勵政策,但是目前公布的配套支持措施卻也十分值得人們期待。在相關措施中提到,為了配合生育三胎政策的實施,國家會逐步完善生育休假以及保險制度。所以因此推斷,生育三胎的寶媽在休產假和生育保險方面會更加有保障一些。
在相關配套措施中還著重強調了要保障女性的合法權益,比如說鼓勵用人單位為女性設置彈性工作時間安排,如果女性參加孕檢或者養育過程中有情況發生時,彈性工作制則會讓女性的權利得到更好的保障。
雖然具體的福利待遇還沒有被詳細披露,但是從配套措施的安排上卻已經可以看出,為了保證三胎開放政策的順利實行,國家定會相繼出臺一些“支持措施”。
那么,放開三胎的生育政策后是否會迎來“嬰兒潮”呢?北京大學社會系教授陸杰華針對于開放三胎政策是這樣說的,他認為開放二胎勢在必行,但是卻很有可能不會出現新的生育潮。陸杰華表示,在二胎政策放開后,雖然出生人口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是并沒有出現人們預估的生育高峰,所以放開三胎也很有可能會出現類似的情況。
此前我國的婦聯機構在網絡上公開進行了問卷調查,最終得出結論,在接受調查的網友中僅有20.5%的人有生二胎的想法,而與此同時明確表示自己堅決不會拼生二胎的人數比例卻占到了53.3%。由此可見,人們生育意愿低已然是不爭的事實。
時下年輕的父母們對于生育保有更加理性的看法,他們更注重家庭生活質量,于是在生育成本愈發高昂的當下,為了不讓原本的家庭生活質量受到影響,夫妻倆的生育意愿并不十分強烈。很多時候年輕的父母們在表達自己不愿生育的意愿的時候,更多考量的還是“生不起”的客觀實際。
再加上時下的年輕人,他們擁有更加多元的人生觀,這也使得他們不再把生兒育女當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必選項。在當下年輕人的眼中,生活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種,這也就使得傳統的生育觀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沖擊,比如說有的年輕人選擇組建丁克家庭。
在社會競爭較為激烈的當下,父母們更加推崇精英教育,所以他們更看重孩子的養育質量而非數量。父母們希望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力都用在“一個孩子”身上,集中力量把“一個孩子”培養成才。
夫妻倆有必要結合自身的家庭實際情況來理智地看待生育這件事,不盲目跟風,保有自己的主見,這樣的生育態度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孩子負責。如果夫妻倆本身都不具備成熟的心態,那么貿然生育這很有可能會導致家庭環境的不穩定。
雖然說時下生育的成本較高,孩子的出生也勢必會對家庭的經濟開銷造成壓力,但是年輕的夫妻倆也應該正確看待生育壓力,不要在無形中放大生育這件事所帶來的內心恐懼。能夠在自己能力范圍內給予孩子最好的成長需求滿足,這已然盡了為人父母的責任。
盲目拼生的做法并不可取,養育孩子并不像是打游戲副本一樣,養廢了還可以重新再養一個。所以每一個小生命都值得被父母們認真對待,重質量的養育也是夫妻們該具備的為人父母的擔當。生育不是兒戲,夫妻倆應該結合自身的家庭實際情況來進行生育意愿的把握。生與不生,這是個體選擇的權利,但是卻不應該是沖動之下的任性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