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痛風,臨床上有5%~15%的高尿酸血癥患病人群最終會轉化成痛風,其發作時表現出來的癥狀有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痛風石、慢性關節炎癥狀,同時還伴有腎臟病變的臨床表現。
高尿酸血癥患者早期沒有臨床癥狀,只能在實驗室檢查出高尿酸的指標。一般來說,人體血尿酸的水平在420微摩爾每升以下為正常水平,正常男性的標準值為150-380μmol/L,女性為100-300μmol/L,女性更年期后接近于男性,若超過正常水平則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
那么,高尿酸血癥是怎么來的?
首先,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終產物,為三氧基嘌呤,其醇式呈弱酸性。
各種嘌呤氧化后生成的尿酸隨尿排出。嘌呤又分為內源性及外源性,外源性是指患者的日常飲食攝入,內源性主要指嘌呤在體內代謝為尿酸,經腎臟系統功能排出體外,如果體內產生過多尿酸來不及排泄或者腎臟部分功能退化,就會導致體內尿酸蓄積無法排出,危害人體健康。
已經診斷為高尿酸血癥的患者,如果身體部位出現關節炎、尿路結石或者腎絞痛的現象,很大幾率下患者已經發展成了痛風。
痛風發作會給患者身體部位帶來疼痛腫脹,手足僵硬,使患者活動嚴重受限,到底如何治療才能減少降低尿酸,防止其發展為痛風呢?
針對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不同程度的患者,醫生會給予實施不同的治療方案,有針對性的進行降尿酸治療,才能使尿酸維持在正常水平,有效防治痛風。
1、藥物治療
臨床常見的降尿酸藥物分為兩類:一類是抑制尿酸生成的藥物如別嘌醇、非布司他、奧昔嘌醇、托匹司他;還有一類是促進體內尿酸排泄的藥物如丙磺舒、苯磺唑酮等,可以服用碳酸氫鈉片偏高較多的如苯溴馬隆,能夠有效起到中和尿酸,降低血尿酸的作用。
一般來說,在高尿酸血癥的急性期,因患者關節疼痛嚴重,會選擇短期應用秋水仙堿來輔助治療,配合降低尿酸。
在藥物的選擇上,應該盡量選擇毒副作用較少的藥物來治療降低尿酸,如果對藥物區分不是很清楚的患者,一定要先就醫診治,檢查尿酸水平,在專業的醫生指導下遵照醫囑進行用藥,不可盲目用藥,以免加重病情,危害自己的身體健康。
2、調整飲食習慣
患者需控制飲食,減少啤酒類飲品以及海鮮類食品的攝入,避免高嘌呤的食物攝入如內臟、海鮮、啤酒等酒類飲品,禁食生冷、寒涼的食物,也要減少高蛋白食物的攝入。
多喝水,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同時幫助清除體內過多的尿酸。
此外,患者還需注意控制體重,不要過度肥胖,避免過度勞累,適當運動鍛煉,不要做高強度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