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立刻就想到痛風,似乎高尿酸對骨關節的危害是最大的。但其實,痛風還不是最嚴重的后果,也并非所有的高尿酸都表現為痛風。
那么,尿酸過高還會引起什么疾病?
一、高尿酸的危害,遠不止痛風那么簡單
01
尿酸越高,患病風險越大
高尿酸,是多種代謝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臨床上約10%的高尿酸會發展為痛風,但無癥狀的高尿酸可能持續10~20年,這期間不僅會對腎臟、膀胱、尿道、肝臟等泌尿系統組織或代謝器官造成不利影響,還會加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和動脈硬化。
據統計,血尿酸每增加60μmol,高血壓發生的風險增加15%~23%;發生急性腎衰的風險增加74%;女性冠心病的病死率增加30%,男性增加17%!總而言之,尿酸越高,則患病風險越大。
02
尿酸過高會導致3種疾病
01痛風性關節炎
高尿酸血癥患者中,約2/3的人無明顯癥狀,但隨著血液中尿酸含量的不斷增加,會導致尿酸鈉針狀結晶體的形成。結晶體容易沉積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中,膝關節、腳踝、腳趾等處都可能出現,尤其第一跖趾最常見。
免疫細胞會對這些結晶進行吞噬,并釋放大量發炎物質,引發炎性反應,造成關節劇烈疼痛、紅腫等,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痛風,時間可持續數小時或數日。
由于人體的抗炎物質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在半夜分泌最少,睡眠時血液循環減慢等原因,痛風常在半夜發作。
對大多說患者而言,痛風發作過一次,就會有第二次,時間間隔約6個月~2年。
痛風反復發作,可能會形成“痛風石”,導致關節骨質損傷、關節周圍組織纖維化、繼發退行性病變等,表現為畸形、腫痛、功能障礙,甚至不能行走。
提醒:如果耳朵的耳廓周圍出現白色的,且按著有點疼的結節,可能是尿酸的結晶,建議盡快去醫院檢查尿酸水平。
02損害腎臟
腎臟是血液過濾、尿酸排泄的重要器官,血液尿酸含量過高,尿酸鹽結晶就很容易在腎小球、腎小管中沉積,形成尿酸鹽結石。有數據顯示,高尿酸血癥患者中,10~40%的人首發腎結石。
細小的腎結石可無明顯癥狀,也可能隨尿液排出;但大的結石容易堵塞腎小管和尿道,造成腎積水、腎小管梗阻、尿路感染等,可引發腎絞痛、腎區叩擊痛、尿頻、尿急、尿痛、血尿等癥。
高尿酸血癥還容易刺激腎小球發生炎癥,導致慢性腎炎,嚴重者可出現腎功能不全或尿毒癥。
還有研究發現,血液尿酸水平與慢性腎衰發生率相關,血尿酸>392 umol/L者,男性慢性腎衰的風險增加94%,女性增加42%。此外,血尿酸每升高60umol/L,急性腎衰的風險增加74%。
03誘發三高
高尿酸與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關系密切,是多種代謝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
高尿酸血癥患者中20~50%的人患有糖尿病,血尿酸每增加60umol/L,新發糖尿病風險增加17%;
高尿酸血癥患者發生高血壓的風險增加81%,且血尿酸每增加60umol/L,高血壓風險增加15%~23%;
尿酸鹽結晶沉積在血管壁上,還可能損傷血管內膜,促使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據統計,血尿酸每增加60μmol/L,女性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30%,男性增加17%。
此外,高尿酸血癥可促進腦卒中的發生,增加腦卒中的死亡率和復發率。總而言之,血液尿酸含量越高越危險。
高尿酸血癥危害眾多,哪些人屬于危險人群呢?
01肥胖的40歲以上男性
研究發現,雄性激素會抑制尿酸排泄,促進尿酸鹽沉積;而肥胖者多有長期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習慣,也會造成尿酸排出減少,從而導致血液尿酸含量升高,誘發高尿酸血癥。
02絕經后女性
與雄性激素相反的是,雌性激素有助于促進尿酸排泄,降低血尿酸升高的風險。但絕經后,女性雌性激素減少,相當于撤去了“保護傘”,也就使得女性患高尿酸血癥的風險有所增加。
03長期高嘌呤飲食者
雖然外源性攝入嘌呤對血尿酸的影響不如內源性的大,但長期高嘌呤飲食也容易造成血尿酸含量升高,導致高尿酸血癥。
三、應對高尿酸有哪些“誤區”?
01
豆制品、菌類不能吃?
大家都知道,嘌呤攝入過多容易引起尿酸升高,那么不吃豆制品、菌類這些高嘌呤食物就可以了嗎?
實際上,從食物中攝取的嘌呤只占人體內嘌呤總量的20%左右,所以健康人群只要不長期食用嘌呤超標,就不會有太大問題。
嘌呤含量最高的食物主要是肉類和海鮮,并且烹飪時間越長,嘌呤析出越多。高尿酸患者平時必須限制食用肉類和海鮮,而植物性嘌呤吸收率較低,豆制品和菌類可以少量食用,但痛風急性發作期時最好不要食用。
02
痛風發作多熱敷?
痛風是一種代謝障礙引起的關節炎癥,飲食不當、肥胖、飲酒過度或服用藥物都可能使痛風發作,熱敷并不能起到治療效果,還會加劇痛感。所以痛風發作期間嚴禁泡腳。
另外,痛風不發作時適當運動可以促進尿酸代謝,減緩痛風石增大。而痛風發作時一定要靜養,降低對關節的損傷。
03
高糖、高脂飲食可以隨意吃?
除了高嘌呤食物,高尿酸患者平時也要控制好糖類和脂肪的攝入。
高糖、高脂飲食會使血液粘稠度升高,加重腎臟過濾負擔,同時還會刺激大量嘌呤代謝酶的活躍度,使內源性嘌呤升高,產生更多的尿酸。所以高血脂、高血糖也是高尿酸的危險因素,三者可互相影響。
04
尿酸越低越好?
尿酸高了有危險,那是不是越低越好呢?當然不是!我們應該將尿酸控制在相對穩定的水平,而且健康人群和腎病患者的目標也有所不同:
無痛風的慢性腎病者應<420umol/l;
痛風者應<360umol/l;
嚴重痛風者,比如有多處痛風石、慢性關節病變、痛風每年大于2次,或通風反復發作的,應<300umol/l。
不建議長期服用藥物使血尿酸<180umol/l。
和“三高”類似,高尿酸在早期也有望逆轉,可可建議大家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適當運動,促進尿酸代謝平衡。
如果已經出現了尿酸升高,我們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來調節。
01
補腎促代謝
腎氣不足、腎陽虛等都容易使腎臟過濾功能減弱,增強腎臟健康,可以保證尿酸的代謝效率,避免過多的尿酸進入血液。
02
調和脾胃加營養
一方面,脾胃功能失調,人體的消化能力降低,腎臟的負擔加重,對尿酸排出不利。另一方面,脾胃不健康就不能為人體提供足夠的營養,往往會導致腎虛,常有煩熱、盜汗,或畏寒怕冷、手足冰涼等癥。
谷物大多有健脾養胃的作用,其中有一種更是養胃食物中的“王中王”,那就是薏米,薏米具有健脾養胃、祛濕止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鎮痛鎮靜的作用。
03
適當補鉀促進尿酸排出
鉀元素偏堿性,它可以中和尿酸,促進排尿,輔助降低尿酸鹽結石的風險。一般情況下,我們從食物中攝取的鉀元素遠低于腎臟排鉀量,尿酸過高時,可以適當補充鉀元素。
富含鉀元素的食物主要有香蕉、柑橘、土豆、 南瓜、茶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