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強直醫院
類風濕性關節炎具有隱匿性高、難確診、受損不可逆和致殘率高等特點。它可以發病于身體的任何一個關節,常發病于指、掌、腕部小關節。只有極少數患者在早期得到了明確診斷和正確治療,而大多數患者往往由于未能盡早診治,導致各種各樣的關節病變。那么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隱匿性到底是什么情況呢?
據調查研究表明,隱匿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占類風濕關節炎病人總數的60-70%。緩慢起病,常于數周或數月內逐漸起病,表現為掌指關節和腕關節的疼痛、腫脹和僵硬,可伴全身不適和乏力、低熱、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
對于隱匿性發病的患者,在第一次出現關節腫痛的癥狀后,可以在長達數月、數年的時間內,沒有任何癥狀。但在這個過程中,類風濕關節炎依然“隱匿”于體內,繼續“偷偷摸摸”地破壞關節。
此類癥狀往往難以鑒別,不少患者往往掉以輕心,不去治療或是錯誤治療,甚至某些非專科醫生也會誤診為其它骨類疾病,導致病情拖延不治,并最終關節病變加重,難以診治。
更令人憂心的是,此類患者首次出現關節腫痛的程度也比較輕,像發熱、乏力這樣的全身癥狀更為少見,很容易被忽視,或是被誤以為是肌肉勞損、腱鞘炎等原因,致使未能及時就診。
隱匿性類風濕盡管癥狀隱匿,但仍有跡可循,患者應當及時了解以下癥狀,及時發現自身病情病況,入院就診。
DAILY NEWS
隱匿性類風濕有跡可循
1、最初癥狀可有全身不適或局部關節癥狀,部分病人先有疲乏無力、低熱、食欲減退、體重下降及骨骼肌疼痛。
2、經過數周或數月后出現關節疼痛、腫脹,往往從一個或幾個關節受累,常首先累及大關節,在一段時間內病變局限于該關節,逐漸發展到數個、十幾個或數十個關節受累,最終可擴散到腕、指、踝、趾等多個關節,呈兩則肢體關節的對稱性分布。
3、約8%—15%可以在某些外界因素如感染、勞累過度、手術、分娩等刺激下,在幾天內發作,呈急性起病,發病時常伴有乏力、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等全身不適,有些病人可伴有低熱。除外關節表現,還可見肺、心、神經系統、骨髓等器官受累表現。
類風濕關節炎隱匿性發病的情況,所占比例非常之高,一般說來,只要早發現并在早期進行積極的綜合性治療,預后較好,易于恢復。但由于漏診、誤診等原因,往往令患者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發現時關節癥狀已經明顯加重,出現了關節畸變甚至關節間隙消失、關節強直,加倍增大了治療難度,晚期可致殘廢,預后較差。
因此,要盡量在早期察覺到類風濕關節炎的發生。對于健康人群而言(尤其是35-55歲的女性,或是具有類風濕關節炎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出現了不明原因的關節腫痛和晨僵,即便程度較輕,或是活動后自行緩解了,也一定要到風濕專科醫院進行詳細檢查,作出正確的診斷,以便及早診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