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招呼問的最多的,不是“今天你吃了嗎”,而是“今天你陽了沒”……
某天看到段子說:如果你身邊沒有個小陽人,那應該自省一下自己的社交能力是否有問題。
付諸一笑的同時,想想也確實符合現狀。隨著政策的開放,最近奧密克戎風靡。隨之而來的,是很多人突然覺得心里沒底,大量的囤積了很多中藥、西藥。
那么新的問題又出現了:西藥用起來相對簡單,無非是退熱,多長時間吃,吃多少。但中藥的種類就是在是五花八門了。真出現癥狀了,到底吃哪個?是不是一個連花清瘟就可以搞定全部?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盡管同樣是感染了奧密克戎,但人體體質不同,所處環境不同,心理狀態不同等誘因,導致每個人的癥狀和證型或多或少還是有區別的。這里面還參雜了許多人,雖然發燒,但可能不是感染了新冠,更不能一概而論。
所以,了解感冒類中藥什么時候用,用哪種合適,就很重要了。選擇正確適宜的藥物,事半功倍,選擇了錯誤的藥物,可能會加重病情。
徐大夫今天就和大家簡單的盤點一下感冒類的中成藥怎么用。
感謝兩位陽性患者提供的舌苔照片
陰陽,聽起來有點抽象,如果說寒熱可能更容易理解一點。
寒屬于陰、濕屬于陰,熱屬于陽、風屬于陽。
若是有受涼史,明顯怕冷,清涕,清痰,舌苔白,多屬于寒證。
若是胃中滿悶,不喜飲水,周身酸痛,大便溏稀、粘膩掛盆,舌苔白膩,或舌面水汪汪的,多屬于有濕。
寒、濕,均屬于陰。
若有飲食辛辣史,或家中暖氣過熱,咽紅腫熱痛,黃涕,黃痰,舌苔黃,多屬于熱證。
若有明確受風史,咽癢,氣道癢,疼痛走竄,多屬于受風。
熱、風,均屬于陽。
還有一類,一方面有怕冷,清涕,一方面又有紅腫熱痛,黃痰等,可能因病因和體質復雜,導致了寒熱錯雜證。
感冒,最常見的是寒與熱的區別,風和濕常為兼夾的病邪。比如風和寒結合就是風寒,濕和寒夾雜就是寒濕。下面以寒、熱為主要分類給大家捋捋。
如感冒清熱顆粒、感冒軟膠囊、荊防顆粒、風寒感冒顆粒、正柴胡飲顆粒、九味羌活丸、葛根湯顆粒、藿香正氣水、杏蘇止咳口服液、三拗片、通宣理肺丸等,均屬于應對寒證感冒的藥物。
其中,荊防顆粒、九味羌活丸疏風效果更為明顯;正柴胡飲顆粒、葛根湯顆粒對于風寒導致的發熱,退熱效果更強;九味羌活丸、藿香正氣水,對于夾雜濕邪導致的高熱無汗以及周身疼痛效果更佳;杏蘇止咳口服液、三拗片、通宣理肺丸則對應風寒感冒引起的咳嗽。
如連花清瘟顆粒、金花清感顆粒、柴黃清熱顆粒、小柴胡顆粒、柴銀口服液、疏風解毒膠囊、清開靈膠囊,藍芩口服液、蒲地藍口服液、復方雙花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顆粒、百蕊顆粒、芎菊上清丸、牛黃上清丸、黃連上清丸、復方鮮竹瀝液、清肺消炎丸、肺力咳合劑、羚羊清肺丸、止咳橘紅丸、牛黃蛇膽川貝液、川貝枇杷膏等,均屬于應對熱證感冒的藥物。
其中復方鮮竹瀝液、清肺消炎丸、肺力咳合劑、羚羊清肺丸、止咳橘紅丸、牛黃蛇膽川貝液、川貝枇杷膏屬于應對痰熱咳嗽用藥。
在中藥的退燒藥物中,柴胡劑一般會作為的退熱用藥。比如柴黃清熱顆粒、小柴胡顆粒、柴銀口服液應對發熱都是比較好的。
寒熱錯雜類型,根據相關癥狀,多可選用解表散寒+清熱解毒藥共用的方法。
這里要特別提示:恨病吃藥可以理解,但是如果需要聯合用藥,建議成分不重復,且不超過2種。多種連用,可能起不到治療作用,反而導致了人體虛損。疾病畢竟不是非是即否的事情,人體的康復總要有個過程,這其中要細心觀察,而不是用藥物堆砌。
這件事很多人都比較關心。總覺得大人燒燒沒事,小朋友就怕高熱驚厥。
因孩子生命力旺盛,大多火力較壯,因此感冒之后很容易快速化熱,也容易高燒。
小朋友用藥的中成藥中,大多兼顧解表和清熱。除了小兒風寒感冒顆粒以外,如小兒感冒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小兒熱速清顆粒、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等,多為清熱解毒類的藥物。
這里要特別提出兩類藥,一個是紫雪散,一個羚羊角粉制劑。這兩個藥退熱解痙效果很好。如果家里孩子曾有過高熱驚厥的情況,應該備上一點。
順便說說,如果成年人高熱不退,甚至出現驚厥,神志不清的情況,安宮牛黃丸也是退熱鎮驚的一寶。
徐大夫說的這些藥,也是存在一定局限性的。畢竟各地藥物特色不同,各醫院常用的藥物儲備也不同。所以,會看說明書也是一項重要的技能。
說明書大多會說很多,如證型、癥狀、作用等等。有時候看的多了,反而把自己看糊涂了。其實中成藥的說明書主要看兩句話就可以了。一是“具有xxx的功效”,二是“用于xxx證”。
如果說功效能夠清熱解毒、清熱解表、清肺熱一類,多是對應熱證的藥物。對應的也是用于風熱感冒、肺熱亢盛、風熱上攻等帶有“熱”字的“證”。
相反,如果說功效能夠解表散寒、發散風寒等,多是對應寒證的藥物。對應的也是用于風寒感冒、風寒犯肺等帶有“寒”字的“證”。
千萬不要被“退熱”這個字眼所蒙蔽了。這兩個字在寒證、熱證的感冒藥中屬于普遍存在。
外感疾病,不論如何,人體正在努力的和外來的病邪作斗爭,已經很辛苦了。所以在生活方面,就不要再給身體增加負擔了。
好好喝水,好好吃飯,營養均衡,注意少食生冷、油膩辛辣,戒煙戒酒,好好休息,不要熬夜,適當起身舒展肢體。總而言之要改掉平時各種不良習慣。
適當的疲乏是正常的,畢竟人體正在抗戰。但如果過度疲乏,人體出汗很多,可以適當增加益氣的藥物。比如玉屏風顆粒,振源片等。但如果期間出現高燒不退、喘憋氣促、心慌心悸、劇烈吐瀉的表現,請一定及時就醫。
外感后,人體經過一番酣戰,正處于虛損的狀態。此時千萬不要覺得病好了,就放肆瀟灑,而是要給身體一個休養恢復的機會。
堅持清淡、營養均衡的飲食,避免辛辣生冷,戒煙戒酒,適當飲水,規律作息,這個過程至少要持續一周的時間。當然,這其實也是養生的要求,如果想要身體抵抗力強悍,這些事情不妨一直堅持下去。
中醫藥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始終護衛者中華兒女的健康。這數千年的抗疫歷史,就是我們面對疾病的底蘊。辨證論治,是我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合理選用中成藥,相信大家都能順利度過這一關!最后,祝大家福壽安康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