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不得不被承認的事實是:廣州的學區房價格還在穩步上漲。
結果,房產君寫稿哪怕只是客觀反映市場現狀(回顧請戳:小學牛,中學也牛!天河雙學區房,究竟有多貴?),都老被網友罵。
實在氣急了,這冤大頭,咱不愿意再背了!
所以,我決定,今天來給大家分析一下:為什么廣州的學區房可以穩步上漲?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近年來,廣州各區,名校分校遍地開花:
| 近期媒體的報道
起初,廣州各大名校推進集團化辦學,是為了教育質量均衡(記住這里,各區推動名校分校是教育局支持的,與下文有關),例如每個區都辦一所華師的學校,照顧非教育強區的教育資源。
但是,漸漸地,卻變味兒了。
興許是因為掛牌名校學位,開發商賣房的去化速度,就會變得棒棒的。所以不少樓盤的投資資金在售樓之初,就聞風而動,經常揚言會在這里設立分校。
不過,名校不是想傍就能傍的,條件一般就是開發商要承擔蓋學校的重擔(照應上文),或者要給學校的設施配套出點力(你懂得)。
這種合作,對學校和開發商是雙贏。校方省了蓋學校的錢,開發商因為有了學位房的光環,溢價滿滿,房子好賣。
但是,大筆的支付費用(例如建校成本),卻轉嫁到各位望子成龍的家長身上。
順便,還會帶動名校分校周邊房子的房價,美其名曰“學習氛圍好”,于是房價就被炒起來了。
2020年,新冠這只“黑天鵝”,打破了許多人的飯碗,同時,國際上又出現寬松的貨幣政策。
| 王石微博,關于通貨膨脹的截圖, 現已刪除
越來越多的人,憂心“不確定”的將來,以及對自己手上的資金無處安放,感到擔憂。
因此,大家會去追逐安全性高的資產,而學區房,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大盤漲的時候,它領漲,大盤不景氣的時候,它抗跌。
新冠不但增加了失業率,還對不少中小企業造成生存困難。
這就影響了銀行的資金收入,畢竟放貸給企業,是銀行重要的盈利方式之一。
所以銀行為了追求資金安全,不管這房子價格是虛高也好,炒作也罷,只要有“學區房”的標簽,就屬于安全性資產,銀行會愿意配合做高估價。
好學校,向來是家長眼里的香餑餑,誰都想上去分一杯羹。
但是,優質教育放哪里都是稀缺的。在大城市,戶籍門檻不足以保證分配,所以學區房房票成了第二步。這些種種,都是因為僧多粥少,提高參與門檻,才能減少參與人數,讓分配有“正當出處”。
因此擁有學區房,成了享受優質教育的保證,這也加劇了學區房漲價。
其實許多聰明的家長,心里也清楚,購買學區房、瘋狂雞娃,在全國內卷的大背景下,也不能保證孩子一定成才。
但是學區房的好,就在于它即使解決不了升學焦慮,它也起碼能保證資產增值。這個買賣,有點穩賺不賠的味道。
從歷史經驗來看,多數人買學區房的邏輯,不在于這個房子的實際價格是多少,相反考量的是:未來還有沒有家長會為了小孩讀書,來接盤。
所以,只要市場看好、有加價接盤的預期,同時家長焦慮之心不滅,學區房再貴,依然有愿意買單的消費者。
所以,從第六點看,學區房的漲跌,會受為了孩子讀書、前仆后繼來接盤的家長數量變化而影響。
那么,在將來,這樣的家長會越來越多,還是會越來越少?
下面,我們先來看看廣州近年來出生人口數量的變化:
很明顯,15年二胎政策開放以后,15-17年的出生人口,一度達到峰值。這三年的新生嬰兒,剛好于2021-2023年適齡入學。
因此,學區房的需求端仍然在增長,但供給卻基本沒有變化。
供給穩定而需求增長,所以學區房持續漲價也就不奇怪了。
有的家長,看到這里可能要絕望了:
那學區房,是不是會繼續漲到天上去?
房產君認為不會,理由如下:
1、近幾年出生人口開始下降,適齡女性生產意愿不再強烈;
2、雖然房東普遍樂觀,組團加價,甚至苛刻要求全款,但是市場接受度有限;
3、同樣是東風東路小學的學區房,“錦城花園”(戶型較大)的成交量明顯比“東風廣場”(戶型較小)低,說明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的學區房,如果不能住、不能貸款,單純只為學籍,能一下子拿出這么多錢的家庭,基數是有限的;
4、“指標到校取消最低分數線”等教育公平政策的出臺(回顧請戳:“指標到校取消最低控制線”是什么?看完就懂了!),將來持續打擊學區房瘋漲,將會是大概率的事情。
對此,你又怎么看呢?評論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