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美國國務卿鮑威爾拿著疑似洗衣粉的白色顆粒物質,在聯合國安理會指責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在沒有得到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政權。結果,16年過去了,美國在伊拉克掘地三尺,也沒有發現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那么,美國指控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情報是哪來的呢?
2002年9月,在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薩達姆受到了一則讓他十分疑惑的事情,這則消息來自英國軍情六處和英國倫敦聯合情報委員會發布,并經過了美國情報機構的證實,看似頭銜很大,但內容卻指出,薩達姆政權領導的伊拉克擁有大量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能夠在45分鐘之內全部啟動并使用。
但事實上經過事后證實,薩達姆在當時甚至懷疑過身邊的下屬擁有自己不知道的情報和秘密,那么伊拉克人自己都不知道的消息,英國軍情五處是如何得知的呢?
于2002年3月20日爆發的伊拉克戰爭,正是由先前指責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美國、英國領導,這也是聯軍對伊拉克開戰的最主要理由。事實上早在2002年11月,英美就假惺惺地根據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第1441號決議,要求伊阿列克立即配合聯合國與國際原子能總署檢驗解除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是由于英美缺乏證據,就連聯合國安理會都沒有說動,更不要說大張旗鼓進入伊拉克境內,冒著和薩達姆政府起沖突的風險展開調查了,于是美國時任總統小布什美其名曰“通過和平解決伊拉克問題”的手段失效,隨即于2003年直接出兵,挑起伊拉克戰爭。
伊拉克在1931年簽署日內瓦議定書,1969年簽署核武禁擴條約,1972年簽署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到1991年6月11日才正式批準落實,英美絕對不可能以此為借口大舉發難伊阿列克,那么有趣的是,這份信誓旦旦指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報,究竟是哪兒出錯了?
這一問題可以分為兩個層面:第一,英美情報機構的情報來源有誤;第二,對收集來的情報沒有進行假設性分析,而是直接將其當真。2002年曾經軍情六處就鬧過笑話,因為英國外派的情報人員曾經收集到一份看似不靠譜的情報,指出伊拉克正在向尼日爾購買鈾,所以情報經過初步分析后竟然得出了伊拉克“要研制核武器”的奇怪結果,要不是最后情報交由國防部情報部門的技術專家做鑒定,估計英美對伊拉克就又要多一個宣戰借口了。事實上該情報完全是假的,因為事后證明伊拉克并沒有向尼日爾購買鈾,由此可見,英美得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似乎就一點兒都不奇怪了。
關于伊拉克擁有可以在45分鐘內就可以啟動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說法并沒有其他支持性的證據,比如武器生產和儲存的信息,以及啟動這些武器的具體時間表等。英國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化學武器專家表示,似乎沒有人嚴格審查這些信息,只能認為是人們太想希望這些信息是真的了。
有關伊拉克可能存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傳聞,戰爭開始后全世界就都將目光聚焦到在伊拉克的殘垣斷壁間搜尋的聯合國監督人員,根據英美提供的情報,聯合國的監督人員去往了每一處可疑地點展開細致搜查,但結果都是什么也沒找到。美國領導的調查發現伊拉克早已停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情報里的地下室還是地下室,養雞場還是養雞場,根本沒有雖未的秘密武器藏儲點。顯然,這次什么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都沒找到,就是分析情報的失誤,因為情報人員固執地認為,伊拉克在1990年代擁有這種武器,雖然核查人員空手而歸,但人們不愿意對這些情報作重新核查。
那么,廣泛傳播的鮑威爾化學武器洗衣粉的著名段子,是怎么來的呢?每當人們想嘲笑美國的時候,都會將這個段子翻出來,仿佛鮑威爾拿的真的是洗衣粉。
其實這個段子是普京說的。2014年6月5日,普京接受法國媒體采訪,在被問到西方國家指責俄羅斯秘密派遣軍隊在烏克蘭東部作戰時。
普京急忙否認:“證據在哪?拿出來讓我們看看!”普京接著說:“整個世界都記得,美國國務卿(鮑威爾)出示有關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在安理會搖動一些裝有粉末的試管,搞不好那是洗衣粉,”
不過,薩達姆時代確實是有化學武器的。在2018年3月13日,總部設在荷蘭海牙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發表新聞公報,對伊拉克全面銷毀化學武器表示祝賀。伊拉克在2009年3月申報了其境內已查明的化學武器庫存。并陸續銷毀。此外,禁止化武組織公報確認,伊拉克還申報了其境內4處化武生產工廠,也已被徹底銷毀,其中一處化武生產廠的設施將被改造為民用。至此,伊拉克完全銷毀了化學武器。這真是,一袋洗衣粉毀了一個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