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到他兩秒鐘后就愛上了他,我永遠都不會停止愛他。盡管現在已經沒有意義了。——電影《婚姻故事》
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婚姻不幸福的根源無非就是兩種:一是沒有愛情的基礎;二是婚后不懂得經營。”
總結起來確實不過如此,可現實生活中你根本難以權衡到底還愛不愛,也不知道應該如何經營婚姻。書本上有很多理論知識,也有很多看似可以借鑒的案例,可每每在自己遇到婚姻的問題時,那些看過的、學過的知識統統派不上用場。是我們沒有學習?還是我們真的就是無緣幸福婚姻?都不是。就像列夫·托爾斯泰說的那樣:“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在婚姻問題上,則是:幸福的婚姻千篇一律,不幸福的婚姻各不相同。正是因為這些各不相同而又難以預料的不幸福婚姻,所以讓很多人陷入了婚姻的焦慮中。
即便婚姻的不幸福表現多種多樣,但婚姻里的焦慮根源大多都是來自以下3個問題,想清楚了,你便解脫了。01:把“彼此”放得太重要
法國作家巴法利·尼克斯有句名言:“婚姻這本書,第一章寫的是詩篇,而其余則是平淡的散文。”好的婚姻,走到幸福的一定高度時,你會發現彼此之間無非就是兩個字的境界:簡單。簡單到不需要對方過多言語就能明白心里想的什么,也不必刻意思念也能感到甜美。
因為真正幸福美滿的婚姻,彼此之間其實已經融為一體了。很多人之所以會在婚姻里感到焦慮,其實就是把對方和自己看得太重要。其實當一個人到了一定年紀之后,便會逐漸發現一件事:保持自己“不那么重要”的心態,是獲得解脫的有效方法。你越是抓得緊,就會越焦慮;越焦慮,反而就越容易讓自己犯錯,最后只會給婚姻帶來更多障礙。保持“你沒那么重要”的心態,即便對方的確不愛你了,你也能灑脫轉身、瀟灑離去。而要是恰好互相之間愛得很深,這種松弛有度的相處方式,更會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所以,你要時刻提醒自己:“我沒那么重要,TA也沒那么重要。”02:把“矛盾”想得太重要
跟父母之間是這樣,跟朋友、同事之間是這樣,跟愛人之間也是這樣。或許是因為吃什么的意見分歧,又或許是因為去哪兒玩兒的意見分歧,婚姻中的矛盾大多都是由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引發。
但這些“小事”引發的矛盾,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會演變成一次大吵大鬧的契機。而這其中的根本原因,則是很多人把婚姻中的“矛盾”想得太重要了。第157位法國總理莫魯瓦說過一句話:“沒有沖突的婚姻,幾乎同沒有危機的國家一樣難以想象。”
這個觀點引發了很多人對婚姻的焦慮,而這種焦慮的來源,便是放大了婚姻中矛盾的重要性。這是不對的。我們很難想象一對夫妻一輩子不拌嘴、不產生意見分歧。如果真的有,那可能他們中一個是真“一家之主”,而另一個則是裝“傻子”。其實我們根本沒必要把婚姻里的矛盾想得太重要,不只是因為這些矛盾并沒那么要緊。更重要的是,當你把“矛盾”當成是婚姻生活里的一味調味品時,會讓你平淡的婚姻增添很多新鮮感。就像你吃一棵辣椒會很辣,但加入適量辣椒到菜品中會讓這道菜味道更豐富一樣。不把“矛盾”想得太重要有兩個前提:一是不要記仇;二是別去深究。03:把“責任”看得太重要
著名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一個非常經典的“愛情三角形理論”。理論認為,愛情是由三個重要元素組成的:激情、親密、承諾(即責任)。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除了一些必要的忠誠和責任義務外,很多人卻過于看重了“責任”問題。在我們傳統的“男尊女卑”思想影響下,很多人還秉承著所謂的“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
于是男人如果不能夠掙到更多錢,那么可能就會因為“沒盡到一個丈夫的責任”而焦慮、煩惱;而女人要是因為熱衷于事業沒能照顧好家庭,便會被人指責“沒盡到一個妻子的責任”,同樣也會焦慮。可對于婚姻的本質而言,真的需要把“責任界限”劃分得如此明確嗎?或許是我們把“責任”看得太重要而產生了一些誤解罷了。婚姻中的責任,核心意義是相互成就、相互照顧、相互支持。
并非是我拖了地你就應該洗碗,你帶了娃我就必須做飯這樣的“分工”。當你發自內心承擔起了婚姻、家庭的責任時,你并不會通過“掙表現”一般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責任心。這時候,其實你并不會把“責任”看得很重要,因為你已經“知行合一”了。結語:平淡是真卻難做,樸實無華猶可貴
不管是道家思想代表老子,還是逍遙浪漫的莊子,都把“無為”作為了核心哲學思想。
事實上,當我們真正經歷了人生風雨之后,你就會發現幸福婚姻的真諦,其實就是那句通俗易懂但卻很難做到的話:人生無常之事常在,看得太重要,本質上就是一種“貪婪”。把“彼此”放得太重要,是在貪圖互相成為對方的“唯一”;把“矛盾”想得太重要,是在貪圖一種幸福美滿的“永恒”;把“責任”看得太重要,是在貪圖自己內心深處的“安心”。想要從婚姻焦慮的情緒中解脫出來,無非就是一個方法:不要把任何事情看得太重要,簡單不是縱容,而是心境的提升和解脫。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