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具有兩重性,既有個人性質,又有社會性質,而其本質屬性是社會性質。中國文化中有宏大高遠的理想,歲月流轉到現代,人類的精神需求仍就沒有超出中國傳統文化所包容的范圍。一個名字的音、義、型特定組合形式就是一個人的表現形式和符號,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怎么能體現出姓名文化特色而又不落于俗套,或者出現較多的重名率,這就需要我們的廣大家長朋友們狠下一番功夫了。
1. 智巧
出自《老子·道經·第十九章》: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解釋:拋棄聰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處;拋棄仁義,人民可以恢復孝慈的天性;拋棄巧詐和貨利,盜賊也就沒有了。
2. 明若
出自《道德經·四十一章》: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
【譯文】因此古時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后退
3. 成和
出自《老子·道經·第二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解釋: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后互相接隨,這是永恒的。
4. 聞士
出自《老子·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解釋: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不以為然。
5. 中勤
出自《老子·德經·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解釋: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不以為然。
6. 以福
出自《老子·德經·第六十五章》: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解釋:民眾之所以難于統治,乃是因為統治者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機。所以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就必然會危害國家;不用智巧心機治理國家,才是國家的幸福。
7. 十安
十:十,數之具也。—為東西,|為南北,則四方中央備矣。——《說文》
安:好和不爭曰安。——《周書》
意味著寶貝在人生道路上能樹立稱心如意的良好品格,做一個順遂如意的人。
8. 葉菲
葉:葉,草木之葉也。——《說》
菲:菲菲,香也。——《廣雅》
寓意孩子在以后人生旅途中能具有古道熱腸的優良品質,真正做一個國色天香的人。
9. 浦覓
浦:率彼淮浦。——《詩·大雅·常武》
覓:是猶欲登山者,涉舟航而覓路。——《晉書·武帝紀》
寓意孩子在以后人生旅途中能具有意氣激昂的優良品質,真正做一個底蘊深厚的人。
10. 蔓露
蔓:蔓,葛屬。——《說文》
露:露,潤澤也。——《說文》
意味著寶貝在人生道路上能樹立大展宏圖的良好品格,做一個清瑩秀徹的人。
《道德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哺育和滋養了中華民族的心靈,也在漫長的歷史中不斷被翻譯、介紹、傳播到世界各地,歷久彌新。
本文由 吉生起名 寶寶科學起名改名專業人工服務平臺獨家創作。
1. 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解釋: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2.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解釋:求學的人,其情欲文飾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飾則一天比一天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