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魚兒是幼兒園大班小朋友,快上小學了。最近,魚兒媽媽一直琢磨著給孩子做入學準備。媽媽覺得,幼兒園與小學不同:幼兒園以玩為主,上小學可就嚴肅多了,主要任務轉為學文化、學知識。為了讓魚兒順利適應小學,該不該提前做準備?鄰居家默默4歲開始學識字、算數,周末去上英語課,默默媽說這是為了讓默默更快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是不是也給小魚兒報個班?魚兒媽媽為了孩子的入學準備摩拳擦掌。
魚兒媽媽的這種擔心在很多家長身上都發生過,到底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呢?紅黃藍教育機構教研中心的專家們為家長答疑解惑。
紅黃藍專家:學知識是準備之一
幼小銜接指進入小學前,家長、幼兒、幼兒園為入學做的準備。知識準備只是其中之一,還有心理、能力、行為習慣、環境銜接等多方面內容。家長應該從多方面幫寶寶做好準備。
一提到準備,多數家長只注重知識教育,容易忽略能力、習慣和心理的培養;或者能意識到能力、習慣培養的重要,但缺乏方法,忽略心理教導。過早、過多學習知識,會違背幼兒的生長發育特點,阻礙身心健康。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會導致對課本知識失去興趣,出現不專心聽講、對提問不感興趣等現象;容易養成不愛動腦、不愛思考的習慣。即便有的孩子因為之前學過一些知識,在一年級略顯優勢,但隨著年紀增長優勢會消失,反而之后會讓其體會到從高峰滑向低谷的失落,甚至挫傷自尊。
下面這些是孩子入小學后最易出現的問題:
1.不能按時起床、上學易遲到
2.上課坐不住、說話、做小動作,注意力不能保持40分鐘;不敢發言提問;不能自覺完成作業
3.不會安排課間活動;不會整理學習用具及衣物,經常丟失物品;不會與同伴相處,適應挫折的能力較差
4.不會打掃衛生等……
家長可以這樣做:做好幼兒能力、習慣、心理的引導
從大班開始就提前滲透上小學的好處,講一些小學里的趣事。切忌說負面的話,一旦造成心理壓力,產生恐懼,就很難適應了。
遇事先讓幼兒思考,尋求解決辦法,不要直接告訴答案;提高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家可多提供閱讀機會和環境,每天念故事給他聽,準備圖文并茂、有意義、童趣的圖書供幼兒閱讀,增強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信。
在時間上培養早睡早起、按時上幼兒園的習慣,并將午睡從兩小時調整到1小時,甚至不午睡,向小學的作息時間靠近。還可多讓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如適當安排家務,增強任務意識和動手能力等等……
紅黃藍幼兒園怎樣幫寶寶做準備:
紅黃藍幼兒園會從智力、非智力素質的培養、環境準備等多方面入手。
1.智力素質包括:注意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在幼兒園日常的活動中都能體現。如: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可通過區域活動,引導幼兒聽、看、講故事、詩歌、文學作品來學習語言詞匯;通過看圖說話、創編、情景表演等方式來實現自主表達和表演。
2.非智力素質包括: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獨立的生活能力、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社會交往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養成會使孩子終生受益。如:在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時注重培養正確的坐姿、寫姿、握筆姿勢。回答問題能舉手,保持穩定持久的注意力和秩序感。又如: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時注重獨立吃飯、穿衣、整理書包、管理自己物品等日常訓練,每天能按時入睡并能準時上幼兒園,自由活動時能自由結伴玩耍,能聽指令完成任務或聽老師口頭通知帶指定物品等……這些都能為幼兒升小學做良好的鋪墊。
3.環境準備方面:幼兒升入大班后可將課程時間向小學靠攏,由25分鐘調整到40分鐘;將課桌、書本和學習用具擺放得與小學一樣;通過組織參觀小學,觀摩小學生上課和活動;邀請小學生來園里講講學習生活等幫助幼兒提前了解小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