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對是律詩中最令人神往和詩人引以為傲的一種對仗方式。運用得好往往使全詩的意境詩意盎然,魅力四射,光彩奪人……
流水對(亦稱串對):是近體詩中對仗的一種,是指出句與對句在語義和語法結構上相互承接有一定的先后順序的對仗句。
所謂“流水對”,顧名思義就是像流水一般連貫自然,說話一氣呵成,聯(lián)內上下句就好像一個人在同時說兩句話一樣,上句是下句的開場白,下句緊承上句是上句句意的脫展與延伸或者補充與完善。兩句在句意上具有某種邏輯關系,或為因果、或為引申、 或為聯(lián)想……
流水對不同于一般對仗出句與對句“相互映襯、句與句之間語意對等、結構并列”之關系,而是上下有別,下句緊承上句,以兩句話“來連貫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的聯(lián)句。如:
那堪玄賓影,來對白頭吟。(駱賓王《詠蟬》)
此聯(lián)對便是主、謂關系,“來對白頭吟”一句乃“玄鬢影”的謂語 成分。再如: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王維《過香積寺》)
該對中,前一句為后一句的條件從句。
在流水對中,除了常見的順承關系外,還可以有因果、假設、目的、問答等復合關系……
它有三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是:聯(lián)內上下句銜接自然,下句是對上句的補充或解答,兩者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第二是:上下句內容區(qū)分明顯、緊密連接不可逆轉。
第三是:上下句有一定的動感(即相互連接又有變化的一種感覺),就好似流水中的一波一浪靈動自然,栩栩如生。
舉幾個例子:
1、順承關系
例1: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王維《終南別業(yè)》
意思是:走到流水的盡頭,坐下來觀看云霧的千變萬化。
這兩句之間有前后承接關系,必須是先到水窮之處,然后才能坐下來,看云起云落。這兩句的先后次序不能倒置,下句承接上句,兩者構成一個順承復句,而這兩句使用的詞語卻構成對仗。這種對仗有如流水從上游流到下游,故稱之為“流水對”。(行到在前,坐看在后)
例2: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意思是: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動作有先后:先穿后下)
2、因果關系
例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意思是:(因為)春天播下了一粒種子,(所以)秋天收獲很多糧食。
3、條件關系
例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鵲》
如果想要看到千里的風光,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例2: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陸游《游山西村》
意思是: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4、轉折關系(偏正式復句)
例1: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李商隱《登樂游園》
意思是:這夕陽晚景雖然十分美好,但遺憾的是已經臨近黃昏。
例2: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意思是: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這里特別強調一下偽流水對:
1.遞進關系的聯(lián)句并不是流水對,因為遞進關系聯(lián)句的每一句單句在意義上都是獨立的。
2.選擇關系的聯(lián)句不是流水對。選擇關系的聯(lián)句上下句的內容一正一反,也都是相對獨立的,二者是正反并列。
3.轉折關系復句中不屬偏正式復句的,亦不應歸于流水對。
只有上下句為偏正關系的聯(lián)句才可能成為流水對。
綜上所述流水對是律詩對仗的一種特殊形式。它不求形式上的嚴格工整,注重情感思緒的自然貫通,兩句連貫而下如行云流水。這種對仗對詞性不要求工整,對應位置允許詞性不同,但聯(lián)內兩句意思必須順承連貫。用現(xiàn)代漢語語法解釋,在意義上有主句和從句的關系,出句是從句,修飾限制對句,對句是主句,通常有假設、條件、因果、轉折等關系。如:
1.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元稹)
唯將...報答...,一件事,分兩部分說,非工對。
2.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孟浩然)
忽逢...邀入...,一件事,分兩部分說,非工對。
3.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孟浩然)
欲尋...,惜與...,一件事,分兩部分說,非工對。
4.誰知二十余年后,來作客曹相替人。(張籍《贈主客劉郎中》)
一件事,分兩部分說,上下句非工對。
下面來看看兩首律詩:
1.七律·游東湖黃處士園林
唐·劉威
偶像東湖更向東,數聲雞犬翠微中。
遙知楊柳是門處,似隔芙蓉無路通。
樵客出來山帶雨,漁舟過去水生風。
物情多與閑相稱,所恨求安計不同。
詩中第二聯(lián)和第四聯(lián)均為流水句。
2.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 · 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詩中第一聯(lián),流水句,第二聯(lián)流水對,第四聯(lián),流水句。
從以上兩例可以看出:要求對仗的律詩可以是流水對,也可以是流水句。
流水對如流水從上游流到下游,在律詩對仗聯(lián)句中藝術性相對較高,在詩詞創(chuàng)作中是最不容易弄出來的一種對子,因而深受人們的喜愛、最受人欣賞……
一首詩里面有了一聯(lián)流水對或流水句,就顯得靈動了許多。古人關于流水對,有這樣一些說法:“律詩中之流水對,常為難得之佳聯(lián),因其一氣呵成,暢而不隔,如行云流水,妙韻天成也。”
流水對使一首詩結構緊湊,如果是用在擔當拓轉詩意重任的頸聯(lián),常可使整首詩意像流動,習習欲飛。
它能夠克服一般對仗的呆板、凝滯,具有生動、流轉的特征,在動態(tài)中實現(xiàn)了勻齊美,讓靜止的雙峰對峙變成流動的前波對后浪,讓紙剪的鴛鴦化作游動的情侶……
當一首詩中的對仗是流水對的時候,就像是巍巍高山中的一眼活泉,能增添整首詩的靈動氣質,如行云流水,鮮活生動,往往起到化腐朽為神奇的作用,使詩味更加濃郁,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從而把對仗的美學效應推向極致……
我是踏浪瀟湘,文中觀點是否正確,歡迎各位留言置評不吝賜教,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