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錯綜復雜——周易卦序的排布規律

易經是一門關于時(時間)和位(空間)的學問,講究得時得位,即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吉,反之就是兇。因此易經特別強調秩序(順序),包括易經萬物生成模型的演化順序、先陽后陰的陰陽二分順序、天地人三才的順序、四象相推的先后順序、五行生克的循環順序以及八卦的先天和后天順序等等。今天我們來了解六十四卦的順序。

六十四卦的排序方法有很多,包括連山易序、歸藏易序、帛書易序等等,目前最為流行的排序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周易卦序、先天卦序和八宮卦序。

我們先來介紹周易卦序。

周易卦序是《周易》一書中六十四卦的排列順序。為方便記憶,朱熹總結出了《六十四卦卦序歌》,將六十四卦分為上經三十卦和下經三十四卦。

《六十四卦卦序歌》內容如下:

上經

乾坤屯蒙需訟師, 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 大過坎離三十備。

下經

咸恒遁兮及大壯, 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萃, 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 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 是為下經三十四。

六十四卦卦序圖如下:

周易卦序

《序卦傳》中按照萬物生成衍化的順序對周易卦序做了說明:

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 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眾起,故受之以師;師者,眾也。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

不過對周易卦序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這個卦序不一定是周文王所定。從周文王到孔子的幾百年間,六十四卦的順序可能有很多排法,直到孔子(或其門人弟子)做《序卦傳》,這個卦序才被固定下來并一直沿用至今。

周易卦序自提出后就一直眾說紛紜,沒有人能猜透其排序依據,《說卦傳》是按照事物的發展衍化的自然順序來解釋,其中不免有牽強附會之處。唐代的孔穎達在《周易本義》中提出了'二二相偶,非覆即變'的觀點,也只是對這個排序做出了部分解釋,而未能完全解釋。

對周易卦序的理解需要分為兩部分,即乾坤兩卦和其余62卦。

周易卦序以乾坤兩卦為首。

孔子在《系辭傳》中將乾卦和坤卦視作是易經的門戶,是宇宙的基石:

乾坤其易之門邪?乾,陽物也;坤,陰物也。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以通神明之德。

以乾卦作為首卦是《周易》與《連山易》和《歸藏易》的一個重大區別,據傳《連山易》從艮卦開始,《歸藏易》從坤卦開始。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六十四卦的排序并不是唯一的。

在先天八卦中有'乾坤生六子,陰陽各不同'的說法,而在《周易》六十四卦中,乾為天,坤為地,其余六十二卦均為天地所生的萬物(包括人),均是乾坤之子。

漢語中有個成語叫做'錯綜復雜',形容頭緒多,情況復雜, 事物的發展相互交錯,也是六十四卦之間的相互變化關系。

《系辭傳》中描述了《周易》六十四卦之間的這種相互關系:

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于此。

這里提到的'錯綜其數'的概念,就是周易卦序的排序依據,也就是孔穎達所謂的'二二相偶,非覆即變'。

我們分別來認識易經中的錯卦、綜卦、復卦和雜卦這四種變化方式以及在周易卦序中的體現。

1. 錯卦

錯有交錯、錯位的含義,錯卦就是將一個卦中的所有陰爻全部換成陽爻,所有陽爻全部換成陰爻而得到的新卦象。錯卦也叫做旁通卦、反卦,也就是孔穎達所說的'變'。

比如乾卦六爻都是陽爻,那么乾卦的錯卦就是坤卦,將乾卦的六個陽爻全部換成了陰爻,同樣的坤卦的錯卦就是乾卦,兩者互為錯卦。易經中所有的錯卦關系都是互為錯卦的。

再以火風鼎卦為例,離卦三爻陰陽互換變成了坎卦,巽卦三爻陰陽互換變成了震卦,因此火風鼎卦的錯卦就是水雷屯卦。

六十四卦中兩兩相錯,共有32組錯卦。

在周易卦序圖中,有9組相鄰的卦互為錯卦,如卦序圖中黃色方格內的卦:乾為天與坤為地、地天泰與天地否、澤雷隨與山風蠱、山雷頤與澤風大過、坎為水與離為火、火澤睽與水山騫、風山漸與雷澤歸妹、風澤中孚與雷山小過、火水未濟與水火既濟。

其中火澤睽與水山騫之間的錯卦關系出現了錯位,其余8組錯卦都是排在奇數位的卦與排在其后偶數位的卦相錯,而火澤睽與水山騫則是排在偶數位的卦與排在其后奇數位的卦相錯。

2. 綜卦

綜卦就是把一個卦上下顛倒過來所得到的新卦象。把一個卦的初爻和上爻互換、二爻和五爻互換、三爻和四爻互換這樣就得到了一個卦的綜卦,也就是孔穎達所說的'覆'。

還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理解綜卦,分為兩步,第一個先將上下卦的位置互換,上卦換到下卦的位置,下卦換到上卦的位置。第二步將換過位置的上卦和下卦上下顛倒,即上卦的初爻和三爻互換,下卦的初爻和三爻互換。這樣就得到了綜卦。

如把火風鼎卦上下顛倒,原來的上卦離卦變成了下卦,但由于離卦具有中心對稱特性,顛倒之后仍然是離卦。而原來的下卦巽卦變成了上卦,且顛倒之后巽卦變成了兌卦。由此可知,火風鼎卦的綜卦是澤火革卦,兩者互為綜卦。

64卦中有8個卦上下顛倒之后仍然是自身,因此只與自身相綜(自綜),分別是乾為天、坤為地、坎為水、離為火、山雷頤、澤風大過、雷山小過、風澤中孚。除這8個卦外,其余56個卦兩兩相綜(互綜),共有28對綜卦,并前后相鄰,排列在周易卦序圖中。

我們將周易卦序圖中的64個卦兩兩一組,共分為32組,每組內的兩個卦均為綜卦的關系(包括互綜和自綜)。其中還有9組錯卦(注:火澤睽與水山騫出現了錯位相錯)。

這就是孔穎達所謂的'二二相偶,非覆即變(非綜即錯)'的關系。

3. 復卦

復卦又稱互卦,就是我們前面講《梅花易數》中的那個互卦,是由本卦中間四爻變化而來的,將本卦的三爻、四爻、五爻當作上卦,將本卦的二爻、三爻、四爻當作下卦,然后由這兩個新的上下卦組合成一個六爻卦,這個六爻卦就叫做本卦的復卦。

如火風鼎卦中間的四爻從上到下分別是陰爻、陽爻、陽爻、陽爻,這四個爻中的前三個爻(三爻、四爻、五爻)組成了兌卦,后三個爻(二爻、三爻、四爻)組成了乾卦,因此火風鼎卦的復卦就是澤天夬卦。

4. 雜卦

雜卦就是把一個六爻卦的上卦和下卦互換得到的新卦象。我們要注意區分雜卦和綜卦的區別,雜卦只是上下兩個卦互換,綜卦則是將上下六個爻完全顛倒。

比如火風鼎卦,把它的上卦離換到下卦的位置,把下卦巽換到上卦的位置,也就是從上離下巽變成了上巽下離,因此火風鼎的雜卦就是風火家人卦,兩者互為雜卦。

在六十四卦中,除乾為天、坤為地、巽為風、震為雷、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這八個卦上下卦互換后不變外,其它56個卦共分為28組雜卦。

在周易卦序圖中的32組綜卦(含自綜及互綜)中,除了有9組錯卦外,還有6組雜卦,分別是水天需與天水訟、地水師與水地比、地天泰與天地否、天火同人與火天大有、火地晉與地火明夷、火水未濟與水火既濟。其中地天泰與天地否、火水未濟與水火既濟這兩組卦既是錯卦、也是綜卦,還是雜卦。

可見,周易卦序的排序規律是以綜為主,綜中有錯,綜中有雜。

但這只是對周易卦序排序依據的部分解讀,解釋了一組綜卦內部的排序依據,但兩組綜卦之間的排序依據,如坤后為何是屯,比后為何是小畜,等等,仍有待探究和解決。

易經在幾千年的流傳過程中,也有很多概念比較混亂,比如對復卦的理解就各有不同。復卦除了有上面的互卦的概念外,也有人將六爻卦叫做復卦。我們知道,六爻卦也叫別卦、重卦,這里的復卦和重卦的含義是一樣的,都是指由兩個三爻的經卦重復組成的。

這64個復卦中有八個卦是由相同的兩個經卦組成的,包括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和兌為澤。這八個卦又被稱為八純卦,相對于這八個純卦,其余的56個重卦就'不純'了,因此叫做雜卦。

所以我們在使用這些名詞時要注意背景和場合,避免造成混亂。我們也希望在易經的發展過程中,將各種沖突的、矛盾的概念和理論盡量理清,讓易經的條理更加清晰,理論更加明確。

除了上面介紹的本卦、錯卦、綜卦、復卦和雜卦外,易經中還有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名詞,叫做變卦。變卦是本卦中某一個或某幾個爻發生陰陽互變后所得到的新卦象。變卦在周易預測中的使用頻率非常高,也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周易卦序的詳細解釋說明可以參見《序卦傳》。雖然《序卦傳》中的一些邏輯關系略顯牽強,我們并不是很清楚古人為何這樣解釋,但至少給出了一個基本能夠自圓其說,看上去還說得過去的排序依據。


睿智奇謀,經國濟世

植根易經思想,用東方謀略與智慧解決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乃至生活中的問題。

歡迎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我們會全力為您答疑解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解析十二辟卦 探索周易玄機
周易的基本概念
六十四卦構成表是怎樣通過八個單卦演化為六十四卦的?
周易卦序表
第01講《周易》的基本概念_上_孫勁松
上古《易經》卦爻順序問題新解 易律夫撰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壤塘县| 北票市| 英吉沙县| 施甸县| 平凉市| 巴马| 广饶县| 新宾| 丹巴县| 林口县| 海口市| 通许县| 城固县| 密山市| 安陆市| 台南市| 灵璧县| 永春县| 浦县| 张掖市| 嘉荫县| 金门县| 淮阳县| 礼泉县| 贞丰县| 天水市| 临泉县| 永城市| 孝感市| 焦作市| 高州市| 江油市| 临洮县| 潞城市| 贡山| 阿坝| 南皮县| 本溪| 墨脱县| 屏山县| 鲁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