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星光原創作者:華人星光
前兩天,
拜登急匆匆趕赴越南,除了各種拉攏,提升和越南的戰略伙伴關系,他還帶著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心心念念的稀土資源。越南擁有稀土2100萬噸,
占全球的18%,排在世界第三。拜登這次訪越,對稀土十分上心,希望“協助”越南一起開發。
稀土到底有多厲害?美國媒體曾經給出了答案:
“稀土會影響到一切,小到手機、照相機等30多個產業,大到精確制導導彈、火箭衛星、戰斗機等高科技武器,都離不開稀土!”而這個地球上,稀土儲量排世界第一的國家,
是我們中國。2010年,
由于日本覬覦我釣魚島,中國暫停對日稀土出口,僅半年時間,
日本與稀土相關的產業直接停擺,稀土價格上漲十倍以上。
捏著這樣一張真正的“王牌”,
且看將來誰封鎖誰?
中國稀土,“出鞘見血”,所以為“防患于未然”,
拜登現在急得上躥下跳,各種尋求稀土資源的合作,不久前還和蒙古國簽訂協議,可惜,并沒有什么用。因為其他國家包括美國,
只能將稀土從地下挖出來,
卻沒有稀土加工的能力。這許多年來,他們都是將挖出來的稀土送到中國,在我們的生產線上加工好之后,他們再“進口”回去。如果說,國外稀土加工能力是20分的話,
那么中國應該是120分,天上飄來四個字:遙遙領先……
而今天,我們能擁有稀土這樣一張“王牌”,能擁有國外沒有的稀土提純生產線,
最該感謝一個男人,
他叫:徐光憲。
那時童年,他家有良母,雖目不識丁卻懂得教育孩子們:家有良田千頃,
不如一技傍身!于是徐光憲拼命苦讀詩書。
那時少年,家里頂梁柱倒了,徐父撒手人寰,全家失去經濟來源,他再念不了書了,
于是去往昆明鐵路尋工作。
那時青年,他被人騙走了所有的錢,于是孤身一人流落上海,邊打工邊自學。
正是烽火連天的苦難歲月,日寇在上海耀武揚威荼毒生靈,徐光憲的日子不好過,
但他到底還是努力掙出光明人生:
考上國立交通大學,還解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和志同道合的愛人高小霞喜結良緣。
1946年,夫妻二人,同時獲得去美國留學的資格,
他以兩門功課滿分的成績,考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主修量子化學。僅兩年零八個月,徐光憲就獲得了博士學位。美國看重他的才干,讓他去芝加哥大學做博士后。
有令人艷羨的收入,有上等的社會地位,眼瞅著未來一片光明,
就在此時,抗美援朝爆發了,
這對小夫妻義憤填膺,
徐光憲當即就收拾行李要走,
高小霞只差一年就博士畢業了,可她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放棄了博士學位,他們不愿在敵對祖國的國度,再多待一分一秒!
回到祖國的徐光憲,
簡直是火力全開,
1951年,他開設物理化學課,為國家培養了第一批放射化學人才;接著他換了新領域,
主講新開的物質結構課,編寫了全國第一本物質結構教材;
1956年,錢三強找到他,他又服從安排調入原子能系統,從事核燃料萃取化學研究。1964年的至高絕密會議上,徐光憲神神秘秘地拿出研究成果,
舉座皆驚,
那是原子彈必須的原料:
钚(bù )的關鍵提取方法!
赫赫兩彈,有他一功!為了一句國家需要,
他竟能三次轉變研究方向,
一而再再而三從零開始,
如此毅力和決心,
如此強大的能力和智慧,
這不是一般人所能擁有的。
但這樣的人中之龍,
終究逃不過命運的捉弄。
1966年開始,
徐光憲夫婦沒能躲過那場浩劫,整日里被批得灰頭土臉,
站在臺上,知識分子的尊嚴掃地,被臺下人侮辱地體無完膚。
可每次批完,
他和沒事人似的回來,在風聲鶴唳中偷偷科研。
有一次夫妻兩個都在臺上,
徐光憲悄悄對妻子說:知道我每天站在這干嘛么,我心里琢磨著化學的事呢。
狂風驟雨,
哪滅得了赤子胸中深藏的希冀,此時被按入塵埃中的徐光憲,在不久后的一天,
完成了一次,讓世界震驚不已的“中國沖擊”!
1972年,
徐光憲接到一項緊急的機密任務,
分離鐠和釹兩種元素,
純度要求很高,他一看原材料就明白了,這東西是搞高科技的關鍵:“稀土”。
稀土可不是土,
它是17種彼此相似、極難分離的金屬元素。其最珍貴的地方在于,它是搞精尖產業的必備原料,
稀土中的鑭元素,
被用在稱霸藍天的隱形戰機上;稀土的釤金屬,是夜視鏡、熱成像等夜戰儀器的必需……
關鍵是,這些稀土中的金屬元素,沒有替代品。
而當時,分離出稀土中金屬的工藝,是一項高度保密的頂尖技術,只掌握在少數發達國家手中。中國空有稀土資源世界第一的頭銜,卻沒有分離稀土的能力,每年只能眼睜睜看著,大量稀土被低價出口,國外分離加工后,我們以幾十倍幾百倍價格買回來。這種技術落后被動“挨宰”的局面,令人痛苦,令人悲哀!為此,52歲的徐光憲,人生第四次“轉行”,他說:“再難我也要上!”那會國際通用的稀土分離技術,
是離子交換法,
還有一種更先進的萃取法,
但是太難了,
始終沒有人能夠突破。
徐光憲說,
要搞就搞那個最難最先進的。
對于這樣的異想天開,
國際在看笑話,
同事為他捏把汗,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嘗試,外國都沒做成的方法,徐光憲能成功嗎?短短三年后,
他就捧出轟動業界的巨大成果:
提出中國人自己的串級萃取理論,
并在稀土第一大廠進行試驗,
一堆堆稀土原料傾瀉而下,
經過萃取箱的提純,
在流水線另一端,
各種高純度的稀土元素,
就被源源不斷輸出!
上海躍龍廠稀土萃取分離裝置
徐光憲一鳴驚人,
他完成了一件不可思議的壯舉,但更加令人難以置信的是,
如此高級的“聚寶盆”技術,他一分錢都沒有要,
免費向全中國推廣!以至于這項被西方視為:世界頂尖的最高機密,竟成了中國一個鄉鎮工廠,
都能輕松掌握的工藝。
發達國家,對于高純度稀土的壟斷地位,
被徹底打破了,有的不得不減產甚至停產,一股強勁的“中國稀土旋風”,
在全世界刮了起來,業界稱之為“中國沖擊”。
徐光憲創造了一段“傳奇”,
因此被盛譽為“稀土界袁隆平”,
鮮花和掌聲蜂擁而至,
但與此同時,
令他始料不及的巨大危機,也接踵而來……
不知從何時起,
國際稀土市場,
被一只看不見的黑手籠罩,
變成了一個深不見底的旋渦,
將中國的稀土資源瘋狂地吸入,簡直是有多少稀土,
西方國家就要多少稀土。
國內的許多工廠只為眼前牟利,
為了占據更多的市場,
他們不惜惡意競爭,
將稀土價格定得極低。
徐光憲拿起一張報紙,
那猩紅的標題刺痛他的眼睛:
我們是把稀土在當豬肉賣。
如此珍貴的資源,
不可再生的資源,
竟然只能賣出豬肉的價格。
當我們的稀土資源在流失,
西方卻在大量儲備,
長此以往,
中國的稀土將面臨枯竭,
而西方會再次雄踞市場。
稀土,未來的戰略資源,
高科技武器的必備原料,
真到那個時候,
后果不堪設想!
他痛心疾首,想盡辦法挽救,
聯合數位院士一起上書疾呼:
保護我國的稀土資源!
那年他已經80歲高齡,
四處奔走,
呼吁保護我國的稀土礦產,
呼吁組織成立稀土行業協會……
很快,國家拿出了管控政策,
嚴格控制稀土產量,
到2010年,
中國稀土出口從原來的12萬噸,
降到只有3萬噸,
并大幅度提高關稅。
因為他這樣的泣血付出高瞻遠矚,
中國的稀土資源、分離工藝,
被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當時代走到今天,
我們更能感受到徐老的恩澤后世。
美國華爾街日報寫到:
“如果沒有稀土,
我們將不再有電視屏幕、
電腦硬盤、光纖電纜、
數碼相機,
和大多數醫療成像設備。”
另外,稀土制造的強力磁鐵,
是美國國防所有導彈定向系統中,
至關重要的因素,
沒有稀土,
美國就得告別航天發射和衛星,
煉油系統也會停轉。
所以美國攻打伊拉克時說:
誰掌握了稀土,誰就全天候掌握了戰場。稀土是未來人們,
將更加看重的戰略性資源......
正因為有了徐光憲,
過去我們擁有了稀土分離工藝,
不用再看國外臉色,
因為有了徐光憲,
今時今日,
我國擁有了,
全世界最成熟的稀土工業體系,
握穩了“稀土”這張真正的王牌!
這一生,
他讓中國在不斷“得到”,
他自己卻在“失去”。
在他將稀土中的,
17種金屬元素分離的時候,
他的妻子高小霞,
將剩余的部分制成了肥料。
夫妻二人,
為國相拼,恩澤四海,
可不幸的是,
高小霞患上了癌癥。
看著她被病魔折磨的日日夜夜,
他衣不解帶的照顧床前。
她的虛弱,她的痛苦,
她一天天地消瘦下去……
多少次,他握著她的手喃喃:
“說好的一生一世,
說好的一起活到100歲,
你不要說話不算話……”
1998年,
高小霞病情惡化,強撐著坐正,
他們留下了最后一張合影,
他知道救不回她了,
像個孩子一樣,
他哭紅了眼眶……
自她走后,
他學著過一個人的日子,
一個人去圖書館,
一個人走在未名湖,
一個人看四季變換,
一個人的,柴米油鹽……
2005年,
他設立“霞光獎學金”,
百萬積蓄,獻于學子;
2009年,
他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
500萬獎金,他全都拿出來,
建立以稀土研究為核心的實驗室。
2015年,他再無牽掛,
走完近一個世紀的人生,
和心心念念的妻子,
在另一個世界團聚!
君子如玉,立身一清如水,光風霽月,為國一片丹心。從量子化學到配位化學,
再到核燃料化學,
直到最后的稀土化學,
徐光憲這一生,為國四次轉行,
核彈也好,稀土也好,
赫赫之至偉厥功,
遺澤中華千秋萬代!
這樣的大國巨星,
當之無愧的“中國稀土之父”,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
我們永遠感謝他,
因為中國人今天挺直的脊梁骨,
有一節是他給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