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星光 原創內容
作者:華人星光
轉載請聯系后臺授權
2021年的這個5月,
我們一直過得無比沉重,
在送別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
數論界三駕馬車王元、
濕地學科領路人劉興土之后。
就在剛剛,
我們失去了又一位大國脊梁:
他破解了世界難以逾越的問題,
兩次引起全球轟動!
他,就是陳清如
1926年12月,
陳清如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從小到大,
他都在日寇侵略的戰爭中,
艱難走過那些本該安穩的歲月。
苦難的經歷,
讓他深切體會到了個人苦樂,
和國家命運的密切關聯。
陳清如曾回憶:
“那時,在自己的國土上
沒有我們生存的自由,
凡是有血氣的青年,
都會記恨在心里。”
個人的努力,只為國家崛起!
他抱著這樣的理想,
考進了唐山工學院采礦工程系,
畢業后,
陳清如開始從事選煤教學和科研,
其實以他的聰明才干,
明明可以走上廟堂體面干凈,
他卻非選擇了“灰頭土臉”的“煤炭人生”。
然而剛剛走上工作崗位,
他面臨的就是一道世界性難題。
選煤這項工作,顧名思義,
就是把煤炭按質量分成各種產品,
哪怕一點點煤渣,
都要進行分篩,
運用到最合適的地方去。
當年世界上最流行的選煤方法,
是濕法選煤技術,
這項技術傳承了200多年,
主要利用水、重懸浮液將煤炭分選。
但有個極大的弊端:
用水量超級大,工藝又復雜,
人們甚至把“選煤廠”,
直接稱作“洗煤廠”。
國外也還罷了,
咬咬牙還能搞定“洗煤”所需的超大水量,
可對我們中國來說,
煤炭基地基本位于缺水的西部地區,
陳清如在考察期間,
親眼見過西部不少煤礦,
用水緊張到拿著洗澡水去選煤。
他暗下決心:
中國人,
一定要走出一條自己的選煤之路!
可這條路,難于上青天,
陳清如要解決根本,方法只有一個,
突破濕法選煤的局限:不用水。
可不用水選煤?
全世界選煤界專家都笑了,
這不是天方夜譚么,
老祖宗傳承了200年的辦法,
你有什么本事說改就改?
其實也不怪國外這樣質疑,
不用水選煤這辦法,
美國、蘇聯、加拿大等國家,
早在上世紀就開始研究了,
可研究了幾十年,它就是不成功啊。
所以當陳清如說,
中國不用水選煤時,
國外專家個個都是抱著看笑話態度的。
陳清如不信邪,他經過多次考察,
第一個提出了,
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
國內專家紛紛猶疑:
國外多年都沒有搞出來的技術
我們怎么能搞成?
陳清如說了這樣一句話:
“中國人不比外國人笨,
就算外國人搞不成,
我們也一定要搞成!”
這條打破百年規則的路途,
注定遍地荊棘。
十年運動結束后,
陳清如選定了實驗地址:
黑龍江七臺河桃山煤場。
作為技術總負責人的他,
帶著科研人員兩年多時間,
吃住在礦上。
就著煤灰,一口口饅頭吞下肚,
伴著月光,一疊疊白紙繪藍圖。
陳清如的苦干,
換來的是送給國家的碩果:
在他指導下,
我國第一座,
用重介質旋流器處理末煤選煤廠,
完成設計、建設、投產全過程。
在他研制下,
我國第一臺篩下空氣室跳汰機,
解決了選煤用跳汰機的大型化問題......
然而眼看一步步接近希望和夢想時,
病魔卻悄悄降臨。
1990年底,
正當干法選煤的研究開發,
如火如荼進行時,
長期熬夜的陳清如,
發現了自己的不對勁:
突然便血,身體變得衰弱......
他被同事拉著去醫院,
檢查單讓大家都懵了:
腎癌!
學校領導去醫院看望他時,
陳清如只提了兩個請求:
“如果我的癌細胞還沒有擴散,
就請盡快手術,
手術完了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如果癌細胞已經擴散,
請讓我立即出院,
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當生命受到最大的威脅,
他的心里卻只想著,
自己還能為祖國做多少......
也許是老天都不忍帶走這樣的人,
他的左腎切除手術很成功,
鬼門關口,拼回了一條命。
可做完手術才20天,
陳清如剛能下地走動,
就堅決要求出院,
坐火車趕往黑龍江七臺河。
一路上近40個小時的車程,
中間還要倒車,走顛簸小路......
他大病初愈,
這樣的旅程身體根本吃不消。
有人勸他,
國家會報銷,你還是坐飛機的好,
可陳清如拒絕了:
“科研經費太緊張了,
我能省一點是一點。”
好不容易到了黑龍江,
又是寒冬臘月的天氣,
廠房冰冷的和地窖一樣,
穿再厚的衣服,
也抵不住寒風從四面八方侵襲。
就在這樣的冰天雪地里,
60多歲的陳清如,
在廠房里爬上爬下指導工作,
寒夜蕭瑟,大家凍得都早早鉆進被窩,
而他的辦公室,
卻總是亮著燈光......
誰都不知道,這是一位66歲,
患過腎癌剛動了手術的病人!
苦寒之地耗盡四年光陰,
1994年6月,
中國向全世界宣布一個重磅消息:
世界上第一座工業示范性,
空氣重介質流化床干法選煤廠,
在陳清如的帶領下調試成功!
曾經干法選煤的“天方夜譚”,
就此成為現實!
世界為此感到難以置信,
直到看到一批批煤炭,
從中國這座煤廠里分離成功,
國外不得不放棄自己幾十年無果的研究,
向我們購買專利技術!
陳清如還為中國研發出了,
世界第一臺煤用概率分級篩。
選煤界的頭把交椅,
從此屬于我們中國!
陳清如成功了,他真的帶領中國,
蹚出了一條前無古人的道路。
由此,
他成為國內選煤界第一個院士;
更被全世界尊稱為:
干法選煤之父。
2010年,他獲國際選煤大會,
第一次設立的“終身成就獎”。
而一生鞠躬盡瘁成此偉業,
已經70多歲的他,
也是時候該好好頤養天年了。
可他閑不下來,
心系煤炭科研事業,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
減少燃煤造成的空氣和水源污染。
為了這項研究,他踏遍礦山,
75歲到85歲,
他每年都要奔波于黑龍江、吉林、內蒙古、
山西、陜西、山東等地,
去的煤礦一般都是距離城市幾十里、
幾百里的地方,
轉車換車是家常便飯,
遇到羊腸小道要步行好幾公里。
學生說:“老師吃飯,
路邊攤一碗面就能'解決戰斗’;
住宿,十幾塊錢的大通鋪他也照住。”
陳清如還提出中國潔凈煤戰略構想,
好為子孫后代留下碧水藍天。
可上天給他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這位快90歲的老人,
他考察煤礦一直走到走不動路,
生命最后的幾年,
他全都傾注于下一代選煤人的培養,
國內礦物加工工程學科的領軍人物,
大多是陳老的學生,
選煤界的年輕一代中堅,
是他學生的學生......
而就在剛剛,
2021年5月26日,
噩耗傳來:
世界干法選煤之父,
我國兩院院士陳清如,
走完了自己95歲的壯麗人生。
生命不息,奮斗不止,
66年選煤育人之路,
這位拖著病體的老人,
真真正正為祖國,
燃盡了自己一輩子!
活著一天,就要奉獻一天,
生前陳清如常對學生說:
“做學問要頂天立地,
頂天,就要站在國際前沿,
瞄準世界一流;
立地,就要結合行業和產業需求,
解決我們國家的重大問題。”
漫漫征途,耗盡心血,
肝膽相披,吾族發弘夢而超也;
金石所開,陳情者國士清儒也。
在時代巨變中,
陳清如為共和國,
完成了功在千秋的偉業,
他為祖國做了太多太多,
而今我們對他知道的卻太少太少!
今日,沉痛送別無雙國士陳清如,
您的精神和事跡,
必將萬古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