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星光(ID:hrxg2020)原創
作者:華人星光
當你第一眼看到這張照片,
一定會覺得,
這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吧。
可有誰知道,
他竟是和錢鍾書齊名的國寶大師,
被西方視為“亞洲文化的驕傲”;
他也是大師們心目中的“偶像”,
被視為是當代中國碩果僅存、
絕無僅有的,
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
但他這一生,
享譽世界卻從不被國人所知,
直到他悄無聲息地離去......
他,就是饒宗頤。
1917年8月9日,
他生于廣東省潮安縣,
父親饒鍔,是一代國學大師,
著作等身。
粵東地區最大的藏書樓:
天嘯樓,
便是饒鍔所建。
饒宗頤一出生,就是滿室書香,
天嘯樓,
便是他讀書玩耍的地方。
日日沉浸于萬卷文學,
饒宗頤漸漸滿腹經綸。
待到正式進入學堂的年紀,
饒宗頤所展現的文學才干,
讓教書先生感到愕然:
饒家這個少爺就是個小神童,
老師講的都會,沒講的也會,
自己根本教不了他!
那既然學不到更多東西,
沒讀幾天書的饒宗頤,
索性便回到了家中,
在“天嘯樓”自學。
他是世所罕見的,
沒有真正進過學堂,
全靠自學成為國學宗師的天才!
饒氏家族合影
他15歲那年,家中突生變故,
父親因著書勞累過度去世,
饒宗頤悲傷至極。
為安慰父親在天之靈,
他旁搜博采,拾佚鉤沉,
只用了五年,
就完成了父親的遺著:
《潮州藝文志》。
這本書一出版,文壇震動,
詠優曇花詩,一時驚諸老宿,
誰能想得到,
這文化厚重功底深沉的浩渺佳作,
這直接影響全國地方志編纂的作品,
居然是一個,
未滿20歲的少年完成的呢?
從此,
聲名大噪的饒宗頤,
被視為中國文學界一顆天才新星。
1939年,因戰事迭起,
饒宗頤不得不南下香港,
當時在港的學者大師,
一聽說他來了,
紛紛投以殷勤。
著名學者王云五,
邀請他參加《中山大辭典》編輯,
大書法家葉恭綽,
力邀他加盟《全清詞鈔》編簒。
這兩個工作使饒宗頤,
閱讀到很多一流藏書家的珍本,
自此時起,
他的學識更加突飛猛進,
直接拉開了后半生傳奇的帷幕!
短短幾年而已,
饒宗頤的學術范圍,
幾乎囊括了中國文化的所有方面,
涉及上古史、甲骨學、簡帛學、
經學、禮樂學、宗教學、
楚辭學、史學(包括潮學)、
中外關系史、敦煌學、目錄學、
古典文學及中國藝術史等十三大門類;
他還通曉英、法、日、德等多國語言,
甚至精通梵文、
巴比倫古楔形文字等“天書”;
詩、書、畫、樂各個領域,
饒宗頤可以說無一不精,
古今跨度之廣,學貫中西之寬,
他堪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學界稱他為“業精六學,才備九能”。
而修煉到這種高深莫測的境界,
他還不到35歲!
天才,奇才,
這些人間溢美之詞在他身上,
實在太過普通。
40歲,
他已經撰寫出版了60余部著作,
3000余萬字。
《楚辭地名考》《廣東易學考》
《尚書地理辨證》《說文古文考》
《古史新證補》《西漢節義傳》
《金文平議》《古地辨》《新莽史》
......
其中,《楚辭地名考》,
讓他在29歲那年,揚名天下!
著名學者童書業為之作序:
“考據之學,愈近愈精,
讀宗頤饒君之書,而益信也。
君治史地學,
深入堂奧,精思所及,
往往能發前人所未發!”
建國后,一個真正傳奇的,
饒宗頤時代來臨了。
1956年,
在法國國家圖書館里,
饒宗頤第一次讀到原版敦煌經卷,
想到當時,
本屬于中國自己的敦煌學,
竟已經落后于外國,
他暗下決心,
一定要研究出個名堂,
為國人爭一口氣。
于是,
他一口氣寫下三本巨作:
《楚辭書錄》、
《巴黎所見甲骨錄》、
《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
這些書傳到國外,
第一次引起歐洲,
對中國道教的研究熱潮!
接著,他開創了中國文學史上,
足足50項第一!
是他,
出版了學術史上第一部,
以目錄學和版本學研究詞學的著作:
《詞籍考》;
是他,
第一次提出“海上絲綢之路”概念,
被國內外學界廣為認同;
是他,
在國際上第一次代表中國人,
講述日本所藏甲骨;
是他,
第一個在國際上提出“禮經問題”
......
他是研究敦煌寫卷書法第一人;
他是研究殷代貞卜第一人;
他是講詞與畫關系第一人;
他是開海外金石學先河第一人;
他是利用,
中國古代文獻補緬甸史的第一人,
......
如此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
里程碑式貢獻,
中國文學史上,
只饒宗頤一人。
巨大的文學能量在他體內蘊藏,
凝聚成豐厚卓著爆發的這一刻,
全世界都為此震撼。
也因此,
他獲得了來自全球的仰望:
1962年,
他所著的《殷代貞卜人物通考》,
榮獲法蘭西學院頒發的“儒蓮獎”,
這一獎項被稱為漢學界的諾貝爾;
1993年,法國文化部,
授予他“高等藝術文化勛章”;
同年,他獲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
人文科學博士學位,
這是125年來,
索邦高等研究院,
首次授予人文學科博士學位,
也是125年來,
首次授予一個中國人!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
他是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在國內,他也受到極大贊譽,
讓普通人聽來如雷貫耳的大師們,
都視他為偶像!
在學界,
他錢鍾書并稱為“南饒北錢”;
也和季羨林一起,
被盛譽為“南饒北季”。
但錢和季二人,
卻不約而同一起稱贊他。
錢鍾書一向傲氣,
卻能稱他為“曠世奇才”;
季羨林,
把他看做“心目中的大師,
并世學人中并無第二人”;
金庸說有了他,
“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張大千先生說:
“饒宗頤的白描,
當世可稱獨步。”
許嘉璐先生則斷言:
“他是中華傳統文化,
呈現于20世紀的最好典型,
我可以說:50年之內,
不會再出第二個他!”
可見,
饒宗頤在中國文學史上,
舉足輕重的地位。
此外,饒宗頤還是一位藝術巨擘,
在詩、書、畫、琴各領域,
都有高深的造詣,
學藝雙修,功力深厚。
饒宗頤書法
饒宗頤畫作
人總被盛譽所困,
而書、字、畫無一不精的饒宗頤,
獨能超脫物外。
人們稱他是全能奇才,
贊譽的話說得多了,
饒宗頤總是微微笑道:
“呵,大師?我是大豬吧,
(潮汕話里,'大師’與'大豬’諧音),
現在的'大師’高帽滿天飛,太多了,
其實大師原來是稱呼和尚的,
我可不敢當。”
2013年,
饒宗頤當選為法蘭西學院外籍院士,
外籍院士,
是法蘭西學院海外院士中最高級別,
而饒宗頤,
是亞洲第一位獲此榮銜的漢學家。
此外,他還有諸多頭銜:
西冷印社社長、
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而盛名之下,
饒宗頤把自己所有的得到,
都一點點回饋給了社會:
2003年,
他將自己珍藏多年的古籍善本,
180多件書畫作品,
全部捐贈給了香港大學;
2008年汶川大地震,
他個人捐款港幣20萬,
還靠字畫籌得500萬元全部捐出;
2010年甘肅舟曲泥石流,
正逢他95歲大壽,
他將親朋饋贈的160萬壽禮悉數捐出;
2010年11月,
敦煌晚會籌款1316萬元,
用于維修及保育敦煌石窟經費,
饒宗頤捐贈10張書畫作品,
供現場拍賣,他的一幅畫,
價值數十萬甚至百萬;
2013年4月,
驚悉四川雅安地震、
饒宗頤嘆道:
戚戚之情,哀哀我心,
個人捐款50萬元港幣。
那些年,
他的書畫作品全都義賣,
所得數百萬元,
全都捐給了慈善組織。
國學之真諦,
為我國富強,為我民無憂,
他將這樣悲憫的情懷,
真正融入了生命!
因他文壇巨匠,因他慈善大愛,
編號為10017的小行星,
被命名為“饒宗頤星”。
百歲高齡之際,
饒宗頤仍不忘為中國文化復興呼吁,
他在巴黎“蓮蓮吉慶“開幕現場”
這樣一位100歲的老人家,
顫巍巍說話,
將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
全都傾灑在現場!
中國美術館“蓮蓮吉慶——饒宗頤教授荷花書畫巡回展”開幕現場
他為祖國做的太多了,
那些沉甸甸的著作,
還有已成棟梁的學生,
桃李滿天下,巨作擺書堂,
這都是他為中國人,
留下的寶貴財富。
他走過了一個世紀,
將中華文化復興重任扛在肩頭,
他太拼了也太累了。
2018年2月6日,
這顆人間巨星隕落了,
老先生101歲的人生畫上了句號,
可他的精神,他的傳奇,
必將像天際那顆星星一樣,
照耀中華大地,
亙古,永恒!
青衫一襲淡淡愁,
千載國學我來佑。
肯將畢生化蠟炬,
一生烽盡無怨尤。
饒宗頤,
他把自己這一百年人生,
全都融進了,
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江流中。
他晝夜奔襲,
在全世界奔走呼吁,
他把每一件事情,
都做到最好,
直至燃盡自己的生命之火。
如此一位卓越的國學大師,
如此一位偉大的大國巨星,
我們不應該不知道他的名字!
云山蒼蒼,江水泱泱,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緬懷,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