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的世界,不止是刀光劍影,更多的是溫柔細膩。
俠 癮
文 | 羅伊娜
深秋徐來,本有最清麗的景致。無奈風雨纏綿,陰晴反復,實在讓人不能放開手腳。伏案之余,不免迷蒙世界里,想一想過往。金庸先生辭世已有一歲,華語世界仍見一片悲悼之聲。痛呼一代大俠往矣。古金梁溫,似乎只?!端拇竺丁窚卮髠b瑞安一位。若論四人以俠為書,以俠為志,酒狂古龍先生最是特立獨行,桀驁不羈。酒色情義,都是命門。就連好友林清玄送緬這位知己,也是50瓶XO白蘭地與之長眠另一個世界??芍^知心若此,不枉相義。古先生自己恐就是筆下“浪子風”的縮影,否則如何將絕代雙驕,小李飛刀,楚留香演繹為傳奇呢。
翻閱典籍,字面上的俠,總離不開奉天行道,善德仁勇,以一己微薄之力行世間公義之事,平世間不平之理。不求回報,扶助弱小是俠最直觀的表現。能為俠者,自當瀟灑。高德的品行之外,似乎還應具備上乘的武功與智慧。曹植《白馬篇》里最恣意的俠:幽并游俠兒,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或有貂裘換酒的豪情,或有英雄兒女的癡衷。與其把武功歷練放在“俠”的首位,不如說是品格修身主導了俠的言行。言必行,行必果。不愛其軀,赴士之困,是行俠者不變的氣節。當下科技迅猛之世,人心浮躁之時,再言行俠者仗義執言,果敢擔當,非但不覺過氣,反覺慷慨可珍。無論是少年白馬喚俠兒,還是老驥伏櫪義勃發,俠之大者,仍是那句“為國為民,情義無價”。
對俠的崇拜與傾慕,未必哪個時代的產物,也未必哪個國度才有的情節。說到底,是精神對內一種自發的向往與追求。那些英雄人物的生平,有些來自史料記載,有些只是民間傳說。在世界范圍內,俠行都是文藝作品熱愛表達的主題。中國有荊軻朱亥,西方有佐羅羅賓漢。中國的俠來得通透,具體,從精神到形象,都盛大恢弘,堪稱完善細膩。與西方顯著的差異,是中國的俠且為士,所行所舉離不開濟世救國的歷史大環境。而西方故事更側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義舉。中國的公案,諸如施公案,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除了剛正不阿的青天設定,必有一位保駕護航的俠客伴行。包公有展昭,施公有黃天霸,那些七俠五義里的蓋世英雄更是街頭巷尾說書人津津樂道的“飯碗”。對于誕生在海寧世家望族的金庸先生而言,所受的啟蒙教育與其說是家中富可敵國的藏書,不如說是姆媽襁褓里就開始念叨的傳說和那些英雄兒女俠海飄萍的閑集。為國為民,有情有義的俠之精神,自始至終貫穿了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在中華積弱,屢遭外辱的社會背景下,尚在幼年的金庸伏于課案,痛哭流涕。從那一刻起,自強不息便如熊熊烈火,燃燒著少年學子的心。
人的稟賦與生俱來。金大俠天生一副俠骨,且具商業頭腦。滿屋子經史子集無動于衷,偏偏扎進俠的江湖無法自拔。十五歲就自刊自賣《招生指南》,得以小試牛刀,幾年學費不愁。日后注定要以紙筆行走江湖。海寧查家與大詩人志摩的徐家都是望族,“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說的就是金大俠祖上?!靶“⒏纭保ń鹩剐值芘判械诙?,習慣稱小阿哥)代表族人去吊唁志摩詩人的時候,只有十歲。一個孩子,除了驚嘆一桌子好菜,確實對這位才子“表兄”沒有太多的感情可以流露。倒是與年紀相仿的表侄(志摩之子)交往甚歡。他坐船回去,眼前是水鄉的寧靜與朦朧,于內心,說不上太多難舍的悲慟。更多的不忍,落在“親戚”二字。因他的母親,也因少年的小友。表叔一家是待他禮數周全的。他給志摩表兄上香,表叔作揖,表侄叩頭,一切如禮所出。多年以后,他再讀才子表兄的詩文,卻似乎有一種隔空的瞭望。彼時,他不懂得。如今,也未必盡知。才子,表兄,情種,每種懷想都有一些,可要說清那到底哪種多一些,一時半會不能夠。嘆息似是必然,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一語成讖。然而這樣的揮一揮衣袖,又何嘗不是金大俠一生俠肝義膽的寫照。
影視與文學創作互有助力。因為好的劇本萌生一拍再拍的熱情。反之,沒有看過書的人,為了一部上映火爆的熱劇而去搜羅書籍。金庸先生應該是武俠小說被最多搬上熒幕的作者。從給電影公司寫劇本到創立明報,固然這其中有對女神夏夢鍥而不舍的追求。然而,真正在精神世界里給予青年俠客慰藉的,仍是那些將現實中無法成就的理想傾注筆端的俠之江湖。金先生辭世之初,香港郵政便公布了2018年郵票的發行計劃,《金庸小說人物》特別郵票于12月6日發行,全套六枚,外加小型張一枚。郵票的內容是金庸武俠小說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諸如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令狐沖、任盈盈、韋小寶、陳家洛、喬峰、段譽和虛竹等角色。紀念角色都是經典,只是設計圖差強人意。那樣的票面形象,恐怕要讓多少金庸迷哭倒在地。亦有多才的網友制作出金庸武俠里各大門派的地圖。那光明頂絕不是黃山的主峰,而是在遠遠的西域邊陲。真遠啊,愈發叫人佩服那些一日千里,凌波微步的上乘輕功絕學。金大俠曾說,若讓他選,他就做段譽。想想也是,有夏夢那樣的王語嫣。若讓我選,亦是段譽。因為段譽身上承載了太多為人為情的理想。聰慧絕頂,稟賦真純。唯愛專一,功利全無。幾乎所有美好的理想集于一身。而那些誤打誤撞學來的武功,更是深得人意。凌波微步,身形飄逸。萬軍叢中游刃有余,不為攻擊,只為全身而退,保命足矣。六脈神劍,以指為劍,劍氣亦是人氣,威力無窮,還可做個甩手掌柜,不必身背腰纏那些勞什子武器,頗為符合一個懶人的審美需求。如若再加一種功夫,那必定是逍遙派的天山折梅手。虛竹的成名技。這功夫實在俊俏,不光是名字好聽,更能化萬法萬式于無意無形。友說我稟賦最合逍遙派,若投他門,簡直是暴殄天物。我尋思,她對某逍遙度日的懶散應是咬牙切齒的。只可惜那網友繪制的地圖上,江南的門派太少,只有一個人上之人,天外之天的桃花島,用來筑夢塵間。然而也可見,漂泊經年,江南于金大俠心中那份歸屬與牽念。
83版《射雕英雄轉》劇照
與菊姐聊起同時代的武俠名宿,金大俠并非一人獨孤。金古梁溫四大家,占據了大半個江湖。于金庸而言,古先生是前輩,梁羽生卻是“瑜亮之情”,惺惺之意。才子倪匡悼念古大俠時,挽聯上寫“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而梁羽生去世時,金先生寫的則是“同行同事同年大先輩,亦狂亦俠亦文好朋友”。如此情屬,可見一斑?!肮沤稹苯^代雙驕并立,擁躉各見鐵桿。江湖上“血雨腥風”的口水仗從未停止。金大俠勢頭更勝,世人愛金超古,而菊姐卻尤愛古龍,所著讀之又讀。古龍的短句,幾個字就是一個場景,一句話就是傳世哲理。而金大俠勝在故事情節和敘事的宏大,駕馭大結構隨心所欲,非一般人所能。佐證從二位大俠筆下的人物便見分曉。古龍細膩,因而有楚留香,花滿樓,小李飛刀這般風流翹楚。金庸恢宏,以家國歷史為背景,博大精深。古大俠兒女情長,俊俏風流。金大俠情義無雙,英雄蓋世。如此,各見鐵粉的忠擁,俠的江湖變得多情而絢爛。我初見菊姐,她正從事刑偵文字筆跡鑒定工作。一身戎裝,英姿颯爽??墒峭Π味饲f的制服之下,依舊難掩一顆溫柔的女兒心。彼時,英雄兒女,嫉惡如仇,剛柔相濟,睿智美麗,這種種俠義世界里的驚艷也適用在菊姐身上。她穿制服的樣子很美。而著常裝則多了女性特有的天真嫵媚。制服對于女性,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襯托力。柔美中的冷靜與睿智,殊為耀眼。這種冷靜,即便處于危險,亦能讓人安心。一個溫柔美麗的職業警察,比職業殺手聽起來更具誘惑力。如果靠近,一個手指就能觸及她的腰線,她會不會瀟灑的拔出9MM警用轉輪手槍,善意的指著你的腦袋。我想,被接近,總會使人心慌和恐懼,無論是善意還是挑釁。就如同我在對面看你,沒有交談,只是看,你不會緊張么?你要么懷疑你的裝扮是否得體,你要么懷疑我的精神是否有問題,作為一個謙虛的人,她當然不會想到是自己的魅力靜止了時間。及至我讀她的文學紀實《大漠彌香》,才知道這位剛正不阿卻柔情似水的女子,背負了多少家國情懷,生與死的血淚。那種心疼與擔憂是無以言表的。只盼著她好,一切都要好。
95版《神雕俠侶》劇照
說來慚愧,年少時未重言情武俠之書,雖敬仰查氏一門學養深厚,但武俠之作卻涉獵不多。唯一讀全的只有《俠客行》,余者皆淺嘗輒止。倒不是《俠客行》較其它出眾,只是因緣際會。我們那個時代,十二三歲的孩子,尚圈點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勵志教育中,諸如《簡愛》那般西方經典愛情小說,是萬萬不會傳播的。能讀《水滸》,《紅樓》,《魯兵遜漂流記》,《湯姆叔叔的小屋》已屬好學。若能熟悉大仲馬,巴爾扎克,莫里哀,諸子百家,簡直可以稱得上博學。畢竟,那時的讀書,不似現在學校家長,有意識,有步驟的規劃及要求。那時的讀,全憑孩子的興趣,幾乎放養。小學每周一堂的課外閱讀或是故事會,便是課業之外的休養生息。也正是這樣順其自然的興趣,使得少年人能夠如饑似渴的閱讀大量經典名著。啟蒙閱讀可以培養一個孩子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基因。小學第一次讀《紅樓》,《基督山伯爵》,那種驚嘆,欽佩,仰慕,甚至模擬練筆,至今難忘。也正是這兩部作品,開啟了東西方經典文學的啟蒙教育。
至于《俠客行》的相遇,得感謝一位同窗伙伴。小時候放假,去同學家玩。同學練了四年體操,俯臥撐標準極了,做得又快又好??赡芤驗樾愿窭飯砸愎业某煞?,這位女同窗酷愛武俠。家中書房滿架武林,竟無一本他學。古龍,金庸,梁羽生,溫瑞安,但凡市面上能租借,買到的武俠讀物,幾乎無一疏漏。當時童言無忌,取笑她學會了武功秘笈,是要做女俠仗劍江湖,行俠仗義嗎??墒桥畟b回到:讀正經書無聊啊,這個多好。你也試試,保準比什么名著過癮??匆谎?,就不想吃飯睡覺了。她如此推銷,我只當耳旁風,心想,實在太夸張了。然而,說讀就讀。女俠的話是言必行,行必果。她將我留在書房,叮囑不讀完一本不給出門。自己則騎了父親的28大杠,風風火火地去街上斬烤鴨,買啤酒,一副俠的派頭。既來之,則安之。挑挑撿撿,竟發現架上的書大多破敗不堪,也不知這位俠女平日里是讀還是吃。只尋到兩冊完整的全本《俠客行》。一鼓作氣讀完,推門而出,不想女俠酒肉正酣。舉著烤鴨腿無不仗義地喊:夠意思吧,鴨腿給你留著呢。雖此之后,吾未嘗入迷,但打心里感激這位同窗伙伴讓我領略了文學世界里另一番天地。
香港國際書展,武俠題材向來一大亮點。金庸系列毋庸置疑是亮中之亮。先后展出多個國家的譯本,從封面設計,翻譯到紙張裝幀,無不表達著世界對中國武俠的審美及理解。在這些版本中,仍然覺得2004法文版的《射雕英雄傳》封面配色樸素典雅,更易讓中國讀者接受。而以法文標注封面,使得中國武俠又有些羅曼蒂克的風度,格調反顯突出。誠如法國人崇尚的騎士精神,與“事了拂衣去”的中國俠行,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因而也更加能為西方世界接受與理解。隨著中西文化日益細致頻繁的交流,各國譯者也有了“體貼入微”的筆觸。文學報里刊登了施東來先生有關射雕新版譯著的文章。聽說由郝玉青(中文名)翻譯的《射雕英雄傳》第一卷已于去年二月底在英國上市,距1957年金庸開始在《香港商報》上連載這部作品已整整61年。資料顯示,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金庸有三部知名作品被翻譯成英語發行:1996年Olivia Mok翻譯的《雪山飛狐》(Fox Volant of the Snowy Mountain),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1998至2002年John Minford翻譯的《鹿鼎記》(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由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分三卷出版,最后是2002年Granham Earnshaw翻譯的《書劍恩仇錄》(The Book & The Sword),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而當代最新翻譯的金庸作品是安娜·霍姆伍德的“射雕三部曲”(即《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這位女性翻譯家曾在牛津大學學習中文并取得中文系碩士學位,之后旅居中國多年。在翻譯金庸之前,她已經翻譯過艾米的《山楂樹之戀》(Love under the Hawthorn Tree)、阿乙的《下面我該干些什么》(A Perfect Crime),以及其他中國作家的短篇小說。與安娜有合作意向的商業出版社想通過發行價格較低廉的紙質本來打開大眾市場,讓金庸這位華語世界讀者數量最大的武俠作家也可以流行于英語世界。英國《衛報》則借用了麥克萊霍斯出版社的說法,將金庸比作是“中國的托爾金”。然而,對中國古典作品的翻譯,尤其是武俠小說的翻譯,歷來都為人垢病。因其特殊的語言環境,詩詞術語等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標志,想要達到“信,雅,達”的境界,不只是對翻譯西方作品的中國翻譯家的要求,也是對西方翻譯工作者的要求。首先,最具爭議性的就是本書的書名Legends of the Condor Heroes 1: A Hero Born (直譯:禿鷲英雄傳說1:英雄誕生)。這是一個典型的歐美文化習慣用語,仿佛星球大戰,王者歸來等大片的宣傳海報。而射雕男主角的名字“靖”“康”則翻譯成了“Serenity(寧靜)”和“Vitality(活力)”,并且在書中簡譯了靖康之恥的由來。如果說男主角的譯筆尚有字面的注解,但將“黃蓉”寫成“Lotus Huang(直譯:蓮花黃)”,就無法抵達中文的聰慧,俊俏與靈氣逼人了。詩詞,武功,文化表述都是西方翻譯家所面臨的巨大挑戰。早期《水滸傳》的譯名是105個男人與3個女人的故事。至今記得初見此名時的哭笑不得。亞馬遜網站上可以看到,《射雕英雄傳》的第二卷已經由香港譯者張菁翻譯完成,2019年一月底已上市。與此同時,第三卷的翻譯工作也在進行中。
93版《倚天屠龍記》劇照
身邊的朋友,總不乏嗜俠如命者。課余之外,一書在手,抓起就不放下。只得不舍,要命不給。要書,你得多搭一條命。對瓊姨者則完全提不起興趣。(檢討一下,我那時對二者皆無興趣)倘若同窗們讀不過癮,便要提筆寫。處女作以本班為原形。近至師友同道,遠至門衛后勤,無有不入戲者。親者,男女一二號。遠者,開場就死掉。喜歡的一定系出名門,色藝無雙。不喜歡的,一律歪瓜劣棗,惡跡斑斑。出師未捷,直接咔嚓。鄰班有過節者,通篇只一個亮相,單字臺詞:師……(父字尚未出口)。隨后就被門戶清理。我讀后,連慘字都不敢說。如我等這般交情匪淺的,直接穿越,武功絕學加上高科技。青紗半遮面(作者說主要防流感),袖里梅花針。腰間軟衛甲,坐騎烏蹄雪。手中遙控器,不服直接點。輕功無雙,華佗再世。防身綽綽,攻擊全無。貌柔心善,呆若木瓜??此旗`慧,實則無題。活脫脫就是花無缺,楊過,段譽,程靈素,黃蓉,楚留香那誰誰難的綜合體。你要是有意見,也可以。立刻改名“有來有去”,直接從美帥輪回至妖孽。穿越,實在不是現在就有的。吾在劇中,幾乎有齊天大圣的本事。過去,現代,分分鐘的事情。我說,我這么穿來穿去不累?作者說,她不累,我就不累。(也是,編劇向來有唯我獨尊的霸氣。人讓你三更死,怎可活命到天明)俠友們每呼無有行俠江湖的本錢,不免在書中過足俠癮。我問作者,下部何日誕生。人鼻音說話:哼。我就不生。她不生,吾等不知是何下場。嗚呼,哀莫大于生不知死,還得坐等。
武俠的世界,不止是刀光劍影,更多的是溫柔細膩。淡忘了《書劍恩仇錄》的種種情仇,卻記得那歌詞:紅花遇清風,聚散更離別。回首傷心處,已是情太怯……記不清手足兄弟幾次別離,卻記得陳家洛的母親小名潮生。金大俠窮其一世也未能跳脫為情所困。第一任妻子負我,第二任妻子我負。愛子痛失,畢生所求的愛情,無疾而終。老來相伴的,已是青春紅顏扶白翁?,F實生活里無法實現的情衷,一代大俠以筆相寄。如同最后的《鹿鼎記》,看似荒唐不羈,卻又會心會意。韋小寶每一位紅顏知己的身上,都代表了一種愛情的向往。人無完人,世無完美的愛情。愛情不能將七美合而為一,但那至死不能消弭的,愛的理想與渴望,卻在胸口烈火般燃燒,愈燒愈燙,直至灰燼。
插圖:網絡 / 編輯:閨門多瑕
羅伊娜,江蘇省南京人,創作涉及小說、散文、詩歌等門類。作品發表于《中國新聞周刊》《文心雜志》《創作與評論》《微刊行攝》等刊物。曾獲網絡文學賽事短篇小說類金獎。
說明:本平臺打賞即稿酬。一周后回款即付。投稿信息關注公眾號后獲取。
向度新刊上架
長按識別二維碼訂閱或點擊“閱讀原文”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