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居家期間,我聽了不少有趣的播客節目。 其中“剩余價值surplus value”的一期節目討論的內容很有意思。名為“恐婚恐育?不要恐愛”,結合包括《婚姻故事》、《82年生的金智英》等文學作品,探討了年輕人恐婚恐育的背后,是否也承擔著封閉自我、錯過愛情的風險。 在離婚率持續增長、結婚率持續拉低的時代,婚姻,一份傳統觀念中穩定的“契約關系”,似乎已經變得讓人捉摸不透。 當代人的婚姻觀里,結婚可能有各種原因,但離婚一定是為了過得幸福。 婚姻里,過得好的,都敢愛敢離。無論是我們看到的娛樂圈的明星小花,還是首富夫婦,他們戀愛時努力認真,離婚時體面圓滿。 其實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很多很多。 我曾遇到一個當事人,她從離婚至今已有三年,沒有一個人知道,包括她的父母,她就這么靜悄悄地單身了三年,照常工作,照常健身、旅游、喜愛美食。 因為她從前就從來不秀恩愛,連結婚都沒在朋友圈吆喝過,一直屬于悶聲發大財那種類型的人。 直到今年中秋節,父母再三催問下,她才告訴父母離婚的事實。因為在她眼里認為,離婚是個人的事兒,不需要跟任何人交代,也不需要告知全世界來龍去脈,自己心里清楚就好。
如果我們把一些虛無的意義放下,那選擇就會變得簡單,只要你自己心里覺得現狀已經背離了你當初做選擇的原意,你就隨時能有終止的勇氣。
在我的其他社交平臺上,例如微博、小紅書等,經常有粉絲對我傾訴自己一肚子的苦水。為什么當代人不敢愛、不敢結、不敢離?
不敢戀愛,就是害怕和對方建立親密關系。明明很期待甜甜的戀愛,但是當被問到為什么戀愛可怕時,ta們也會給出自己的原因:恐婚、恐男、怕被渣、怕麻煩……
不敢結婚,也就是恐婚。恐婚的原因也有很多,其中之一大概也就是跟近些年居高不下的離婚率有關。比如我代理的很多訴訟案件中,80、90后的占比已經遠超60后和70后。
不敢離婚,現實生活中的真相就是,好不了但又離不了的婚姻比比皆是。
首先,都說時代在進步,但仍舊有不少人視“離婚”這個標簽如洪水猛獸。尤其是女人,在她們眼中,婚姻和家庭就是一個女人的全部價值,如果家庭失敗了,那這個女人就是失敗者。
其次,很多中年夫妻維持著“內耗式婚姻”,即便兩個人精疲力盡也絕不放過彼此,但互相消耗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這種精神上的折磨和煎熬無異于慢性自殺。
當生活一幀一幀打碎你幻想中婚姻模樣,現實的婚姻逐漸浮現,便有人不肯接受,或逃避或忍耐。(一對一咨詢請加微信:jialilvshi01,備注公眾號)
在我從事婚姻家事領域的14年里,經常有人問我到底如何去維持親密關系。又怎么停止婚姻里的內耗?辦理了1000+案件后,我覺得我要跟你聊聊以下幾點:
當你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在另一半,期待他有一種全能高光時刻,你渴望他像一個英雄來拯救你,給你光芒與安慰。
可事實上,現實中那個可能和我們在一起的也只是個普通人而已。如果不敢愛不敢結,那就先學會與自己相處,享受當下獨處的狀態也是一門很重要的功課。
我們在婚姻里也總是過分強調整體性,無暇顧及自我。有時候婚姻是“我們”,但有時候,婚姻里,也需要有“我”,也需要允許對方有“我”。
曾經一個當事人分享自己婚姻里的故事,真實且窒息。
比如對方必須要把她放在第一位,去哪里至少跟她說一聲;對方要記住她喜歡和不喜歡的東西,上廁所必須記得關門,不能每次都回復“哦哦”了事......
長此以往,她的伴侶忍無可忍,覺得這段婚姻沒有想象中美好。時刻要顧著另一個人的感受很難,自己也沒了獨立空間和自由,太累。最后倆人協議離婚。
我告訴她如果你不能接受伴侶本來的樣子,不讓他自由地做自己,而是強行改造他,或者雙方委屈自己去配合對方......這根本不是親密關系,只是各取所需。當初可以降低對對方的過高期望,說不定會是另一種結局。
婚姻里,每個人都會遇到溝通不了的問題,你說的他不聽,你要的他不要。懂得正確的愛的語言,不再用錯誤的語言刺傷彼此是重中之重。
轉變自己談話和聆聽的方式,學會體察到自己的情緒,懂得自己真正的需求,進而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
好的婚姻需要離婚的勇氣和底氣。不論單身還是結婚,都只是一種生活方式。關鍵是我們想要過什么樣的人生。
近幾年接觸了很多35歲至50歲的中年女性堅決要求離婚的案例,她們在一段不滋養的婚姻里一直選擇忍受和堅持,長期冷戰,甚至十多年無性無愛也維持著表面上的家,有些女性還患上了輕度抑郁癥。
離婚并非失敗,而是一種開掛式的成長,人生從來都是靠自己成全自己。當你活成了最好的自己,那段曾讓你痛苦的婚姻,只是你豐盛余生中的滄海一粟。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一生都花在內耗上,那又是何其的悲哀。當你身處一段令人窒息的婚姻里時,一定要果斷撤離,不要因為不肯改變現狀而不肯觸摸自由。
什么是好的婚姻?相愛已不是評價的標準,至少權重越來越低,愛與不愛歷經柴米油鹽,各種親人關系的盤根錯節,至少已不是當初的那種愛意。 好的婚姻的認定可能對于夫妻雙方都并非一致,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拿我個人來說,我是一直從這段婚姻里汲取養分的,不是說對方給予我多少的經濟支撐,而是他給我一個安定的狀態,讓我能有精力去追求自身的成長與進步。
正如我在《透明人》采訪中說過的,理想的婚姻應該是滿足。如果現在的你正在面臨婚姻困境或想要離婚不知道怎么辦,不妨找我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