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中國人身份認同的困局

1

我們在平常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會提到要多表揚。

但我們發現表揚并不一定起作用,有可能是蹬鼻子上臉,一生氣打一頓;打完了之后發現,作用也不大,好了傷疤忘了痛。

我們無奈地說,現在的孩子可真難管!

這樣,不同的家長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大部分家長會一臉發懵的相,感覺孩子沒有自己小時候聽話,同時又無不傷感地回憶自己父輩的威嚴,好像是一代不如一代了;還有一部分家長認為,現在的孩子比自己這一代聰明了,打他他會跑,表揚他他會要好處。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表揚或批評、甚至是打都不起作用了呢?

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現實條件。我們在表揚或批評、甚至是打他的時候,沒有觀眾了,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

在沒有比較的前提下,你對他的表揚或批評都是主觀臆斷,不存在現實對比。這就造成了另一個現象,動不動就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去傷害自己家孩子的自尊。

表揚和批評是一種在集體中運用的對比手段,表揚的代表好,批評的代表錯。但在沒有比較的獨生子女家庭里,這種比較就完全失效了。

2

表揚和批評調動的是人的榮譽感和屈辱感,榮譽感和屈辱感在現實集體里才起作用。

這兩年,我們的宣傳部門也非常強調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的前提就是集體主義,沒有了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就是空談。

而現實是,現在人的生活基本脫離了集體,集體已經變成了一個空泛的概念。

首先,社會分工的細化。

讓一個大集體分出了不同的小集體,而在一個小集體當中,個人的工作又是以單一化的形式存在,不同集體之間的聯系由專業部門或手段來完成,而不需要不同集體之間的人員往來。

這方面的問題也反映在空間上。我剛上班的時候,幾十個老師都在一個大辦公室里辦公,大家天天在一起,誰放個屁都知道他早上吃的啥餡的包子。在這樣的前提下,校長每一句話里的褒貶色彩都非常起作用。現在幾個人一個辦公室,或一個人一個辦公室,相互封閉隔離的空間、相對私密地存在讓褒貶信息不能第一時間傳播,表揚和批評的作用自然就失效了,集體主義的想法也就慢慢淡化了。

其次,傳統生活社區的改變,讓榮譽感和屈辱感完全喪失。

從小了說,商品住宅的出現打破了原來的熟人生活社區現在大家住在一個基本上是誰也不認識認的環境里。之前不是這樣,一個單位一個家屬區,一個部門一幢家屬樓,在單位里的各種表現很快就能傳到家里。好了,全家人臉上有光;壞了,祖宗八代跟著丟人。現在呢?你在外面干了啥,沒人會知道。

從大了說,人員的跨地區、跨國家流動讓所有人都不再去相信彼此之間的過去。榮譽感和屈辱感是建立在過去的基礎上的,這時,依托于集體的榮譽感和屈辱感只能是隨口編的故事,說著說著自己都不信了。

在這種情況下的集體主義教育或愛國主義教育有多難,可想而知。

為什么這么難?

現實基礎不存在了,社會越來越走向個體化、個性化。

那么,在當下的社會里的榮譽感和屈辱感還起不起作用呢?

當然起,不是我們平時說的,現代人越來越不要臉了。

隨著互聯網技術深度介入平常人的生活,一個新型的集體或社區出現了。那就是虛擬的互聯網社交媒體社區,在這個虛擬的集體社區里,每個人都有一個虛擬的身份,重新建立了一套榮辱觀。

這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現實社會中的罵仗不見了,社交媒體里的罵仗增多了,人們在這里追求榮譽,抵制羞辱。在社交媒體里的榮譽感又很容易轉換成現實利益,也就是網紅經濟。到了一個得社交媒體得天下的時代,傳統現實權力受到了挑戰。

3

榮譽感和屈辱感是基于比較而產生的,比較的結果是什么呢?

一般認為是好壞,其實是身份的認同。

中國人傳統的身份認同不是基于國家的、民族的,也不是基于地域的,而是基于宗族的。

比如,你和一個姓張的吵架,你說,你們姓張的沒一個好東西。這種罵法本身就是對張姓家族的羞辱。這時,如果身邊還有姓張的,雖然他和事件無關,只是路人甲,他也會站出來指責你。

這種宗族身份認同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統治基礎,也是我們的文化基礎。

說起來是個非常的意思的事兒。

中國人的國家身份認同、民族身份認同是從抗日戰爭開始的,日本的全面侵華讓中國人有了這方面的認同感——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中華民族。

這種強壓所帶來的民族認同感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我們不再區別具體的民族,而強調了國家的統一性。現在我們不但沒有西方的種族歧視,也不會關心誰是啥族。

建國之后,中國人有了一種更寬泛的身份認同——基于社會主義的身份認同。

而在國內,就是集體認同,你是哪個公社的,哪個大隊的,他是哪個廠的,哪個車間的。

改革開放后,建國之后建立起的、基于意識形態的、集體主義的身份認同完全被打破,中國人建立了全新的身份認同觀——富人和窮人。

但這種身份認同不好區別,可以偽裝。我可以借別人的車開,出門時借錢買包中華。

所以,就形成了另一種基于可識別系統的身份認為——地域認同。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你是哪里的人。有可能一張嘴就知道,他東北的,他河南的,他四川的,他山西的。這種身份認同帶來的地域文化歧視,無法形成有共識的榮譽感。

也就是說,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初建立的身份認同是放棄了抗戰建立起來的、統一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

八十年代,如果有一個人出國不但是家人,鄰居都覺得光榮。這主要是建國后建立的意識形態身份認同的后遺癥,因為那種社會主義好兄弟的身份認同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好處。

中國人的第二次國家身份認同、民族身份認同還自港臺。

1980年,鄧小平和撒切爾夫人開始就香港回歸問題會談。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張明敏所在唱片公司老板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開始為張明敏策劃專輯。找香港詞曲家黃沾為他寫一首國語歌——《我的中國心》。

這首歌1984年登上春晚,長江、長城、黃山、黃河這樣強烈的國家、民族符號通過歌曲深深地打動了中國人,國家意識、民族意識開始增加。

1990年北京舉辦亞運會,中國人的國家意識、民族意識走向了一個新的高潮。

1997年,香港回歸,劉德華的《中國人》唱出了“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民族符號再一次被強化。

不過2001年加入世貿之后,隨著中國人參與全球生產活動的加劇,以及對官僚體系管控的失效,中國出現了新的出國潮,投資移民日益增多,中國人的國家身份認同、民族身份認同再一次受到沖擊。

但是,這一次與八十年代不同,八十年代是出國的、不出國的都公認外國好,也就是說,這是主流社會的共識。

但2000年之后,特別是2008年之后,這種共識出現了分野,有人說外國好,有人說中國好。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主流意識層面強調了國家身份認同和民族身份認同。

強調代表缺失,強調一面的同時,也等于強調了另一面。

就像班主任表揚了幾個好孩子的同時,會對很多孩子產生強烈的刺激,使之產生反抗心理。所以說,表揚和批評都不是好辦法,最好的辦法是不帶褒貶色彩的鼓勵。只不過,鼓勵和表揚之間的尺度很難拿捏。

在互聯網去中心化、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國人國家身份認同、民族認同的問題又擺在了我們面前,從現在兩岸三地的狀態,我們看到了非常不好的、也是中國人不想看到的局面。

而另一面是一個更糟糕的現象。

越有錢有勢的越沒的國家、民族身份認同感,拿著外國身份在中國耀武揚威的中國人到處都是;越沒有錢、越窮的人卻反倒有極強的國家、民族身份認同感,動不動就給別人下漢奸的定義。

問題出在哪了呢?

一個不認同家庭出身的孩子有兩種可能。一是這個家沒有給他帶來榮譽感,離家出走;二是在家里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離家出走。

所以,榮譽感和公平是身份認同的基礎。

一個國家的榮譽感首先來自富足,其次是能給每一個人走向富足的機會,也就是公平。做不到這兩項,任何國家認同、民族認同的宣傳都是蒼白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強調屈辱感,引發仇恨心理。

我們現在就走到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

最后回到獨生子女的教育問題。好像我們現在認為獨生子女身上有很多問題,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他們心理沒有屈辱感,他們對家庭身份的認同感很強,因為沒有兄弟姐妹和他們體系比好壞。

給孩子最好的鼓勵是給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讓他們在自我成功中體會榮譽感,而不是來自父母的表揚。

社會其實也是如此!

以后我們有時間可以細一點聊這個話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老板讓員工深夜11點回公司加班遭拒絕, 不討好的90后, 活的真精彩
凝聚力、向心力
培養孩子的榮譽感
習慣的養成
對“以人為本”在農村信用社管理中的思考
我是怎樣做班主任的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泰县| 柘城县| 义马市| 太谷县| 临沭县| 浦东新区| 酒泉市| 苍山县| 宁晋县| 双柏县| 黄骅市| 苏州市| 黑山县| 富阳市| 垦利县| 绥芬河市| 浦江县| 辽阳市| 黄山市| 龙山县| 黄梅县| 剑阁县| 保康县| 贵溪市| 延庆县| 喀什市| 会泽县| 九江市| 白沙| 汉源县| 安丘市| 葫芦岛市| 通辽市| 噶尔县| 潮州市| 喀喇沁旗| 庆阳市| 浦城县| 大荔县| 望江县| 布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