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歷史文化】淺議中晚唐時期女性服飾‖ ?汪輝秀

本文載《巴蜀史志》2022年第4期

淺議中晚唐時期女性服飾

汪輝秀

 唐代女性服飾按穿著場合與用途的不同,主要分為常服、禮服和特殊著裝三類。常服是婦女平常穿著的服裝,以襦裙裝為主;命婦出席重要場合時穿禮服;此外,還有歌舞樂伎穿著的舞衣、貴婦騎馬外出穿著的胡服以及女著男裝等特殊著裝。中晚唐時期,女性著裝基本延續盛唐風格,依然盛行袒胸露乳的風氣,崇尚寬衣大袖,衣身越來越長,衣袖越來越寬大,裙子也越來越長。

一、襦裙裝

 襦裙裝為唐代女性日常服裝,又稱燕服。上衣為襦衫,下裳為裙。唐代前期,婦女穿窄袖襦衫的襦裙裝或半袖襦裙裝。貞觀年間,女性服飾為窄袖短襦上衣、及地花間長裙,上襦束入下裙內,裙腰至腋(見圖1)。高宗、武則天時代,盛行半臂,衣帶和裙腰都下移至胸部以下,以配合半臂凸顯胸部。半臂衣內,是一件套頭衫式或背后開襟式的低領口緊窄貼身長袖襦衫,下穿及地間色長裙,襦衫和半臂的領口都非常敞闊,露出女子乳房上部和乳溝。半袖襦裙裝一直盛行到開元年間。不過,武則天統治時期,半袖從圓領敞口式變成直領對襟式,自然形成“V”形領口(見圖2)。開元、天寶年間,唐代女服一改緊窄貼身風格,反而以寬松肥闊的衣服式樣為美。上襦依然袒胸露乳,襦衣仍無加縫領帶,只沿著領與兩襟鑲飾一道窄邊以為領;襦衣并束入裙內,兩襟交合于裙腰處,形成“V”字型合領,裙腰又升至腋下。盛唐時期的女性上衣,外著坦領大袖衫,內穿訶子,內衣和外衣之間,沒有中衣,直接露出內衣。

(一)上襦

 中晚唐時期的女服基本延續盛唐風格,崇尚寬松肥闊的寬衣大袖,盛行袒胸露乳的風氣?!痘ㄩg集》對此有諸多描寫:如歐陽炯《南鄉子》“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蓮”;毛熙震《浣溪沙》“繡羅紅嫩抹酥胸”。但是,隨著女服的衣身越來越長,短襦長裙、上襦束入下裙、裙束于腋下的傳統式樣已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這一時期的女子著裝一般是下穿長裙,上面內穿一件頂部裁成弧月形的抹胸圍罩在胸前,然后穿一件對襟中衣,中衣外再穿一件寬松的闊袖對襟長衣,長度幾乎及踝。上衣并不束入裙內,而是任其垂掩在裙外,如歐陽炯《浣溪沙》“天碧羅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中衣與外衣僅僅在胸前用紐帶系束一次,敞露的兩襟內露出女子的頸部、上胸部和內衣抹胸。晚唐時期的這種女服式樣雖說還是襦裙裝,但穿著方式已大大改變(見圖3)。

(二)下裙

 高腰長裙是唐代婦女下裳最流行的式樣,腰際線高是唐代女裙的基本特點,不同時期略有變化。初唐時期的裙腰線在腋下;高宗、武則天時期裙腰在胸部以下,以配合半臂凸顯胸部;盛唐時期婦女長裙的腰際線又上升至腋下(胸上部),裙腰束到胸前,以大帶系結;中晚唐時期,隨著衣袖加闊、衣身加長,婦女裙腰又逐漸降低,腰際線逐步降低至胸部以下。由于唐代紡織品幅面窄,所以一條裙子往往要用好幾幅布帛連接在一起制作而成。孫光憲《思帝鄉》云:“六幅羅裙窣地,微行曳碧波?!比棺拥闹谱鞣绞?,一般是用寬一幅的布料數片縫制而成無腰平展裙,在裙片縫接處的上端另加裙腰。對裙腰的描寫,如毛熙震《浣溪沙》“玉纖時急繡裙腰,春心牽惹轉無憀”;李洵《望遠行》“同心猶結舊裙腰,忍辜風月度良宵”。有的裙子還內加襯裙,襯裙一般不及膝,用作襯里;有的在外裙裙腰下兩側各開一個衩口,露出其內所穿的其他花色的襯裙;有的還要從衩口處飄下兩根長長的裙帶。裙帶飄飄,常在詩人筆端細細描繪,如歐陽炯《賀明朝》“輕轉石榴裙帶”;顧敻《應天長》“垂交帶,盤鸚鵡”;顧敻《荷葉杯》“手拈裙帶獨徘徊”;毛熙震《浣溪沙》“云薄羅裙綬帶長”。另外,中唐時期不少裙子還可以看到細肩帶,可以說是吊帶裙。裙內著袴,如顧敻《應天長》“瑟瑟羅裙金線縷,輕透鵝黃香畫袴”;元稹《夢游春七十韻》“叢梳百葉髻,金蹙重臺履。批軟殿頭裙,玲瓏合歡袴”。中晚唐時期婦女裙裾長可曳地,隨著大袖衫越來越長,裙子也越來越長。

 元稹在《敘詩寄樂天書》中曾言道:“近世婦人,暈淡眉目,綰約頭鬢,衣服修廣之度,及匹配色澤,尤劇怪艷?!碧莆淖诩次缓笳J為各地服飾過于僭越奢侈,頒布《儀制令》,對婦女服裝提出改革限令:“婦人裙不過五幅,曳地不過三寸,襦袖不過一尺五寸?!?nbsp;但是,“詔下,人多怨者”。以京兆尹為首的官員都請求唐文宗寬限,以致《儀制令》最后沒有實際施行?!皨D人宴服……既不在公庭,而風俗奢靡,不依格令,綺羅錦繡,隨好所尚。”

(三)披帛

 披帛起源于隋朝,盛行于唐代,下至五代、宋初猶有發現。一般為一條長方巾披搭于肩上,然后纏繞于手臂間。披帛一般用輕柔的紗羅制成,上面或印花、或加泥金泥銀繪畫以裝飾(見圖4)。

二、特殊著裝

 中晚唐時期女性的特殊著裝,主要是胡服、女著男裝和歌舞藝人進行歌舞表演時穿著的服裝等。

(一)胡服

唐代婦女著胡服主要經歷了兩個時期。唐代前期,宮廷和民間盛行西域、高昌、龜茲等地的胡服。這一時期胡服的主要特征為:頭戴渾脫帽,身穿圓領或翻領、衣長及膝的小袖袍衫,下著條紋褲,腳穿半靿軟靴或尖頭繡花軟鞋,腰束蹀躞帶,帶下垂掛隨身物品。中晚唐時期,胡風逐漸減弱,這一時期的胡服,流行回鶻裝,梳回鶻髻,戴金鳳冠。回鶻裝于盛唐時期傳入中原,到晚唐五代時期巴蜀地區仍有穿著?;佞X裝的特征是:袖子、腰身窄小的翻領曳地長袍,顏色以暖色為主,尤其喜歡用紅色,材料大多用質地厚實的織錦,領、袖均鑲有比較寬闊的織金錦緞花邊。穿著回鶻裝,通常將頭發綰成錐狀的發髻,稱“回鶻髻”。髻上戴一頂綴滿珠玉的桃形金冠,上綴鳳鳥,稱為“金鳳冠”。兩鬢插有簪釵,耳邊及頸項各佩戴許多精美的首飾,腳上穿翹頭軟錦鞋?;ㄈ锓蛉恕秾m詞》云:“明朝臘日官家出,隨駕先須點內人,回鶻衣裝回鶻馬,就中偏稱小腰身。”

(二)女著男裝

 女著男裝首先盛行于宮中。《新唐書·五行志(一)》記載:“高宗嘗內宴,太平公主紫衫、玉帶、皂羅折上巾,具紛礪七事,歌舞于帝前。帝與武后笑曰:'女子不可為武官,何為此裝束?’”《新唐書·李石傳》記載:“吾聞禁中有金鳥錦袍二,昔玄宗幸溫泉與楊貴妃衣之。”唐武宗時,王才人與武宗裝束相同。此種風氣后來傳至民間,史稱:“至天寶年中,士人之妻著丈夫靴、衫、鞭、帽,內外一體也?!逼湫蜗蠖酁轭^戴幞頭,身穿窄袖圓領缺胯衫,腰系蹀躞帶,足著烏皮靴(見圖5)。在唐代出現的女著男裝,成為一種時尚的標志,流行于各個階層女性之中,上至王公貴族婦女,下至平民百姓女子,都喜歡著男裝。中唐才女薛濤詩風中帶著明顯的男性化特征,這可能是薛濤衣著上喜歡女著男裝、品格上以男性士大夫的標準要求自己的結果。

(三)舞衣

 薛濤曾為樂伎,有詩《試新服裁制初成(三首)》介紹自己的新舞衣。

試新服裁制初成(三首)

紫陽宮里賜紅綃,仙霧朦朧隔海遙。

霜兔毳寒冰繭凈,嫦娥笑指織星橋。

九氣分為九色霞,五靈仙馭五云車。

春風因過東君舍,偷樣人間染百花。

長裾本是上清儀,曾逐群仙把玉芝。

每到宮中歌舞會,折腰齊唱步虛詞。

 “紅綃”“霜兔”的“毳”“冰繭”指出舞衣的制作材料:“紅綃”指紅色薄綢;“霜兔”的“毳”即兔毛;“冰繭”即冰蠶絲。“九色霞”“百花”展現舞衣色彩斑斕、圖案精美(見圖6)。白居易在《霓裳羽衣舞歌》—詩中提到:“案前舞者顏如玉,不著人家俗衣服。虹裳霞帔步搖冠,鈿瓔累累佩珊珊?!焙缟?、霞帔、步搖冠,是白居易眼中霓裳羽衣舞者的舞衣。

(四)透額羅

 武德、貞觀時,宮廷和貴族婦女騎馬者,多戴幕籬。幕籬是用透紗羅全幅綴于帽檐上,并使之下垂障蔽全身。唐高宗永徽時開始流行帷帽,一種高頂寬沿的斗笠式帽子,在帽檐周圍綴有一圈網狀面紗,下垂至頸部,網簾上還常裝飾珠翠。中晚唐時期,胡風減弱,帷帽也不再流行,一些貴族女性使用一片網紗于額間為裝飾,名曰“透額羅”。從唐初全身障蔽的幕籬,到只遮到頸部的帷帽,再到只遮著額頭的裝飾性“透額羅”,完成了這種衣物從大到小、從實用性到裝飾性的演變過程。后來,“透額羅”逐漸演變成用于頭部保暖、勒于眉上額前的暖帽“勒子”。

三、 衣裙色彩、紋飾及工藝

 唐代的織染、印、刺繡等制作工藝已十分發達,絲織品制造工藝精湛,圖案加工多樣,中晚唐時期女性衣裙上印、染、繡著各種圖案精美的花紋飾物。唐代織錦技術已由緯錦取代經錦,由于色棱的變化比牽絲的變化要靈活方便,使得織就大型紋飾成為可能。唐代織錦裝飾紋樣有直條的連續紋,有規格的散點圖案,但以動物花卉所占比重最大,鳥獸成雙,左右對稱,花團錦簇,色彩斑斕,生趣盎然。

(一)色彩

 中晚唐時期,女服崇尚以輕柔的紗羅綃綾等織物“廣裁衫袖長制裙”。大袖衫一般為半透明的紗羅材質,衣裙色彩艷麗,對比強烈,以紅、紫、黃、綠等艷色、暖色居多,其中紅裙最為流行,稱為“石榴裙”。紅裙如閻選《虞美人》“石榴裙染象紗輕”、歐陽炯《賀明朝》“輕轉石榴裙帶”;綠裙如溫庭筠《南歌子》“懶拂鴛鴦枕,休縫翡翠裙”;藍裙如和凝《河滿子》“卻愛藍羅裙子,羨他長束細腰”;黃色衣裙如薛昭蘊《女冠子》“霧卷黃羅帔,云雕白玉冠”。

(二)紋飾

 中晚唐時期,女性衣裙上印、染、繡著各種圖案精美的花紋飾物。中晚唐女性服飾最有特點的織物圖案紋樣是“聯珠紋”“陵陽公樣”和團花紋(團窠紋)。聯珠紋由一個個的小圓珠組成,圓珠或排成條帶等形狀、或圍成一個圓圈,用以包圍主題紋樣,成為聯珠圈?!傲觋柟珮印笔怯梢嬷荽笮信_竇師綸創制的對稱形式結構的紋樣,設計對象以動物為主,有對鳳、對鹿、對獅、對馬、對羊等祥禽瑞獸。團花紋常用寶相牡丹圖案。寶相牡丹綜合了象征富貴吉祥的牡丹、蓮花等花型特點,呈團花狀,紋樣層次豐富,花型飽滿,線條圓潤流暢,華麗而豐滿?!傲觋柟珮印焙蛨F花紋、聯珠紋結合使用,以團花珠圈為中心,中間納以鳥獸花卉的圖案紋樣(見圖7、圖8),使得圖案富麗絢爛、流暢圓潤,如溫庭筠《南歌子》“手里金鸚鵡,胸前繡鳳凰”,這是一種集連珠紋、團花紋、祥瑞鳥獸動物對紋為一體的大型、復雜圖案。顧敻《訴衷情》“羅帶重,雙鳳,縷黃金”,裙帶上用黃金織縷的雙鳳圖案;歐陽炯《賀明朝》“碧羅衣上蹙金繡,睹對對鴛鴦”,羅衣上蹙金的鴛鴦等都是成雙成對出現在女性衣物上。



(三)工藝

 唐代的織染、印、刺繡等制作工藝已十分發達,絲織品制造工藝精湛,圖案加工多樣。中晚唐時期女性衣物圖案加工技術有彩錦、宮錦、刺繡、泥金泥銀繪、印染、堆綾貼絹法等6種。成都織造的小團窠彩錦,多用于裝飾衣領邊沿。由竇師綸創意制作、川蜀織錦工人制作的瑞錦宮綾,有對雉、斗羊、翔凰、游鱗等圖像(見圖9)。刺繡則有五色彩繡和金線繡。金線繡,又稱“蹙金”。泥金泥銀是將金銀粉畫在衣裙材料上,多用于歌舞伎女衣裙裝飾。印染有“魚子纈”“梅花纈”“方盛纈”等單色染簡單花紋,也有“蠟纈”“夾纈”等大花頭五彩套染。堆綾貼絹法則是將彩色綾絹剪成需要的圖案,再釘或貼于衣料上。

 總之,中晚唐時期女性常服為襦裙裝,其特點是袒胸、寬衣大袖、對襟、長裙、肩披披帛。由里及外、從上到下的服制為:上穿襦衫(中衣),內穿訶子或抹胸(內衣),下穿低胸高腰長襦裙,外穿半透明的坦領大袖衫(外衣),外披細長的披帛。除了平常穿著的燕服,還有歌舞樂伎穿著的舞衣、貴婦騎馬外出穿著的胡服以及女著男裝等特殊著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者:汪輝秀(成都市望江樓公園)

配圖:方志四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中國古代服飾介紹及欣賞
唐朝裝束的女性,淺談唐朝的服飾的文化
“女扮男裝”與“慢束羅裙”——唐代女性的服飾裝扮
中國唐代女性服飾(全文)
UC頭條:從一支《唐宮夜宴》窺見大唐時尚密碼
唐代女子服飾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朝阳市| 浮山县| 屏边| 府谷县| 苍梧县| 闵行区| 宜昌市| 舟曲县| 灵石县| 罗源县| 固始县| 湟中县| 双江| 锡林浩特市| 通辽市| 长垣县| 祁阳县| 东兰县| 陕西省| 且末县| 福州市| 泰顺县| 龙岩市| 长宁县| 府谷县| 葵青区| 玛多县| 延津县| 大新县| 双辽市| 汶川县| 云龙县| 益阳市| 徐州市| 丰镇市| 贵州省| 海丰县| 南京市| 金堂县| 太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