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植物人不時把一些植物科的“領導”叫做科長,屬的“領導”叫做屬長,比如爵床科的科長是爵床,紫葳科的科長是紫葳(凌霄花)……
這種說法肯定是被專業人士笑話的,因為專業叫模式屬,模式種,它們才是真正的官方職位。比如老鼠簕屬是爵床科的模式屬,號角藤屬是紫葳科的模式屬。前面在記錄山芝麻的時候,想著山芝麻屬的模式種一定是山芝麻了吧,可看了它的屬名Helicteres的意思是“螺旋狀”時,說的明顯是它們屬的火索麻的果實嘛,一查,火索麻才是山芝麻屬的模式種,自己也太想當然了。好吧好吧,以后還得好好學習模式屬模式種的概念,免得被中文名誤導了。說了山芝麻,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說說它的“領導”——火索麻(Helicteres isora),畢竟我也是見過它們的嘛。
陳煥鏞院士主編的海南植物志稱之火索麻,而云南人稱之鞭龍,在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有個更形象的名字——扭蒴山芝麻,民間還稱之買買劉才、野芝麻、麻紐塞、扭索麻等。它的英文名是Root of Tortedfruit Screwtree,具體啥意思,自己翻譯去。火索麻的拉丁名是Helicteres isora Linn.,其屬名Helicteres來自希臘語的helictos(搓卷的),指它的蒴果螺狀扭旋,種加詞isora是“同型尾的”,搞不懂啥意思,覺得大概率說的是它的果實形狀。它生于草坡和村邊的丘陵地上或灌叢中,性耐干旱;產我國的海南東南部和云南南部,印度、越南、斯里蘭卡、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澳大利亞北部均有分布。為亞洲熱帶廣布種。
在剛剛記錄山芝麻時,翻了一下相冊,我認識的山芝麻屬植物也就三個,其中山芝麻(點擊閱讀)在華南地區非常常見,每每上山都能看見它的身影,雁婆麻(點擊閱讀)雖然所見不多,可在珠海也是優勢種,而火索麻倒是難得一見了,還好,版納植物園給我一個認識它的機會。它們都屬于山芝麻屬,可把它們放在一起,它們的花色完全不一樣,而且花的形態也是各異,對于具體形態特征,我不太會描述,抄植物志又太枯燥,姑且看看圖片好了。只是在對屬名進行解讀時,我才發現它們的模式種并不是山芝麻,而是火索麻,趕緊找出我的相冊,也趁機復習一下火索麻。火索麻很多名字,大都以果實的形態起名,因為它的形態太特別了,比如鞭龍,扭索麻,扭蒴山芝麻等等,還是挺貼切的。反而火索麻比較讓人費解,查了一下網上的資料,對它的解讀是因為它原產于火熱的干熱河谷地帶,開放著火紅的花朵,非常艷麗,果實扭曲成繩索狀,它的名字就“花(火紅)”、“用途(繩索)”、“屬(山芝麻屬)”各取一字組成:火索麻。勉強說得過去吧,反正名字也是用來叫的。讓我匪夷所思的是,據說廣東人稱之買買劉才,一直找不到出處,不會是以訛傳訛吧?(誰要是知道這個名字由來,在評論區給我留言,有獎。)
說起火索麻,又想起版納植物園了,去過兩次,非常喜歡,可是都是秋天過去的,一定是錯過了好多,喜歡植物的人,版納植物園是不二之選。圈內的人對它早就有關注,只是描述的文字并不多,可它像螺絲那樣的果實早就深入人心了。我去的季節正是火索麻開花的季節,它長在非常開闊的地方,近兩米高的灌木,一大叢,而且正好長在路邊,在植株的中央位置,有一根直立的莖干,表皮光滑而平整,褐綠色的外皮帶給人一種很另類的感覺。它的葉子為卵圓形狀,寬大而肥厚,正面是嫩綠色,背面是青綠色,并且有一股金屬般的光澤。花開之時,一朵朵紅艷艷的花長在枝頭,它的花型奇特精巧,花色嬌艷迷人,整個花序由四片橙紅色的花瓣組成,中間長有一根細長的黃色花蕊,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只翩翩飛舞的蝴蝶。花的形狀非常特別,不用想,它一定也是有它的機關,特意為它傳粉的昆蟲準備的,它們肯定駕輕就熟找到進出口,獲取蜜粉的同時,成就了火索麻的繁殖大業。我去的時候并不是果期,偶爾在那里可見到上季留下來的果實,其最大的特色在于圓柱狀的蒴果,螺旋狀扭曲,在最初生長的時候,表皮是灰綠色,隨著時間的增長,就會慢慢變成黑褐色,先端銳尖,并具長喙,看上去就好像是一根微型的麻花。奇怪的是,如此可以觀花觀果的優秀植物,卻很少地方引種栽培,這個完全可以應用在綠化帶嘛。
顧名思義,火索麻的莖皮纖維可織麻袋、編繩和造紙等,也可以作人造棉和棉毛混紡的原料,成品的質量很好。而且,民間對它的記錄都因為它的藥用價值,根據相關的資料記載,火索麻屬性溫和,味道略苦,具有行氣止痛和消食健胃的功效,經常被用于慢性胃炎以及胃潰瘍的治療。除此之外,火索麻還具有通便的作用,將它與別的藥材相搭配之后,就成了治療腸道堵塞的良藥,尤其是對腸梗阻這個頑癥,能夠起到非常顯著的治療效果。
火索麻是灌木,高達2米;小枝被星狀柔毛。
葉卵形,長10-12厘米,先端短漸尖且常具小裂片,基部圓或斜心形,邊緣具鋸齒,上面被星狀柔毛,下面密被星狀柔毛,基生脈5;葉柄長0.8-2.5厘米,被柔毛;
蒴果圓柱狀,螺旋狀扭曲,成熟時黑色,長5厘米,頂端有長喙,初被星狀柔毛,后脫落。種子徑不及2毫米。
葉互生,葉柄長8-25毫米,被柔毛;托葉條形,長7-10毫米,早落;葉片卵形,長10-12厘米,寬7-9厘米,先端短漸尖并常具小裂片,基部圓形或斜心形,邊緣具鋸齒,上面被星狀短柔毛,下面密被星狀短柔毛;基生脈5條。聚傘花序腋生,常2-3個簇生,長達2厘米;小苞片鉆形,長7毫米;花紅色或紫紅色,直徑3.5-4厘米;萼長17毫米,通常4-5淺裂,裂片三角形且排成二唇狀;花瓣5,不等大,前面2枚較大,長12-15毫米,斜鐮刀形;雄蕊10,退化雄蕊5,與花絲等長;子房略具乳頭狀突起,授粉后螺旋狀扭曲。蒴果圓柱狀,螺旋狀扭曲,成熟時黑色,長5厘米,寬7-9毫米,先端銳尖,并具長喙,初被星狀柔毛,后逐漸脫落。種子細小,直徑小于2毫米。花期4-10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