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前1046~前771年),歷史上把平王東遷之前稱之為西周,西周從武王滅商到幽王亡國, 共傳12王11代。
平王東遷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周朝奠基者,岐周(今陜西岐山)人。原為商朝的諸侯,封西伯。西伯昌四十二年,姬昌稱王,史稱周文王。周文王五十年(約前1056年),駕崩,享壽九十七歲,葬于畢原(西周王陵位于今陜西岐山縣鳳凰山南麓)。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稱帝,自稱為姬昌后代,追尊周文王為始祖文皇帝。
武王姬發(?―約前1043年),姬姓,名發,周文王姬昌與太姒[sì]的嫡次子,岐周(今陜西岐山)人,西周王朝的開國君主。約前1056年,文王崩逝,姬發繼位,號為武王。 武王繼位后,繼承父志,重用太公望、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約前1046年,武王聯合庸、蜀、羌、髳盧、彭、濮等部族,進攻商紂行在朝歌,討伐暴君紂王統治下的商朝,是為牧野之戰。殷商大敗,紂王自焚于鹿臺,殷商滅亡。周王朝建立,定都鎬京(今陜西西安西南)。
克殷三年后(約前1043年),周武王駕崩,葬于周陵,為后世尊崇為古代明君。
成王姬誦(?―前1021年),姬姓,名誦,岐周(今陜西省岐山縣)人。周朝第二位君主,周武王姬發的兒子。在他期間完成了對東國的一系列征伐,鞏固了周在東方的統治。此外,他繼承了武王遺志,在周公的輔助下為周初政權鞏固做出了杰出貢獻。
公元前1021年,因病駕崩,在位22年。周成王與其子周康王統治期間,社會安定、百姓和睦、“刑錯四十余年不用”,史稱“成康之治”。
周康王姬釗(?~公元前996年),姬姓,名釗,岐周(今陜西省岐山縣)人。周朝第三任君主,周武王姬發的孫子,周成王姬誦的兒子。 初封太子,在召公奭、畢公高輔佐下,正式登基,繼續推行周成王的政策,平定東夷叛亂,北征略地,西伐鬼方,進一步加強統治。周成王至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
公元前996年,在鎬京去世,謚號為康,安葬于畢原。
周昭王(?~前977年),姬姓,名瑕,岐周(今陜西省岐山縣)人。周朝第四任君主,周康王姬釗的兒子。周昭王繼位后,繼承“成康之治”事業,繼續擴大疆域。先東征攻打東夷部落,獲勝后為了鞏固已獲得的中南方戰略資源(銅),多次以中南方曾國、鄧國和鄂國等諸侯國為先鋒,南征平定虎方、荊楚和揚越等地區的叛亂,深入平定江漢以南的廣大地區,大獲財寶,鑄器銘功。
周昭王十九年,親自南征,凱旋回師渡漢水時,因攜帶俘獲的大量戰利品青銅(即考古銘文中的“孚金”),退兵途中,病死于漢水 ,謚號為昭。
周穆王姬滿(約前1026年—約前922年),姬姓,名滿,又稱“穆天子”,周昭王之子,西周第五位君主。在位55年,是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周王。
周穆王富于傳奇色彩,在位期間,曾征犬戎(一作畎戎)、伐徐戎、 作甫刑(亦稱《呂刑》)。 此外,史料中還有關于穆王西游見西王母的記載,其中以《穆天子傳》為詳細。
姬繄扈(yī hù)(?-公元前900年?),姬姓,名繄扈 (一作伊扈),周穆王姬滿之子,西周第六位君主。謚共王,一作恭王,西周青銅器銘文多稱他為龔王 。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定其在位時間為公元前922年至公元前900年。
周懿王姬囏(約前937—前892年),姬姓,名囏(jiān),周共王姬繄扈之子,西周第七位君主。周懿王生性懦弱,繼位后政治日趨腐敗,國勢不斷衰落,由于西戎屢次進攻,他被迫將都城遷往犬丘(今陜西興平東南)。
《太平御覽》引《史記》:“懿王在位二十五年”。據白川靜的西周斷代銘器分類結果,周懿王在位時間有15年以上。夏商周斷代工程認為周懿王在位八年。
周孝王姬辟方(?—前886年 ),姬姓,名辟方,周穆王姬滿之子,周共王姬繄扈之弟,周懿王姬囏的叔父,西周第八位君主,在位時間前910—前896年。 周懿王死后,理應由太子姬燮繼位,但是姬燮懦弱無能,姬辟方乘機奪取王位,是為周孝王。
前896年,周孝王去世,謚號孝王(《逨盤》銘文作考王)。
姬燮,周夷王,姬姓,名燮,西周第九代國王。(前885-878年 )姬燮在位時期,周王室處于衰落階段,因此諸侯有的不來朝貢,而且互相攻伐。周夷王曾聽信讒言,烹殺齊哀公;出兵討伐太原之戎,攻至俞泉,獲一千匹馬。
周夷王八年(前878年),周夷王患病,不能治理國事。同姓諸侯十分憂慮,祈求天神保佑,但是依然不能挽救周夷王的生命,周夷王最終病逝 ,謚號夷王。
周厲王姬胡(?―公元前828年),姬姓,名胡,金文作?。 周夷王姬燮之子,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時間為公元前878年—公元前842年。周厲王在位期間,曾命虢仲征伐淮夷,又伐戎,均不克。聽信榮夷公之言,任之為卿士,對人民實行專利(壟斷山澤物產),以聚斂人民之財;又用衛巫監視國人,殺有怨言者。諸侯不向周朝見。于是“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公元前841年被國人逐奔于彘(今山西霍州東北),居汾水之旁,稱“汾王”,朝中共和行政。十四年后,死于彘。
周宣王(?-前782年),姬姓,名靜,一作靖,鎬京(今陜西省西安市)人,周厲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前828年-前782年)。周宣王繼位后,政治上任用召穆公、尹吉甫、仲山甫、程伯休父、虢文公、申伯、韓侯、顯父、仍叔、張仲一幫賢臣輔佐朝政;軍事上借助諸侯之力,任用南仲、召穆公、尹吉甫、方叔陸續討伐獫狁、西戎、淮夷、徐國和楚國,使西周的國力得到短暫恢復,史稱“宣王中興”。
但周宣王晚年對外用兵接連遭受失敗,尤其在千畝之戰大敗于姜戎,南國(今長江與漢江之間的地區)之師全軍覆沒,加之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遂成曇花一現,也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伏筆。
周幽王姬宮湦(前795年?―前771年),姬姓,名宮湦(音shēng,一作宮生 ),周宣王姬靜之子,母姜后,西周第十二任君主,前782年―前771年在位。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宮湦繼位,是為周幽王。幽王極寵褒姒,著名的烽火戲諸侯就是他的杰作。
前771年,犬戎殺死姬宮湦,西周滅亡。姬宮湦死后,謚號幽王。諸侯共同擁立其子姬宜臼繼位,是為周平王,史稱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