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研的內卷程度驚倒一片人,往年380分已經可以排名前列了,而今年這個分數可能還要面臨被調劑。就業環境的因素也讓大家都很焦慮,很多本來打算畢業后去賺錢的同學,也因為BAT等大廠紛紛裁員而選擇去考研。
不過即便如此,在今年破紀錄的400萬考研大軍中仍然有很多的自考生上岸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位宋華(化名)同學的故事,同時也就很多人關心的問題,“自考生能否考研?”“自考生考研是否會被歧視?”給出一些我的看法。
說起來,宋華的年齡也不算小了,初三那年,沒考上高中,去了大人口中“亂七八糟”的中專,但也僅讀了兩個月就選擇了退學。年少輕狂的宋華認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即便不讀書依然也會有很多出路。
輟學后的宋華來到了廣東打工,做過服務員、去過服裝店、也干過銷售,最終因為生計所迫,只能選擇工資更高一點的電子廠,而一望無盡的流水線也擊碎了他“行行出狀元”的美夢。
“張強考上了北京大學;王明去了清華大學,隔壁李三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村里放牛,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
在村里放牛的我真的會有一個光明的未來嗎?在2022年的今天,這就是一個笑話。
意識到這一點的宋華決定改變,走上了自考路。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只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學習才是我做一切的基礎。”
16年的時候報名了國家開發大學的大專,后來又自考了本科行政管理。
隨著一科科考試成績通過,看到證書都握在了自己手里,宋華不斷突破自己生命的邊界。拿到本科文憑的宋華胃口越來越大,也決定再進一步參加研究生考試。
壓線進了復試,又擔心自己的出身而被特別對待,但最終還是在錄取名單中看到了自己的名字。
其實看了宋華的故事,這個問題也就無須回答了,自考本科作為國家承認的學歷形式,當然是可以考研的。
史上最難考研季,像宋華一樣上岸的自考生還有許多,他們每一個都是經歷了社會的現實后不曾低頭的人,是迷途知返的羔羊。
他們曾因千千萬萬個原因錯失正規教育的機會,又因千千萬萬個原因回到成人學歷的路上。黑夜無論怎樣漫長,白晝始終會到來。他們都是值得被點贊的。
不過,雖然自考生考研沒有什么限制,但有兩種情況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有同學想像宋華一樣通過自考再考研的話,趕緊關注。
一種是自考已經畢業,但僅取得畢業證而無學位證;另一種是具有自考考籍、自考在考中,尚未取得畢業證和學位證。
有畢業證,沒有學位證的情況:不用擔心,放心大膽的報考研究生吧,并且能夠以本科學歷報考。
自考在考中的情況:如果考生能夠正常畢業,可以通過開具成績證明,證明自己可以正常畢業,也是能夠以本科學歷身份報考研究生的。
但是如果還有科目沒有通過考試,無法正常畢業,那么就只能以大專身份報考,且需獲得大專文憑滿2年時間,即以本科同等學歷的身份報考,不過有同等學歷加試,難度較大。
自考生在考研時往往會非常焦慮,認為自己面對全日制本科生,起點低、受歧視。宋華在復試時也曾因為自己“自考生”的身份而忐忑不安,但這就是社會現實,沒有實力,只能被人看不起。
看到這樣的話,不知道正在猶豫的自考生是否內心已經打起了退堂鼓?其實大可不必,我這么說本意是想激勵更多的自考生敢于挑戰自我,努力向上拼搏;并且在我看來,自考生考研反倒是更具競爭力,原因有三:
很多自考生是自學拿到本科文憑的,他們自己報名、自己復習、自己考試,一個科目一個科目通過考試,最終獲得了本科學歷,其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不一定比全日制本科生差,甚至可能超過三本、二本學生。并且在自學備考的過程中養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自學能力、自律能力都很強。
考研的初試是全國統考,考試公開透明,都是同樣的試卷,閱卷老師也不可能通過試卷知道你是自考生,根本不存在歧視的問題。你卷面考出多少分,那就是多少分,這是絕對實力的證明。
復試時自考生如果能夠保持自信,展現出過人的學業水平,只會讓導師刮目相看,也不會因為自考身份被歧視。唯一遺憾的是,相比全日制本科生能夠提供一些參賽證明、獲獎證書,自考生會難以提供,但這也與自考的身份無關,導師不過是想通過一些輔助材料判斷學生的專業能力罷了。
歸根結底,考研是選拔性考試,分數為王,愿自考生們勇敢奮斗,像宋華一樣努力用實力來證明自己。
最后,把宋華一段心里話送給大家:
那些殺不死我的東西,終究會使我強大,經歷痛苦磨難,會更堅定我向上走的決心。我都堅持下來了,你也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