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劉馨蔚
創意經濟并不是新興事物。當你在線收聽廣播或購買報刊,訂閱娛樂流媒體服務或前往電影院,在線或去商場購物,在上班途中讀書或聽音樂,你正在消費創意產品或服務。
不久前,聯合國貿發會在第三屆世界創意經濟大會上發布的2022年《創意經濟展望》報告(下稱報告)指出,創意經濟為所有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提供了一個可行的發展選項。
貿發會議秘書長格林斯潘(Rebeca Grynspan)表示,在這份報告發表之際,國際社會正面臨一些幾十年來最重大的挑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迫在眉睫的氣候變化和環境危機、地緣政治緊張以及一場重大的生活成本危機。
“盡管存在這些挑戰,創意經濟仍是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領域。”格林斯潘說。
創意經濟是一股包容性的經濟力量
創意經濟在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社會就業、創造經濟價值等方面成果顯著,已成為當前推動人類社會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巨大力量。
報告顯示,創意商品和服務貿易正在為各國創造越來越多的收入,服務貿易尤其占主導地位。相關數據顯示,全球創意商品出口額從2010年的4190億美元增長至2020年的5240億美元;同一時間段,創意服務出口額從4870億美元提升至近1.1萬億美元。兩者分別占全球商品與服務出口總額的3%和21%。
報告還指出,發展中經濟體的創意商品出口量大于發達經濟體,中國在2020年居創意商品出口之首,貿易額達到1690億美元;在創意服務出口方面,發達經濟體在2020年則占到82.3%的份額,美國以2060億美元的貿易額成為最大創意服務出口國。
2020年11月,聯合國通過了一項決議,宣布將2021年設立為“創意經濟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年”。這項決議由印尼提出,并得到81個國家的支持。而世界創意經濟大會也是由印尼發起。
近年,印尼政府十分重視創意產業,出臺一系列措施推動產業發展。數據顯示,印尼創意產業目前對該國GDP的貢獻率約為7.3%,創造約1600萬個就業崗位。印尼政府希望,通過持續推動創意產業發展,在未來5—10年內,將其在經濟中的占比提高至10%—12%。
印尼總統佐科威在此次大會上表示,印尼將在建設包容性創意經濟生態系統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并推動創意經濟在全球經濟復蘇中發揮更大作用。
“當全世界因疫情大流行而限制人們的流動時,創意經濟作品的流動性仍在繼續進行。疫情后,該領域將成為未來經濟的支柱。因此,必須繼續鼓勵其大力發展。我相信,未來我國以及其他許多國家的創意經濟將成為經濟的支柱,變得愈加強勁,可視為是一股包容性的經濟力量。”佐科威說。
發展中國家面臨挑戰
疫情的蔓延對創意產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創意產業在全球雇用的人數超過3000萬人,其中大多數是年輕人。據聯合國估計,在2020年疫情最嚴重的時期,僅被取消的公演就使原創作者損失了約30%的版稅收入,而全球電影業損失了70億美元的收入。與此同時,疫情導致了傳統的生活領域停擺,許多人開始制作手工藝品、看書、不停觀看電視劇和電影,觀看在線音樂會或進行線上購物。這些活動有助于維持創意經濟。
報告指出,工業4.0等新興技術正在從根本上改變一些創意產業,同時疫情大流行加速了創意經濟向電子商務和數字平臺的轉移。創意和文化產業在協調全球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疫情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推動人們走向互聯網。
“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創新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擺脫日常面臨的不平等和脆弱性造成的挑戰。創意產業是創意經濟的命脈。”貿發會議創意經濟計劃負責人瑪麗莎·亨德森表示。
然而,由于全球數字鴻溝的存在,創意經濟的包容性受到影響,這種影響尤其體現在發展中國家當中,因為這些國家仍需要受益于創意經濟的數字層面。
貿發會議認為,發展中國家在參與包括創意服務在內的服務貿易方面存在幾大障礙。除了面臨貿易限制以外,發展中國家還缺乏基本技能和基礎設施,這可能會阻礙其成為創意服務產業的有力競爭者。
貿發會議呼吁,采取跨部門的政策回應措施,涉及的部門包括教育、數字基礎設施以及與創意經濟有關的法律框架,比如知識產權。
同時,貿發會議提醒,發展中國家在量化創意服務上也面臨若干挑戰。它們往往缺乏合適的統計系統、恰當的體制安排、財政資源、信息技術基礎設施和訓練有素的專家。即使有相關數據在手,對數據的處理、規制和發布也可能面臨挑戰。
“對于發展中經濟體來說,需要獲取更多和更為細化的分類數據來更深入地了解創意服務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及其在推動以服務為主導的經濟多樣化進程中所能發揮的潛力。”報告稱。
“數字+”是趨勢
當前,中國文化產業處于蓬勃發展階段,市場活力凸顯,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亮點。在文化及相關產業9個行業中,增速超過10%的行業有5個,分別是新聞信息服務(20.9%)、文化投資運營(13.3%)、創意設計服務(12.5%)、文化傳播渠道(11.5%)和內容創作生產(10.1%)。進一步分析,這些行業中的互聯網信息服務、文化產業園區管理、互聯網廣告服務、電子出版物、互聯網文化娛樂平臺等基于互聯網平臺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文化新業態營業收入增長速度均在20%—40%之間。
2016年,數字創意產業被納入“十三五”規劃。規劃提出,數字技術與文化創意、設計服務深度融合,數字創意產業逐漸成為促進優質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的智力密集型產業,創意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正在興起。“十四五”規劃指出,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壯大數字創意、網絡視聽、數字出版、數字娛樂、線上演播等產業。
2018年,國家統計局公布《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2018)》,將戰略性新興產業分為九大領域,數字創意產業位列其一。這個統計分類中,數字創意產業包括四大部分:數字創意技術設備制造、數字文化創意活動、設計服務、數字創意與融合服務。
相關調研顯示,在數字創意產業相關細分行業中,占比最高的是網絡新聞媒體,次高的是網絡游戲。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的應用領域廣泛、場景多樣,目前市場規模占比較小,未來或將迎來爆發式增長。
同時,數字創意產業與生產制造、文化教育、旅游體育、健康醫療與養老、智慧農業等領域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城市數字化、體驗化水平,生成出新的產品形態和商業模式,產業邊界逐漸模糊。
此外,數字技術的創新,重塑了數字內容生產、分發和消費的模式,未來數字創意產業發展的核心將是優質內容的產出。
調研還指出,侵權和盜版是文化領域長期面臨的問題。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侵權的形式更加多樣和隱蔽,數字創意產業方面的政策監管或將愈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