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體是一個臨時性的組織,不具有法人資格。《招標投標法》中明確,聯合體中標的,聯合體各方應當共同與招標人簽訂合同,就中標項目向招標人承擔連帶責任。在聯合體中標后,建設單位該如何向聯合體支付工程款呢?現有法律法規并沒有明確約定。
建設單位以及聯合體各方之間考慮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也就會有各式各樣的支付模式。實際工作中,建設單位向聯合體付款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由建設單位按聯合體成員的分工分別向各成員直接支付;二是由建設單位向聯合體的牽頭方統一支付,牽頭方收到建設單位的付款后再向其它成員方支付。
在不同的支付模式下,聯合體成員的發票開具以及資金往來關系大為不同。但兩種模式之間并沒有對錯之分,只要是最匹配項目管理要求的,就是最好的模式。
1、建設單位向聯合體各成員分別支付
這在法律上應該是關系最清晰的模式。假如聯合體是由一家設計單位與一家施工單位組成的,按這種模式,建設單位就是向設計單位直接支付設計費,向施工單位支付施工費。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分別向建設單位開具相應類型的發票。這種模式下,聯合體成員都是分別直接找建設單位申請付款,相互之間不存在轉付或截留資金的問題,可避免資金瓜葛;可降低聯合體成員之間扯皮的可能性;這種模式同時也會增加建設單位的管理工作量,對建設單位的管理要求較高。
2、建設單位統一向聯合體牽頭方支付
在這種模式下,建設單位按合同約定的支付進度將每一筆工程款全部支付給牽頭方。牽頭方按其它成員所負責的分工再支付對應的價款。牽頭方向建設單位開具發票,其它成員方向牽頭方開具發票。
日常工作中,采用第二種模式的遠多于采用第一種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建設單位為了便于管理,通常要求統一向牽頭方支付。在項目的執行過程中,可以避免多頭管理。如果需要追究聯合體的違約責任,也直接找牽頭方,無論該違約責任是否系牽頭方直接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