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濟局唯一一趟燒煤取暖的綠皮車,是淄博站唯一的始發列車。上世紀70年代這趟車就有了,所以被稱為神車。從淄博始發到泰安,全程184公里它要晃蕩上5個小時41分,平均運行行速度每小時32公里,相當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火車速度。
橘紅色的牽引機車機體格外醒目,這種由大連機車制造的東風4內燃機車,曾經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鐵路最先進的火車頭。如今,濟局其他的火車全都改由電力機車牽引,只有它還堅持奮戰在一線。小火車成為熱鬧都市中的“稀罕物”,尤其受驢友熱捧,大伙都改稱它為“驢子列車”。
這趟綠皮火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行駛在辛泰線上,全程24個站,穿越22個隧道,每到一個鄉鎮都停,還要選擇性停一部分村子,真真正正做到了“站站樂”,要知道現在的紅皮火車連縣級市都停的很少了,只在地級市停靠;至于動車高鐵,連地級市都要選一部分才停。
列車沿途只有4個車站在站內出售車票,其余20個車站全部是先上車后買票,票價40年以來不僅沒漲價,而且在6年前還由12元錢降到了現在11.5元,相鄰車站之間僅僅1元錢,最低學生票只要5毛錢,是濟南鐵路局運營旅客列車中車廂最少、票價最便宜、設施最簡單、速度最慢的列車了。
其中,源遷站緊挨著溶洞、泉河頭、天堂寨等,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因車站就建在半山腰的村邊上,火爆的小貨車也帶火了山里的“車站經濟”。每逢小火車到站時間,附近農村里的老頭、老太太們都會挎著自家雞鴨鵝下的蛋和山里采來的野菜、山貨到車站來兜售。漸漸的車站經濟成了山民們的主要副業收入,進山旅游的人多了,他們的商品銷路很好,城里人都喜歡大山里原生態手工藝品和綠色食品,這趟小火車又成了山里村民們的“致富車”。
開春后,列車上帶農具、背包袱、挎籃子的農民也多了起來,下地干農活的、趕集置換商品的、走親串友的都有,僅僅四節車廂的小火車就顯得異常擁堵起來,節假日禮拜天連過道里都站著人。
列車已經通車40多年,座椅外層皮革已開裂,便用針線進行了縫補。車廂里沒有空調、電茶爐等現代設施,燒水、取暖都是用燒煤炭的小鍋爐,一天能燒煤300公斤,用水2噸。車上也沒有廣播和餐車,報站全靠人工喊。
由于這趟小火車運行慢,很多急于趕路的旅客大都選擇了繞行濟南的高鐵和動車列車。因此,這里的沿途小站上沒有了大城市里的急躁,車來人聚,車走人散,簡陋的車上到處洋溢著農村串門拉呱一樣的溫馨,靜靜的山村里回響著車輪不急不緩的鏗鏘,也成為許多人的美好回憶。
來源: 旅游頭條
更多精彩盡在今天18:00山東影視《第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