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地名非常有意思。以省份論,河南、河北以河分,河南大部分地區(qū)位于黃河中下游以南,河北位于黃河下游以北;山東、山西以山分,山東在太行山以東,山西在太行山以西;湖南、湖北以湖分,湖南在洞庭湖之南,湖北在洞庭湖之北,那么,問題來了,那廣東廣西到底是以什么來劃分呢?而且,廣東廣西的“廣”有什么深刻含義呢?說起來,這里面是有故事的。在古代,即秦漢以前,廣東和廣西屬同一地區(qū),擁有共同的名稱——嶺南。
兩廣地區(qū)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區(qū)域,承載了中國的歷史底蘊,從明清到今天,兩廣連接古今歷史。那么,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區(qū)域的兩廣地區(qū),緣何為廣呢?據稱,廣東的廣的劃分是源于漢武帝劉徹在公元前111年統(tǒng)一嶺南時所下的圣旨。根據資料了解,最初的廣東與廣西即西漢時的廣信。初開粵地,宜廣布恩信”中取出“廣信”二字命名;后來以此為界,廣信之東為廣東,廣信之西為廣西,這即“廣”之由來。
漢武帝平定了南越國呂嘉之亂,完成了天下統(tǒng)一大業(yè),下令將嶺南之地劃分為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轄區(qū)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隨后,漢朝又設立了13個常駐監(jiān)察機構,稱為“十三部”。有一個說法是,廣信縣是當今的廣西梧州與廣東肇慶封開一帶,同時也是桂江與賀江入匯西江之地域。因此,'廣'實際上有兩江交匯之意。而廣州就出現在三國時期。割據江東的孫吳政權將東漢十三州中的交州一分為二,一個是交州,另一個就是廣州。
西漢的交趾部、東漢的交州均設治所于此,今天的廣州市也好,南寧市也罷,盡管如今是千萬人口級的大城市,但在廣信為南國要沖的年代連個小村落也算不上。兩漢以后,嶺南的行政格局大體沒有太大變化,直到宋朝時兩廣分治。嚴格來說,廣東廣西的稱謂是從宋代開始的,宋代的省級行政單位稱為“路”,如今的兩廣在當時統(tǒng)稱為廣南路。但是廣南路地域遼闊,轄區(qū)內文化差異很大,為了更為有效地管理,宋朝皇帝決心把它一分為二。
再到元明清時代,實行行省制度,廣南東路簡稱為廣東,廣南西路簡稱為廣西。這就是今天廣東省、廣西省名字的來歷。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兩廣地區(qū)變得越來越重要,從明清到今天,兩廣可以說是中國最重要的地區(qū),尤其是廣東,不管是百年的鴉片戰(zhàn)爭,還是清末的革命起義,還是幾十年前的改革開放,廣東都是第一重要的地方。兩廣的名氣很大,但可能兩廣本地人也不一定知道廣是什么東西。這個名字,我們還是要感謝漢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