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下各位大神的神回答,都是在講故事,幾乎沒有人根據史料和考古發掘遺址對照來解釋說明。
黃帝是《史記》之的五帝第一,在他之前還有炎帝神農氏。神農不是一個人,而是發明了農耕技術的一個部落首領,后來世襲了神農氏這個稱號,神農者農業之神也。
在神農之前,人們都是刀耕火種,放火燒荒,秋的秋,就是火禾,也就是收獲之后放火燒地,以獲得肥料。神農之前也沒有犁田,不知道翻土深耕,所以收成特別少。
由于神農部落發明的農業技術,特別是用牛來犁田,所以神農的形象就是牛角人身。附近的部落都從神農部落學到了農耕技術,在幾百年中傳播開來,所以歷代公推神農部落首領為部落聯盟首領,就是極為正常的事情了。
搞明白了這點,神農氏炎帝部落,就是考古發掘中的仰韶文化。證據證明,陜西,山西,河南地區的仰韶文化曾經長時間領先,但后來進入了衰落時期。
考古發掘發現,仰韶文化和發源于山東大汶口文化的繼承者山東海岱龍山文化在河南靈寶廟底溝地區進行了交集。這里形成了所謂河南龍山文化,又稱為廟底溝二期文化。考古發掘證明,后來,廟底溝二期文化取代了所有的中原文化,成為了后期華夏民族文化的最主要根源。
而差不多的同時期,山東海岱龍山文化以及長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和長江下游的良渚文化,都消失了。證據指向史前大洪水,這場洪水在西方《圣經》中提到,年代在大約前2300年左右。中國也有共工大戰顓頊,撞倒不周山,天下暴雨的記載。
黃帝部落,就是有熊氏,筆者考證過,有熊可能是有能之誤。能,就是大黿,俗稱大甲魚。黃帝軒轅氏,或就是天黿,是以大黿為圖騰的部落。史料記載有熊氏在新鄭,新鄭地區有類似遺跡,也處于河邊,黃帝部落有熊氏在此地的可能性極大。
黃帝鑄鼎原遺址就在廟底溝地區靈寶,黃帝戰勝炎帝之后或建都于此地,此地發掘的遺址和黃帝有關,目前還需要更多的證據。
所以,黃帝有熊氏部落,處于仰韶文化和山東龍山文化交集的前沿廟底溝,史料記載黃帝出生于壽丘,這個壽丘并不是今天山東壽丘,而是史料中大舜曾經生活過的壽丘,那么這個壽丘就是在冀州,這個冀州也不是河北,而是山西,特別是運城盆地一代。
說炎黃二帝本為兄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沒錯的,但黃帝有熊部落當時更靠近那個1000年間比較發達的龍山文化,所以在融合和龍山文化之后的廟底溝二期,出現了全新的更先進的文化類型,最終這種類型打敗了傳統的仰韶文化,成為了華夏正統。這就是黃帝部落的起源。更多詳細內容可以去看看筆者的文章。
分享真知識,傳遞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歡收藏和中國歷史文化,歡迎關注瓷器鑒定真知堂!謝謝你的收藏和轉發!圖片來源于網絡,感謝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歷史文化和文物鑒定知識和圖片,可以百度瓷器鑒定真知堂!去筆者博客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