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建立周朝。周朝歷經791年,在我國封建王朝中是一個享國時間非常久的一個王朝。不過周朝的近八百年時間中,周朝真正的掌權時期其實也只有300年左右,也就是前1046—前771年的西周時期。而到了東周時期,雖然依舊屬于周朝,但中國的主角已經不再是周天子,而是東周列國。
不過從周朝到秦統一六國,這期間經歷的東周、春秋與戰國,周天子從原本的強盛、天下共主,到之后的受人擺布,空有其名義卻“弱而不亡”,周天子雖然不再是主角,但他依舊如同一條“主干線”般,貫穿全程,而這條主干線,就是周天子影響力不斷下降的線路。
周天子由盛轉弱是歷史的必然性,封建王朝不可能長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周朝的衰落是因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造成的,事實并非如此,周朝的衰弱是多代周天子昏庸無能所致。雖然在周朝建立初期,經歷過幾代賢君以及守成君主,但守成之君并不能代表國家就不會走向衰落。清朝自雍正皇帝之后多為守成之君,乾隆之后的嘉靖、咸豐等清帝雖少有昏庸甚至一度出現中興之君,但清朝的頹勢依舊無法阻擋。
任何封建王朝皆是如此,周朝也不例外。
周朝自第八代夷王之后,就開始出現衰落,而到了周宣王時期,盡管宣王早期一度出現中興之兆。正所謂“破壞容易,建設難”,宣王晚年與犬戎交戰中失敗,之后又幾次錯殺忠臣,讓他之前的努力白費。
周宣王畫像
宣王死后,幽王即位,之后為換美人一笑戲耍諸侯,導致犬戎之亂,自己也在戰亂中死去。最終周平王即位,東遷洛邑,是為東周。而后世也將此時期稱之為春秋時期。原本周宣王前期的勵精圖治使周王室恢復起來的威信再度消失,諸侯們對于周天子的覲禮也可有可不有。春秋時期的周天子依舊是天下共主,但是這個分量就要少很多了。
春秋時期是諸侯的主場,他們之間打得有來有回,而周室在其中也只是充當一個“名義”而已。比如說鄭莊公非常喜歡利用自己在周室為“卿士”的便利征討其他國家。“卿士”在周朝時期為執政之官,鄭莊公每次出征的理由,幾乎都是“對天子不恭啦”“沒有定期去朝見天子”等理由,總之就是隨便找一個理由打你。
不過這只不過是一個名頭罷了,因為仔細找對天子不恭的事情來,春秋時期么有哪個諸侯國是“干凈”的,這些只不過是鄭國出兵的一個由頭罷了。誰讓春秋時期是一個“好面子”的時期呢,總得“師出有名”吧。
不過這個時期的周王室也不是軟柿子。準確來說,他們還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地位不再如之前了,于是就想做一番立威的事兒來。不過這件事卻讓他們“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反而讓王室的地位再次下降。
話說周平王駕崩后,周桓王即位。與周平王的“認命”相比,周桓王可是頗有一番勇氣的。他想要在這不在屬于自己的時代中爭取一把,因此決定先拿鄭國“動刀子”:你們不是喜歡借用天子名號嗎?你們不是飛揚跋扈四處征討嗎?就別怪我拿你們立威了!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親率陳、蔡、虢、衛四國軍隊討伐鄭國,與鄭國大軍會戰于繻葛,史稱繻葛之戰。
繻葛之戰畫像
這個時期正是鄭國強大之時,雖然此刻的鄭莊公已經老邁。但他已經用自己的畢生精力讓鄭國完成了蛻變,成為“春秋小霸”。周桓王偏偏挑選這個時期來攻打,究竟他是為了讓自己樹立更高的威信,還是根本就沒考慮這一點就不得而知了。或許在周桓王眼中,他還是天下之主,鄭國作為諸侯國,不敢反抗吧。
而結果,周桓王聯軍大敗,自己的肩膀也在戰亂中被射了一箭。而這一箭使周王室的權威徹底消失殆盡。而此事之后的很多年,周王室也沒有再外出征戰過。不過春秋時期是一個不安分的時候,周天子的“隱退”似乎助長了諸侯們囂張的氣焰,之后諸侯們的戰亂不斷,大國吞噬小國之后,大國與大國之間也開始爭斗,春秋五霸逐個誕生。似乎五霸們,才是這個時代的主角兒。
然而事情真是如此嗎?
事情發展到了這個時候,老霸主黯然失色,新霸主榮盛殿堂,就在人們以為接下來天下的主人將從他們其中誕生的時候,這些霸主們卻似煙花一般,燦爛輝煌之后又悄然消失。
春秋五霸的時代結束后,戰國七雄又開始了角逐,東周列國不斷有國家消失,而一直存在的只有這么一個存在感越來越低的周王室。由于時代背景的原因,在這個講究血脈與名聲的時代,不管各國誰做大做強,他們依舊將周天子當做名義上的“共主”,沒有誰敢真正對周天子動手,誰也不敢做這個歷史罪人。
即便是各諸侯紛紛自立為王,依舊不敢逾越雷池。比如齊國的齊威王,諸侯畏懼,齊威王也有稱王稱霸的雄心,然而騶忌卻說道:“昔齊桓晉文,五霸中為最盛,所以然者,以尊周為名也。今周室雖衰,九鼎猶在,大王何不如周,行朝覲之禮,因假王寵,以臨諸侯,桓文之業,不足道矣。”
再比如秦昭襄王曾自立帝號,但是害怕天下人的口誅筆伐,因此稱帝兩個月后過了把癮,就自去帝號,不敢再稱。
盡管周王室已經對他們再無威脅,但數百年來周天子的“正統性”早已融入所有人的血脈中,他們害怕的不是周天子手中的力量,而是一旦自己將周天子取而代之將會被定義為亂臣賊子,得千古罵名。
而到了周赧王時期,此事也已經進入戰國末期了,天下大勢已經越發明朗。此刻的周王室已經被諸侯壓制了近500年,在百姓心中早已失去了神圣地位。秦莊襄王滅東周后雖然也遭到一定的口誅筆伐,但這些也都是敵對勢力刻意制造的輿論,自身國家以及盟友國家的百姓幾乎都沒有反應,可見周王室氣數已盡。
東周滅亡后,象征權利的“九鼎”歸于秦,之后秦統一六國。
本文為頭條號“憑欄軒”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