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比較難,屬于哲學范疇。
道德一詞,最早出現在先秦思想家老子的《道德經》:“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似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的“道”,是指自然遠行的規律和真理;而“德”特指人的修養和品行。在當時“道”和“德”是兩個概念。直到后來在荀子的《勸學》篇中,才把道德二字連在了一起:“故學至乎禮而止矣,夫是之謂道德之極”??鬃釉谒摹墩撜Z》《學而》篇中也有描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后來的錢穆對此作了銓鐸:“本者,仁也。道即人道也,其本在心”。由此可見,“道德”是人對于世界觀的看法,是屬于世界觀的范疇。其實“道”與“德”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道生之”是說萬物生于道,這個“道”就是規律和真理;“德畜之”是萬物因德而獲得存在和延續,所以合于“道”者謂之“德”?!暗雷鸲沦F”,“道”存在于天地萬物之間,而“德”則存在于人的內心。懂得了自然運行的規律,可以謂之“得道”,“得道”者謂之有“德”。反之,不順應自然運行的規律,就不能稱之為“得道”,不得“道”者,必為無“德”。所以“道”是天理,而“德”則是人對于天理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