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半年以來,經常逛知乎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一些變化,比如電商類內容的增多,比如回答及文章可以夾帶直達購物鏈接的小卡片。作為中文社區中最大的知識問答平臺,知乎近年來正在肉眼可見地變得更加商業化,從知識付費咨詢到會員閱讀,知乎并不滿足于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折騰,他們顯然盯上了更龐大的市場。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習慣,那就是喜歡在買東西之前上論壇或者知乎等網站,看看大家有什么推薦或是建議。至少在習慣了知乎這個平臺后,得益于知乎早期的高質量用戶群體,推薦的產品基本上都有著不錯的體驗。
但是,隨著知乎開放注冊,用戶量激增后本身的回答質量就已經有所下降,而在積極擁抱電商領域后,更是出現了數量眾多的軟文和收費推薦文,以前那種基于用戶自身體驗給出推薦的精品文如今在知乎已經是少之又少。
而在知乎上線了自營商城后,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對此,小雷想和大家聊一聊。
在看到關于知乎自營商城的報道后,小雷登上手機知乎(內測版),并且將每一個版塊都翻了一遍,最終都沒有找到自營商城的入口。隨后,小雷瀏覽了幾篇購物清單類的文章,但是在每個產品的介紹后面依然只看到了進入淘寶、京東等第三方渠道購買的直達鏈接,說好的自營商店呢?在哪?
不過,隨著小雷的摸索,很快就找到了商城入口或者說商品入口,在圖書推薦清單內的購物直達鏈接中,除了常見的京東、淘寶LOGO外,還多出了一個知乎的LOGO,點擊后就會提示是前往第三方商城還是知乎自營商城。
從價格上來看,知乎自營商城的圖書價格似乎要低于第三方商城的價格,比如這本《鄉土中國》,知乎自營商城的活動價是14元,而京東商城給出的價格則是28元。知乎自營商城的書都是五折價出售?那倒不是,往下翻到《月亮與六便士》,知乎自營價格為23元,京東自營則是38元。
另一方面,知乎自營商城的運費標準是6元,不過買滿59元就可以免運費,與之相比京東自營的免運費標準是99元。但是我們也要考慮到京東的圖書促銷活動力度并不小,雖然原價看似較高,但是在扣去活動優惠后其實和知乎自營商城的價格差不多。
有意思的是,小雷嘗試著買了一本書,訂單信息上的發貨快遞赫然顯示“京東快遞”,目前并不清楚是知乎自建倉庫并與京東快遞合作,還是直接作為京東的分銷商代為銷售。從個人來看,小雷更傾向于后者,前者不僅要知乎拋棄一個成熟的電商體系自己尋找圖書供應商,而且還需要付出倉儲等方面的成本。
除了圖書,小雷在家用電器、數碼外設等品類的推薦清單中也發現一些商品的購買鏈接中附上了知乎自營的入口。不過與圖書普遍采用京東快遞不同,小家電等類型的產品則大多采用普通快遞,可能是京東與相關品牌方談下了分銷協議。
目前來看,知乎自營商城在手機APP上還沒有一個明確且清晰的入口,進入相關產品選購頁面主要靠推薦清單文章中的貼條入口,而且產品的品類并不算多,基本上可以確定還處于測試階段。
從用戶角度來看,知乎自營商城目前的體驗也不算出色,比如圖書類產品滿59元可免運費,但是點擊進入后卻只有立即購買而沒有加入購物車這樣的選項。簡單來說,用戶是無法選擇合并付款的,只能在購買單價超過59元的書籍時才能獲得免郵資格。
雖然是測試階段,但是既然已經在APP和網頁版上放出了入口,那么基本的功能還是應該做好的。小雷隨后嘗試退款,發現相關頁面并沒有退款入口,只能找客服進行登記退款,也是頗為麻煩。
雖然目前的體驗并不算好,但是知乎明顯野心不小,很快就上線了關于推薦知乎自營好物的相關活動和任務,以更高的傭金和獎勵來換取作者的支持,如果往后能夠進一步完善,未必不能成為電商市場中的一個新貴。
知乎擁抱電商其實并不讓小雷覺得奇怪,知乎早期作為一個知識問答平臺,憑借著嚴格的準入標準讓其平臺上的問答都有著相當不錯的質量和水平,并且往往專業性更強,久而久之的就給不少網友留下了“知乎更靠譜的想法”。
相對于知乎,同時期的百度知道雖然涉獵更廣,但是因為回答審核簡單、賬號注冊簡單等原因,導致其在回答質量上一直沒有改善,最終反而被逐漸開放的知乎所壓過,如今在網絡問答及知識分享平臺中,知乎算是中文互聯網中獨占鰲頭的存在。
在積累了一批忠誠度不錯的用戶和不錯的口碑后,知乎先是開放了注冊,讓知乎的用戶數量得以快速增長,要知道曾經的知乎邀請碼在淘寶上甚至能夠賣到上百元一個,知乎免費注冊的消息讓相當一部分網民快速涌入這個社區。
用戶量的暴漲給知乎帶來了全新的社區氛圍,以往一個熱門問題下有幾十個回答已經算是多的,但是在開放注冊后,熱門話題往往能夠獲得上千個回答。不過,看似百花齊放的盛況背后卻是知乎的回答和提問質量不可避免的走向下滑,在知乎開放之前其網站上的問題大多以學術問題、專業問題為主,鮮少有諸如“男生應不應該給彩禮”這樣的問題出現。
隨著用戶量激增、知乎的商業化進程也在加速,2016年知乎上線了“品牌提問”欄目,這個欄目實質上就是提供給品牌方的付費廣告提問服務,通過該欄目提問的品牌問題將會自動進入知乎熱度榜,被所有的知乎用戶看到。
不過,知乎的社區調性與這種硬核的廣告內容似乎天生不相容,而且提問下的回答排名機制受點贊、評論、點踩等數據的影響,甚至一度出現吐槽品牌/產品的答案反而蓋過了品牌方的軟文,帶來了反效果。
雖然小雷一直覺得,作為一個知識問答型的社區網站,知乎在商業化的路上走得太快、太急,但是在多重壓力下的知乎雖然也嘗試了值乎、付費會員、付費內容等營收途徑,但是最終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在小雷看來,知乎擁抱電商既可以說是必然,也是無奈之舉,作為一個知識分享平臺,現如今的互聯網中愿意為知識付費的用戶卻寥寥無幾,至少是無法支撐起知乎這樣體量的企業。
所以,知乎最終還是回到了原點,擁抱廣告,乃至擁抱廣告背后的電商市場。所以,小雷在開頭說過,知乎選擇全方位擁抱電商并不會讓我覺得奇怪,甚至不驚訝。只要知乎還想交出一份看得過去的盈利報告,那么電商幾乎就是唯一的選擇,因為內容上的盈利不僅周期長,而且變數更多。
相關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額就已經達到了34.81萬億,可見市場之龐大。知乎進入電商市場能否成功?小雷覺得需要辯證的去看待,一個是取決于知乎官方對于相關內容的管控,二是在發展電商的過程中能否取得用戶的認可。
如今的知乎相關推薦下,基本上已經被推廣軟文所占據,用戶往往很難分辨出哪些是真心推薦,哪些是“拿錢辦事”,能否對這類內容的份額進行一定的限制,將會直接影響到用戶對于知乎推薦的認可。
說白了知乎就是一個信息平臺,讓消費者能夠得到一個輕松獲取推薦信息的渠道,但是如果這個渠道的可信度降低,那么必然會影響到轉化效果。而在開辟了自營商城的新路后,小雷認為知乎更應該明確自己的定位,不是成為淘寶、拼多多那樣多而雜的商城,網易嚴選、小米有品這樣的精品類商城才是應有的目標。
只有在保障推薦質量、明確自己的商城定位和商品群體后,知乎的自營商城才有可能從中如今競爭激烈的電商平臺中脫穎而出。相對于網易嚴選、小米有品這樣的電商平臺,知乎的優勢就在于其有著一批知識儲備豐富的作者,而且其中不乏愿意分享自己使用體驗的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