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7 月都很熱,但今年 7 月格外熱。世界氣象組織在 7 月 10 日發布報告稱,全球此前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周,而今年的 6 月也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個月。
從北京、天津到福建、廣東,全國各地都在面臨熱浪的「烤」驗,國家氣候中心數據顯示,華北、黃淮地區共有 126 個國家站達到或超過極端高溫閾值,北京湯河口等 26 個國家站達到或突破歷史極值,200 個國家站大于等于 40℃。
高溫天氣也在考驗家里的電費賬單。在很多城市已經實施階梯式電價的今天,持續的極端高溫也意味著我們對空調等家電的需求更大,也意味著電費的瘋漲。去四川都會在每年豐水期(6-10 月)實行用電優惠返還政策,今年干脆暫停了這項政策。
而這還只是厄爾尼諾現象的初期表現,該階段通常持續 9 到 12 個月,同時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氣溫的影響通常在其開始后的一年最為明顯。
就算不考慮極端天氣越來越頻繁,冬夏兩季也是居民用電的高峰,去年年底還有一位上海市民因為踢腳線取暖器一直沒關,單月電費高達 3000 多元。
這里面既有階梯電價的因素,也有大功率電器使用頻繁的原因。我們已經離不開空調以及其他家電帶來的舒適生活,不過警惕家里的「電費刺客」卻是題中應有之義。
說到家電產品的用電,不可避免需要先回到選購環節。節能其實一直是家電產品的重要指標,只不過很多人沒有太過重視,加之越是節能的家電,價格也會越高。
但現如今一級能效的家電,其實不比五級能效貴多少。以第三方電商平臺為例,一級能效大 1 匹空調的價格普遍在 2000 元左右,稍微便宜的一款只要 1799 元。與此相對,在不考慮雜牌的情況下,五級能效的大 1 匹空調普遍也要 1600 元左右,價格優勢已經很小了。
一級能效空調,圖/京東
不過,一級能效和五級能效到底能有多大差距?按照國標 GB 21455-2019,1 匹空調的一級能效為高于 5.0,而五級能效的底限為 3.3。
一個房間 10 個平方,1 匹一級能效的空調一個小時大約是 2500 瓦制冷量,等于是 500 瓦的功率(2500/5),也就是一小時耗電 0.5 度。同樣是一小時 2500 瓦的制冷量,五級能效等于是 757 瓦功率(2500/3.3),也就是一小時耗電 0.76 度。
按此計算,如果一天使用 10 小時空調,一個月 30 天,五級能效空調要比一級能效多用近 80 度電。更遑論,一級能效空調同時間段內制冷量更大,意味著更快就能將房間溫度降下來。
所以消費者怎么「看能效選家電」?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就是留意家電產品上的「能效標識」。家電能效等級是表示家用電器產品能效高低差別的一種分級方法,目前中國能效標識將能效分為五個等級,級別數越小越節能:
一級能效表示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用起來最省電;五級能效則是市場準入指標,是最低的能效等級,如果達不到該等級要求的產品,甚至都不允許生產和公開銷售。
中國能效標識,圖/藍科溯源
總而言之,不管是空調、冰箱、電熱水器,還是取暖器、電視,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只要注意家電上的「中國能效標識」字樣的標簽,就能對不同產品的節能效果進行比較。一般來說,對于空調等大功率電器來說,長期使用節約的用電成本完全可以覆蓋產品購買差價。
至于小家電,可能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但核心還是要考慮價格、使用頻率和功率,如果是需要長時間的使用,最好還是多考慮下節電性能。一個典型的代表就是燈泡/燈管,使用頻率高,更建議多花點錢選擇節能產品。
但買了家電還不算完,在日常使用中還有很多習慣和細節需要注意。
相信很多人從小就聽過長輩教訓,「空調/電熱水器不要開開關關」「開著空調/電暖器就要隨手關門」。但除此之外,我們的很多使用習慣也會影響到家電,尤其是冰箱、空調這些長時間運行的高功率家電的用電,乃至使用壽命。
圖/Pexels
首先還是最近離不開的空調。
空調啟動最費電,也會提高空調出現故障,所以日常應該盡量避免頻繁開關空調,如果短時間外出,可將家中的空調調至睡眠模式。但如果因為各種原因不小心,或是突然又需要開始,建議是隔 5~10 分鐘再開機。
同樣道理還有各類取暖器,但不同于空調,取暖器很容易被人忽略關閉,前文提到的上海市民電費 3000 多元,一大原因就是因為一直忘關電暖器。所以如果由于出差、旅游等因素有較長時間不在家,特別是春節回家過年之前,使用電暖氣的一定要記得關暖氣。
如果家里人多,熱水器使用頻繁,那最好不要經常插拔電源插頭,頻繁開關反而更耗電。倘若不是經常使用或家里人少,建議使用完后拔掉電源,用時再提前打開。
也不要頻繁開關冰箱,不然會使冷氣不斷溢出,影響冰箱運作,加大電能消耗。并且關冰箱時一定要檢查冰箱門是否關牢。
圖/世界氣象組織
眾所周知,空調一般在夏天最建議的溫度都是 26℃,這樣既能保持較適宜的室內溫度,也不易著涼,同時比較省電。但值得一提的是,26℃ 始終只是一個建議溫度,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氣候以及不同人感受能力,上下浮動 1-3℃ 都是正常范圍。
說到底,首先還是確保每個家庭自己的舒適性,在這個前提下盡量提高溫度,畢竟每增加 1°C,制冷耗電就會增加約 10%。
至于在冬天制熱的時候,同理也是如此,同時還建議關掉以電熱絲發熱為工作原理的制熱模式,而是使用以壓縮機壓縮空氣為工作原理的制熱模式,不同品牌的開啟方式都有所不同,可以查閱說明書或是直接詢問品牌客服。
而使用電暖器時,溫度無需開太高,也是調到人體舒適的程度即可。也盡量不要頻繁調節電暖器的溫度,以免在不停切換高、低功率的過程中損失電能。
電熱水器無疑也是耗電大戶,建議在使用時根據季節適當調整電熱水器的溫度。冬季可將溫度調高一些,夏季則可將溫度調低,既能保證舒適性,又可以實現節電。
冰箱也是同理,隨著季節的氣溫變化,我們可以調整冰箱內設定的冷氣強度,夏天熱可以將強度調高一點,冬天冷強度調低一點即可。
雖然風冷式冰箱已經成為家用冰箱市場的絕對主流,但考慮到冰箱的超長使用壽命,很多家庭可能還在使用直冷式冰箱,使用一段時間就會結上一層厚厚的霜,冰箱內的霜如果過厚,會影響冰箱的吸熱與散熱,冰箱需要耗費更多的電量進行運作,所以定期除霜就顯得很有必要。
也要注意定期清洗空調濾網,長時間的閑置或是制熱,都會導致空調積灰。尤其是在每年夏天重新使用空調前,做一次大清洗,不僅可以節電 4%~5%,對空調的使用壽命也有好處。
市面上也有不少中高端空調都支持了「自清潔模式」,原理是通過蒸發器結霜包裹灰塵的同時,再通過大量冷凝水沖洗蒸發器。這種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對空調的清洗門檻和頻率,不過受限于工作原理,空調濾網很難被清洗到,所以還是需要定期地手動清洗。
電熱水器隨著使用年限變短,也需要不定期得清理水垢。因為水垢會阻隔熱量,導致加熱緩慢,從而增加耗電量。定期清理一下電熱水器的內膽、加熱管和鎂棒的水垢,可以達到省電的目的。
另外還有布滿油漬的油煙機,隨之運行負擔加重,耗電量也會增加 15%—30%,如果是經常做飯的家庭,還是建議視情況清理,當然最好的辦法還是平常養成事后清理的習慣,可以大大延長清洗的周期。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意識到,比如定期清潔家電、拔掉插頭、選擇高能效電器等,這些簡單的習慣和技巧不僅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對環保的「力所能及」,還能減輕家庭負擔,讓每一度電都物盡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