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消費者越來越理性,雙11不搞點噱頭實在很難提高熱度。
這一邊,“交個朋友”將首艘國產郵輪搬上直播間,2000萬的包郵價即便沒人買得起,也能贏得網友們茶余飯后的熱議,為自己增添一把人氣。那一邊, “虛擬”商品也開始下場參戰了。11月4日,百度旗下數字人產品度曉曉官宣進駐淘寶,開設了一家名為“曉曉AI萬事屋”的官方店鋪。
瀏覽之下發現,這家新門店除了出售售價0.01元的“夸夸俠”、“人生重開”、“情緒加油”等bot產品外,還有一款鎮店之寶——預訂優惠價30萬元的定制數字人bot。
數字人變現,一直是業內人士最關心的議題。作為行業龍頭,百度這一次能不能率先給同行們打個樣?
(圖片來自度曉曉官方微博)
作為國內最早押寶虛擬數字人賽道的大廠,百度近幾年為這個項目投入了大量金錢、人才和推廣資源。
2019年,百度便開始涉足服務型數字人業務,先后和浦發銀行、中國聯通、光大銀行等客戶合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必備技術專利。次年的百度世界大會,李彥宏的虛擬數字人形象首次公開亮相,博得滿堂彩。再到2021年和中國探月工程合作發布“祝融號”時,百度的數字人開發技術已經相當嫻熟,進入3.0時代。
百度智能云AI人機交互實驗室負責人李士巖在2021年的百度AI開放日上解釋道,3.0時代的數字人最大特點是實用性:具備自然語言理解能力,能夠聽懂指令、提供服務。比如百度為浦發銀行迭代的數字人“小浦”,為澎湃新聞開發的AI主播“小菲”等,已經可以在實際工作場景中發揮作用。
2022年,百度數字人“頂流”度曉曉面世,在百度世界大會的預溝通會上客串主持人,串詞、控場、提問各項工作完成得滴水不漏。自此之后,度曉曉成為百度數字人的名片之一,通過挑戰高考作文、發單曲拍MV、AI作畫等一系列活動火速出圈。
(圖片來自微博)
當時恰逢元宇宙概念爆紅,所有大廠都在爭奪一張通往虛擬世界的船票,數字人完美切中風口。得益于百度在AI技術上的造詣,度曉曉的交互能力有口皆碑,百度順勢將其當做探索商業化的排頭兵再合理不過。
百度副總裁袁佛玉曾表示,數字人在產業端的大規模落地是可以預期的,“人均一個數字人小助手”并非毫無可能。不過過去幾年百度數字人的訂單大多來自金融、文娛行業的中大型企業和政企機構,比如前面提到的浦發銀行、光大銀行,還有去年剛剛中標的北京銀行等。
那么問題來了:度曉曉為什么要來淘寶開店?真的有人會跑去淘寶下單訂購虛擬數字人嗎?
這得從雙方的出發點的考慮。
站在淘寶的角度,并不期望度曉曉貢獻GMV,增加數字商品供給、增強平臺AI屬性,倒也符合潮流趨勢。
查找之下可以發現,知乎、騰訊、網易、愛奇藝等大廠也都在淘寶開設了官方店鋪,此外還有大量第三方店鋪出售各個平臺VIP年卡和千奇百怪的虛擬商品/服務,比如知乎鹽選文章代找0.39元起售。而在AI大模型興起之后,平臺上更是多了不少ChatGPT、midjourney使用教程、云端部署插件等相關商品。
而站在百度的角度,考慮到高達30萬的售價,以及電商平臺以C端消費者為主的屬性,度曉曉此次進駐淘寶更多只是一次造勢,尤其是面向中小型企業和C端用戶。
從上架的大量0.01元商品就能看到,百度沒指望這家店鋪賺錢。諸如看圖測MBTI、朋友圈神器和人生重開模擬器等產品是為了迎合年輕用戶,PPT生成、短視頻腳本生成則是展示自身的AI技能包,整個店鋪可以看作百度數字人技術的展示空間,以及和客戶、用戶交流的窗口。
(圖片來自淘寶)
百度肯定想讓更多普通用戶、中小企業了解數字人、接受數字人最后愛上使用數字人,進駐淘寶開店只是其推廣計劃的其中一步,同時發出一個信號——數字人到了從小圈子走向更廣闊的空間,向各行各業普及的時候了。
第三方機構調研顯示,多模態AI助手、虛擬IP、虛擬化身等多個分賽道統計下來,整個數字人行業的市場規模將在2030年超過2700億元。受市場前景驅動,在百度之外,國內的數字人賽道還涌入了不計其數的新老玩家。它們專攻領域、經營規模各異,不過最近兩年都很受資本青睞,整個行業乍一看十分繁榮。
過去三年數字人行業的融資事件數量有起有落,融資規模倒是一路狂奔,2022年達到44億元,再度刷新歷史紀錄。從融資分布來看,天使輪、A輪合計占據半壁江山,資本對早期項目充滿熱情,也側面表明數字人行業仍處于發展初期,新企業、新項目正不斷涌現。
按照李士巖的設想,用戶需求和技術升級軌跡是相通的,中國超過4億泛二次元用戶、規模超過萬億的企業智能化市場,都為數字人的商業化應用、規模生產提供了養分。數字人的應用還可以顯著降低企業人力成本、提高智能化水平,對于追求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來說猶如一劑良藥。
總結下來,數字人的應用價值,還是離不開那四個:降本增效。尤其是在依仗高素質人才的服務型行業里,數字人的確能充分發揮自身優點,比如前面提到的金融、直播電商,以及社交、通信、文娛等。
目前,中大型企業、政企單位已經充分接受數字人這個新形態,直播電商、文娛、金融行業的頭部企業基本完成覆蓋。百度等廠商最近兩年的重點改進方向有兩個,一是降低定制成本,二是降低上手門檻。兩項工作都指向同一個目標:向更為廣大的中小企業推廣數字人,實現真正的規模落地。
百度方面曾透露,相關團隊從2019年便開始思考客戶的ROI,但大多數參考案例還是來自中大型企業。而要繼續降低成本和提高工作效率,就需要實現計算平臺和內容的規模化,形成所謂的“飛輪效應”。換句話說,中小企業等于和開發廠商共擔風險,靠需求驅動研發、攤薄成本,賭一個未來。
尷尬的是,中小企業現在還無法全盤接受數字人這種新服務形式,跟效率不可控以及用戶褒貶不一的反饋有直接關系。
數字人在成本上的優勢是肉眼可見的,以直播電商為例,傳統模式下搭建直播間、聘請主播、購買設備都開銷不菲,性價比遠不如數字人。但數字人是否真的能促進銷量、提高用戶黏性,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除了不同公司開發的數字人質量良莠不齊外,行業的特性也影響了數字人的應用效果。同樣以直播電商為例,服飾、美妝這些品類,用戶就不可能對數字人買賬,畢竟他們需要參考主播的試妝、上身效果。除此之外,大量建模相似度極高的數字人擠進同一個平臺,不僅會讓用戶審美疲勞,也容易涉及知識產權的爭議。
企業的糾結、猶豫,自有道理。數字人想實現規模化落地,還有不少功課要補。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平臺已經開始反思數字人應用價值和合規問題,并著手加強監管。今年二季度,抖音先后更新了多條有關數字人主播的監測規則,并發布《關于人工智能生成式內容的平臺規范暨行業倡議》,是國內最早發布有關倡議的大型社交平臺。
監測數據顯示,在平臺強化監管后,直播間因數字人主播違規被封的頻率顯著上升,總結下來無非觸犯了缺少實名注冊標識、內容侵權、虛假宣傳等規定。電商、社交等領域,用戶年齡、文化、習俗各異,要考慮的敏感因素自然更多。號稱高度智能的數字人能不能像真人一樣隨機應變,也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為了規避這些風險因素,百度、騰訊、科大訊飛等頭部企業此前采取的措施是定制化,即針對不同客戶定制數字人及配套系統。不過這種方式的優缺點都很明顯,比如難以規模生產、成本也相對較高,不具備大范圍推廣應用的條件。如今既然要向中小企業推廣、要降低成本,就不可能繼續沿用定制化方案。
為了解決上面這些問題,騰訊、百度們需要做兩件事:一是提高AI開發平臺的開源能力,從定制產品向通用產品過渡,降低客戶、開發者的使用門檻;二是提高算力水平,改善數字人的使用效果和用戶體驗。
針對前一個任務,騰訊已嘗試作出改變,在今年4月推出了“騰訊云智能小樣本數智人生產平臺”和aPaaS數智人平臺,向開發者、合作伙伴開放API接口和內置的AI算法能力,讓后者自行生產。
(圖片來自騰訊云)
針對后者,數字人的核心技術是AI,AI大模型的興起,以及百度、騰訊等大廠在該領域的龐大業務布局,都為數字人破圈、加速商業化提供了助力。百度度曉曉身上的各項功能,就全靠文心一言大模型支撐。比如AI作畫功能來自文心大模型的跨模態圖文生成能力,多輪次自然語言互動能力來自文心PLATO。大廠繼續鉆研大模型、提高算力,無疑是對數字人有利的。
當然,在一些技術環節,大廠也有尚未突破的關卡。李士巖曾表示,要提升數字人的交互能力和提供更豐富的功能,考驗的還是底層AI算力,尤其是芯片。百度方面表示,通過技術開源和整個產業鏈聯合,已經逐步提升算力水平,但仍還不敢說達到全球最頂尖的水平。
技術無止境,數字人想走向普及、全面推廣應用,還需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