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郝人記憶,關注后即時收閱更新文章
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在敬重中含害怕與恐懼之意。慎獨是一種修養境界,是獨處時的內省。心存敬畏,對自然規律、對社會規則有敬畏之心,既尊重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則,又害怕規律和規則的懲罰,不放縱任性、不無法無天,方可有慎獨之境。
人類在自我認知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不斷探索自我的生命規律和自然規律,同時在不同的進化階段制定相應的社會規則。生命規律創造了醫學,自然規律創造了自然科學,社會規則創造了倫理和法制科學。
在以千萬年為時間單位的人類進化史中,人類面臨嚴峻的自然生存環境,在與自我、自然不斷的斗爭過程中,不斷認識自我,總結出了適合人類生存的規律,對這些規律,我們應該予以敬重、應該予以遵守。
由于文字等傳承載體的原因,許多傳承是口口相傳的,對某些古老和傳統的規律認知,我們可能是無法全部理解的,比如中醫藥、經絡穴位等等,用僅僅誕生幾百年的現代醫學是無法全部證明的。華夏民族8000年的文明史,遭遇多少天災人禍,但在傳統中醫的保護下,古老的華夏民族始終生生不息,一直繁衍至今而盛,其功勞不言而喻。
社會規則是保障一個階段社會運行的根本,從母系社會到父系社會,再到封建社會,以及近現代的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都有其相對應的社會規則,包括道德和法律兩個層面。作為社會組成的重要元素——人,必須要遵守規則,才可以在社會中生存,才能和社會同步,否則會被社會淘汰。
形:行動,神:思想,道:規則
意:行動和思想都應該遵循一定的規則
(邯鄲李喜泰書)
(北京史春元左書)
(正定王連奎書)
心存敬畏,就是要敬畏生命和自然的規律,敬畏社會規則。存有基本的敬畏之心,就不會迷失方向,就懂得珍惜生命、知道孝敬父母、遵守職業道德、遵紀守法,才有慎獨之境。
(廣東開平李文博士書)
寫于2018年12月6 日
歷史文章: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點小手,給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