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洲》
2012 陳卓
父親、情人、女兒,親情與愛情,矛盾與牽絆。
導演在一場糾結的搏弈中,表現了一個傾斜的現實。
獲得第36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新秀電影競賽火鳥大獎
第10屆海參崴國際電影節最佳亞洲電影NETPAC獎等。
《錘子鐮刀都休息》
2013 耿軍
荒涼,荒誕,荒唐,荒廢。
五十分鐘的故事,構建起一個耐人尋味的魔幻東北景致。
獲得第51屆臺北金馬影展最佳創作短片獎
第8屆FIRST青年電影展 最佳劇情短片(提名)等
《喜喪》
2015 張濤
一部沉重,壓抑的老齡化社會寫實記錄。
獲得第10屆FIRST青年電影展競賽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獎。第二屆迷影精神獎 最佳電影獎(提名)
《命運速遞》
2015 李非
多線敘事的頭腦風暴電影
黑幫大哥、小演員、快遞員等眾多角色的命運交織在一起。最終匯集成一幕五味俱全的人間悲喜劇。
獲得第9屆FIRST青年電影展 最佳劇情長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最佳藝術貢獻獎(提名)
《生命線》
2015 李斌
群山之中,村里僅剩的一位老人突然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玄機,由此拉開了一段荒誕離奇的故事…
獲得第10屆FIRST青年電影展 最佳劇情短片(提名)
入圍39屆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2015夏威夷國際電影節,2015波哥大短片影展等。
《北京卡門》
2015 王凡
能歌善舞的云南村寨少女葉門,遇到才華橫溢的藝術家科恩。兩個不同世界的人演繹出一個戲內戲外蕩氣回腸的“卡門”故事。
獲得第49屆休斯敦國際電影節“白金”獎 ,2015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崛起之星”獎 ,2015年歐洲萬像國際電影節“最佳青年影片”獎等。
《路邊野餐》
2016 畢贛
16年驚艷國際影壇的文藝佳作。
夢境般的畫面,詩歌化的表達,細述一個關于重逢的故事。
獲得52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6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最佳新導演,最佳處女作等數十個國際電影節大獎。
《呼吸正常》
2016 李云波
四個青年,一座城市,愛與理想,四季輪換。
他們從生活走進了電影,又從電影回到生活,在電影中扮演自己,又因電影而改變。
獲得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新導演(提名)、最佳新導演影片(提名),第11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 評委會特別關注,大阪亞洲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等。
《濁鳥》
2016 張萬林
獨屬于中國式的青春物語
講訴了兩名無所事事的少年,意外涉入的成人世界之后的種種故事。
入圍NEW ERA青年電影季主競賽劇情長片單元
《輕松?愉快》
2017 耿軍
一個“悲傷”的喜劇電影。
全片充滿北方的幽默,一波三折的沖突,虎視眈眈的壯美山河。
獲得54屆臺北金馬影展最佳劇情片、 最佳導演、最佳攝影三項大獎提名,2017 圣丹斯電影節 評審團世界電影劇情片單元 視覺設計特別獎,New Asian Cinema 最佳影片等。
《京城之王》
2017 司馬優
一部探討父子關系、道德以及作為他人榜樣意義的暖心之作。
獲得2017洛杉磯華語電影節 最佳劇情長片獎,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最佳影片,翠貝卡電影節 最佳國際敘事長片等。
《長江》
2017 徐辛
工業污染、拾荒老人、三峽大壩
詩意的鏡頭里鋪陳出苦澀的時代邊緣人群像
獲得2017亞太電影獎 最佳紀錄片(提名)
《延邊少年》
2018 魏書鈞
少年的煩惱是什么?
平淡如水的情節里,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輕氣盛、不安現狀的少年形象。
獲得第71屆戛納電影節短片“金棕櫚”獎 (提名)、短片特別提及獎,芝加哥國際電影節 最佳劇情短片(提名),斯德哥爾摩電影節 最佳短片獎(提名)等。
《之子于歸》
2018 楊弋樞
一個關于當代女性困境的故事
獲得第2屆平遙國際電影展 中國新生代單元最受歡迎影片(提名) ,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 最佳故事片。
《拿摩一等》
2018 阿年
聚焦當代青年的生存困境與焦慮
講述了兩個相愛的青年即將進入婚姻殿堂時因城市生活壓力產生焦慮和恐懼,最終回歸小城鎮生活后開始反思生活和感情的故事。
獲得第31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周最受觀眾歡迎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