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為什么那么火?因為今年賣貨難啊!這時,如果有一個電商平臺站出來告訴品牌們“來我這里,我出錢幫你賣貨!”估計絕大多數老板心里都要樂開花。
但是,世界上真有這樣的好事嗎?
拼多多最近和特斯拉的互撕就告訴我們,這種看起來兩全其美、天降銷量的好事往往并不簡單,背后其實充滿了各自的野心和對利益的考量,合作帶來的不一定是共贏,糖衣里面往往就是炮彈,小心為上!
團購特斯拉,拼多多“翻了車”
多數拼多多用戶估計也沒想到,有一天可以在平臺上買特斯拉。當沒想到的事情實現起來,自然就多了許多意想不到的阻力,這不用戶們團購特斯拉就遇到了廠商不發貨的糟心事。
事情是這樣的:上個月,網友發現一家名為“宜買車旗艦店”的拼多多商家上線了特斯拉Model 3“團購”活動:抽取5位用戶,每人補貼2萬元。即中獎車主可以用25.18萬元的價格購買到標準續航升級版Model 3,比官方的27.18萬直接便宜了兩萬。
具體的購車方式為:車主將25.18萬元及購車信息付給宜買車,商家及拼多多平臺添上補貼的2萬元,湊足車款,并在特斯拉官方購車渠道以車主名義下單。
如果事情只是這樣,看起來就是一場多方共贏的營銷活動:特斯拉順利賣掉了5輛車,每個買車的消費者節約了2萬元,“宜買車旗艦店”收獲了新的粉絲和流量,拼多多坐實了“百億補貼”的真香定律,順便打破了外界對平臺“9.9包郵”的低價印象。
但特斯拉的回應卻給所有人當頭澆了一盆涼水。7月21日,特斯拉官方立刻在微博發布了聲明,大意是說,特斯拉并沒有與宜買車或拼多多有任何合作,不對這活動負任何責任。
而拼多多也馬上回應,表示車是正品,補貼也是真的。但是,可供秒殺的特斯拉車輛僅有5輛。
等到提車的時候,買車者發現事情并不順利。先是一位“中獎”的湖北車主,因為無意對特斯拉交付專員透露,尾款是由拼多多工作人員支付,就被特斯拉以“隱瞞真實下單信息”為由,取消了訂單。
隨后,拼多多和特斯拉圍繞該不該交貨、誰違法等你來我往“交火”數回合,拼多多堅稱無轉賣行為,支持消費者維權;特斯拉則堅稱拼多多團購就是轉賣,也支持消費者維權,消費者已經有些懵圈了。
被拒的湖北車主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明確表示,不要特斯拉補償,并要求特斯拉盡快交付其此前在官網下單團購車型。該車主同時強調,特斯拉并未找他,對于特斯拉的回應無法接受:“我要起訴特斯拉”。
而后8月16日,來自上海的拼多多團購車主“神補刀”的表示,已經成功提車,并且已為車輛辦理車險,差別就是在提車時沒有提到拼多多,這讓拼多多與特斯拉之間的矛盾更加暴露無遺。
“轉賣”爭議背后,是商業模式和品牌價值之爭
據財聯社報道,特斯拉7月中國新車注冊量為11456輛,與6月份相比下降了24%。這種情況下,平臺補貼賣貨不香嗎?特斯拉為何要拒絕拼多多的一番熱情?
拼多多和特斯拉的核心矛盾就在于商業模式和品牌價值之爭。
商業模式上,拼多多依靠“9.9包郵”、開拓五環外市場的低價電商、社交電商模式獲得了爆發式增長;特斯拉則一直以直營模式著稱,通過直營掌握對產品價格和交付的絕對控制權,并不認可其他有中國特色的銷售模式。
比如,自媒體“銀杏財經”爆料,早前吳碧瑄出掌“中國區負責人”后,特斯拉建立“門店體驗+網上訂車”的銷售模式,并開辟出面向機構的“大宗銷售”模式。可美國總部并不感冒,他們認為符合中國本地特點的銷售模式與自身品牌形象不符,特斯拉應該是屬于個人的,而不是屬于機構的;特斯拉應該代表品質,而不是爛大街的。
直營店才是特斯拉眼里的希望之光
因而,當拼多多以市場營銷手段將平臺覆蓋產品擴展到特斯拉,宣傳“百億補貼”帶來的福利時,就破壞了特斯拉的直營商業模式;特斯拉想要維護渠道控制力,連自己內部人提出的商業模式變革都不能接受,當然就更不能容忍拼多多的第三方營銷行為。
而從品牌價值角度看,目前上拼多多團購對特斯拉明顯弊大于利。
提到拼多多,消費者更多想到的是便宜、廉價,這種印象短時間內難以改變。毫無疑問,拼多多體量雖大,但依然屬于低價值品牌;而特斯拉正好相反,無論是新能源車、智能駕駛的未來前景,還是其老板埃隆·馬斯克的傳奇故事,都賦予了品牌遠超一般汽車品牌的附加價值。這也就是為什么明明特斯拉銷量只有傳統汽車大廠的零頭,股價卻超越了奔馳、寶馬、豐田等躍居世界第一。
對低價值品牌而言,捆綁高價值品牌做營銷能夠提升自身價值,但對高價值品牌而言,為什么要自降身價呢?
就像時趣SVP趙赫評論的,“在品牌價值方面,對于特斯拉而言,他們是不愿意被拼多多拉低自己的品牌價值。對于拼多多來說,其實更為看重特斯拉的品牌價值,希望利用特斯拉的品牌價值來提升自己的品牌價值。所以才會有了互相對峙的現象出現。”
道不同不相為謀!
生米煮成熟飯,拼多多“傍品牌”有絕招
其實,拼多多最近一直努力想和特斯拉為代表的知名品牌們交上朋友,但品牌們卻大多態度冷淡。
拼多多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做品牌化升級,包括百億補貼2.0的重點之一,就是將商品的促銷推廣由“單品”維度上升到“品牌”維度。
為此,近一年多來拼多多高調宣布對多個知名品牌進行補貼,涉及品牌包括騰訊Nintendo Switch、AMD、威剛、海藍之謎、戴森、蘋果、三只松鼠等,但品牌們均表示和拼多多沒有合作。可以說拼多多已經是“傍品牌”玩營銷的“慣犯”了。
比如,2019年9月份,拼多多在社交平臺上多次投放廣告稱,海藍之謎從9月30日起入駐拼多多百億補貼,入駐當日大促全場五折。海藍之謎迅速發聲明稱,自己在中國大陸的官方銷售渠道包括百貨專柜和百貨官網、天貓旗艦店、招商銀行網上商城等,但這些渠道中并未包括拼多多。
零食品牌三只松鼠直接在微博里公告,未在拼多多開設官方旗艦店,且從未授權任何經銷商及店鋪在拼多多進行售賣,拼多多渠道上的貨品來源不明。
今年6月12日晚,騰訊Nintendo Switch也在官方微博和公眾號發布聲明,指出目前拼多多平臺及其平臺上店鋪上銷售的 Switch游戲機、官方配件和游戲均未獲得授權。
品牌們的顧慮也像特斯拉一樣,一方面由于大眾對拼多多廉價的認知已根深蒂固,品牌們誰也不想給外界留下降低身價的印象;另一方面,品牌們擁有自己完整的價格體系、進貨體系、渠道體系等,拼多多的玩法則可能擾亂整個體系,為了那一點銷量得不償失。
縱觀拼多多的這一系列營銷活動,似乎都是熱臉貼上了品牌的冷屁股,得不償失。但仔細想想,拼多多真的一無所獲嗎?
iPhone 11系列開售即降價500-900元,補貼創下全網最低記錄前,又有多少人能想到可以在拼多多買蘋果手機?
盡管蘋果一直沒有承認與拼多多存在官方合作關系,但上拼多多能夠買到正品蘋果手機、百億補貼確實實惠的印象已經廣為人知,拼多多也算是在擁抱大牌的路上取得了一點進步——硬是用燒錢的辦法將“生米煮成了熟飯”。
執著五環內,拼多多盈利壓力才剛剛開始
曾經專注于五環外、專注小品牌和白牌生意的拼多多,為什么近兩年開始執著于和大牌做朋友,開發五環內的市場呢?
這其實是由電商的生意模式決定的。
電商的生意模式雖然涉及GMV、轉化率等一系列數據,但大道至簡,在賺錢上歸根結底只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做中間商賺差價,京東直營走的就是這一條道路;另一種是做平臺連接者賺手續費(具體到電商就是廣告費),阿里系、拼多多就是這種。
賺手續費的模式,利潤要做大就需要水大魚大,而越是高價值消費越是離不開品牌的助力。這可以從兩方面理解:
一方面,從產品本身價值角度考慮,越是高價值的消費,消費者付出的成本越高,往往越需要品牌的安全和質量背書促成交易。比如,你可能不在乎家里的抹布是什么牌子、拖鞋是什么牌子,但你不能不在乎自己使用的電腦,家里的冰箱、洗衣機,出門開的汽車是什么牌子。
另一方面,從品牌附加價值角度考慮,越是高價值的消費,品牌附加價值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越大。比如,穿耐克還是安踏體現不出你和其他人的階層區別,但開昌河還是開勞斯萊斯一定能體現出。
對于已經上市的拼多多而言,盈利的壓力也隨之而來。拼多多2020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虧損有所擴大,該季度非通用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人民幣31.70億元,對比去年同期凈虧損為人民幣13.79億元。
要掙錢,拼多多就不能光在五環外打轉,和大品牌做朋友、加速進軍五環內是必由之路,不管品牌們愿不愿意。(不愿意的也會生米煮成熟飯)
拼老爺來了!關門!放狗還是迎客?想好了嗎?
DoMarketing-營銷智庫(ID:Domarketing-001)創立于2012年,系Domarketing.cn網站官方微信公眾號,專注泛營銷、熱愛大文娛、發掘新商業,致力于做百萬營銷人首選的思想加油站。
投稿或商業合作請加微信:
Domarketing(注明你是誰,來自哪家機構)
點擊下列關鍵詞 讀更多精彩文章
易烊千璽 |宜家 | NFL |劉希平 |養蛙 | 品牌復刻 | 前任3 | MUJI酒店 | 無問西東 | 渣渣輝 | 生肖營銷 | 肯德基 |Blue Bottle | 豬豬女孩 |跨年 | 污營銷 | 日清 | 喪營銷 | 臟臟包 | 差評危機公關 | 電影廣告 | 余文樂 |Nike | YSL |奢侈品 |黑公關 | 熊青云 | 品牌MV | 劉昊然 | 霍普金斯 | 奚夢瑤 | 正義聯盟 |John Lewis | 戛納改革 |TFBOYS王源 |喬治·路易斯 | 演員的誕生 | 媽寶男 | 戶外廣告 | 廣告節 | 金拱門 | 酒品營銷 | 擼貓 |創意中插 | 微信改造 | 抖音 | 中國新歌聲 | 虛擬代言 | 白夜追兇 | 品牌自黑 | 羞羞鐵拳 | 返鄉報告 | 明星品牌 | 電線桿廣告 | 魔幻的零售 | 鹿晗 | 薛之謙 | MarTech |信息流廣告 | 甲方告乙方 | 保溫杯 | 蟑螂咖啡 | CP營銷 | 安卓營銷 | 海底撈危機 | 二次元營銷 | 姜思達 | 4A的憂傷 | 二十二 | 喜茶 | CMO魔咒 | 臺灣廣告 | 日本廣告 | 亞文化 | 化妝品文案 | 物化女性 | 我的前半生 | 快閃店營銷 | 星巴克的杯子 | 爆款 | 李叫獸 | 馬薇薇 | 李三水 | 明星丑聞 | 歡樂頌 | 羅永浩 | 雙IP運營 | 贊助商宮斗 | 明日之子 | 蘇寧818 | luckin coffee | 火箭少女101 | Dior | 華帝 | 江小白式營銷 | 劉昊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