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業.農民 (下) 2022年4月第4期
作者:朱春曉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宅基地改革的發展更加迫切。本文以全國33個試點地區之一的河南省長垣市為例,探究宅基地改革的困境與對策。當前,宅基地改革的困境主要有:土地流轉成本較高;一戶多宅與村莊并存;農戶宅基地流轉困難等。造成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有:資金缺口大,農戶收入低;內生動力不足;農戶階級分化;配套機制不完善等。本文以河南省長垣市為例,提出宅基地改革的相關對策:加快發展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發展特色產業,吸引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加強宅基地監管機制;建立健全配套機制等。
關鍵詞:鄉村振興;宅基地;困境;路徑
鄉村振興的發展需要農村的不斷發展,農村的發展需要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作為“三塊地”之一的宅基地,其改革深刻地影響著農村的發展。當前,宅基地改革的發展存在諸多困境,深深影響著宅基地改革的深化與全面推進。造成宅基地改革困境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通過有效的措施促進宅基地改革呢?
一、宅基地改革的困境
(一)土地流轉成本高
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二元化經濟的不斷深入,農村土地流轉在有序進行中也面臨嚴峻的挑戰。土地規模經營發展的前提是土地的有序流轉,土地由分散走向集中,進而流轉到土地經營者手中,但當前存在的顯著問題是土地的流轉成本偏高。其原因不單是農戶土地流轉的意愿低,還有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的執行力不強、小農經濟觀念根深蒂固、土地經營權流轉配套體系不充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土地流轉成本偏高影響土地制度的改革。
(二)一戶多宅與村莊擴張并存
以河南省長垣市為例,當前長垣市共有9.33萬畝宅基地。其中,一戶多宅、一戶多占宅基地面積為2.22萬畝,空閑宅基地為1.4萬畝,宅基地閑置和荒蕪現象普遍存在。一戶多宅主要基于歷史原因,以往的法律條文對于宅基地制度的規定不清晰,農戶對宅基地違法亂占,城鎮化農民固守“落葉歸根,養老歸田”觀念等,造成大量宅基地閑置和荒蕪。此外,村莊的占地擴張與村內勞動力外出之間的矛盾,導致大量土地資源嚴重浪費。
(三)農戶宅基地流轉困難
農戶宅基地流轉困難具體表現在農村宅基地流轉程序不規范。在宅基地制度改革之前,宅基地的流轉并不清晰,很多宅基地流轉方式較為混亂,有些流轉沒有經過專門的審批程序,導致農民的利益缺乏保障。農戶作為脆弱性個體,使用宅基地的主要功能是生活保障。很多農戶沒有外出務工的能力,沒有足夠的收入在城里買房,對于宅基地的退出他們沒有能力承擔住房、生活開支、社會保障等其他方面的開支。因此,農戶對于宅基地流轉并沒有足夠的信心,加上轉讓程序的不規范,農戶更傾向于將宅基地保留在自己手中。
二、宅基地改革困境的原因
(一)資金缺口大
宅基地制度改革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但大多數鄉村并沒有得到充足的資金支持。社會上非政府組織的參與力度不足,社會資金難以調入宅基地改革中,宅基地改革難以吸引先進的技術、制度、人才的進入。此外,村集體的收入水平低也會制約宅基地制度改革。大多數村集體常年沒有收入,對于宅基地的依賴程度要大于收入水平較高的村集體,宅基地是他們的生活保障與精神寄托。
(二)內生動力不足
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發展,“三權分置”更加需要具有高素質水平和專業技術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但是由于經濟效益不高,農產品價格偏低,農業規模經營風險大, “兼業化、老齡化”現象在務農勞動力中較為普遍,新型職業農民建設難以形成有效的推進。農村改革中依舊存在人員稀缺、隊伍建設水平不足的現象。此外,更多的農村勞動力仍以外出務工為主,農村剩余勞動力難以形成持續循環的機制。
(三)農民階層分化
隨著人地分離現象的顯著出現,農民的階層分化現象日益嚴重。農民轉型,市場化、工業化以及城鎮化的發展,農民經濟收入差距與社會地位的分化也隨之發生。農民階層分化導致農民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社會公平受到嚴峻挑戰。因此,在宅基地改革進程中,各個主體階層由于利益需求不同,經濟社會層面的矛盾日益增多。妥善解決各個主體的訴求影響著宅基地改革的推行效率。
(四)配套機制不完善
實現宅基地改革的長期有效推行,需要建立包括廣大農民參與的配套機制,包括土地經營權流轉保障機制、金融支撐機制、專業化服務機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等。當前仍缺乏一些必要的保障農戶利益的風險機制,如農戶的基本生活是否能夠在宅基地流轉之后得到保障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做到城鄉統一規劃,有效結合,科學部署。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宅基地改革實施路徑
(一)加快發展集體經濟,提高農民收入水平
推行宅基地改革切實有效的對策就是提高農民的收入。農戶的收入提高了,農戶抵御社會風險的能力便會增強,農戶宅基地流轉的意愿便會提升。大多數農戶并沒有穩定的收入,也缺乏專業的知識技能。實施集體經濟,將每個村民都納入村集體中,農戶的收入就會得到提高,農戶也會更加關注村集體利益。要依托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提高集體經濟收入。
(二)發展特色產業,吸引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推動宅基地改革需要加大吸引人才、資金的力度。當地村集體可以依托當地的特色發展農業產業,相應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打造旅游觀光,促進產業振興,如特色種植業、養殖業等。加大村特色文化宣傳力度,吸引多渠道資金融入,將村民納入集體股權結構中,吸引社會資金入股,增加村民收入,吸引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
(三)強化宅基地監管機制
強化對農村宅基地的監管機制,切實保護農民宅基地流轉的利益。
第一,應對農村宅基地的使用合理規劃,確定“一戶一宅”,加大對超出“一戶一宅”使用面積的有償使用,避免違法亂占,避免宅基地大量閑置荒蕪,科學有效地規劃納入村集體用地的宅基地,避免村莊擴張導致宅基地使用不當。
第二,應監管宅基地的流轉,避免因監管機制不充分導致宅基地流轉方式混亂無序。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一切無序行為。
第三,應加強對宅基地改革監管體系的建立健全,打造一支既有專業知識技能,又有工作效率的宅基地監管隊伍。
(四)建立健全配套機制
推動農村宅基地改革還需構建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應加強對農村群體住房的保障。加大力度破解過去城鎮住房保障機制僅面向城鎮居民開放的局面,開放城鎮住房保障,加大對于公租房的開發,擴大保障性住房的供給,降低申請城鎮保障住房的門檻。構建完善的農村地區住房保障體系,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給宅基地流轉后的農民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讓宅基地流轉無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林宣佐,王光濱,鄭桐桐,王顏齊.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的實現模式及保障措施分析[J]. 農業經濟,2020,No.403(11):96-98.
[2]楊書萍.“三權分置”下農村宅基地流轉的困境與出路[J].農業經濟,2020,000(001):99-101.
[3] 郭璨,王璦玲,董錦,等.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閑置宅基地盤活機制與實證[J].現代管理,2020,10(6):8.
[4]尹參.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制度研究[D]. 吉林大學,2020.
[5]王薔,郭曉鳴.鄉村轉型下的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v.19;No.81(05):44-51.
[6] 李振華 , 李文杰 , 劉志強 , 陳俊宇 . 農村宅基地退出機制探討——以湖北省宜城市為例[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 ( 人文社會科學版 ), 2020, v.17;No.195(09):68-70.
(作者系河南師范大學商學院農村發展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