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法制報記者 李文秀
如今,隨著“二胎”“三胎”生育政策的放開,很多家庭對月嫂和保姆的需求量不斷上升,家政市場持續升溫。能請到一位貼心能干的保姆分擔家務,對一個家庭來說是難得的好事。但不得不注意,如果保姆在雇主家中意外受傷,雇主是否必須承擔賠償責任呢?近日,省會王女士就遇到這樣一件麻煩事兒。
王女士去年生育了二胎,獨自帶娃,生活辛苦,急需幫手。陳阿姨今年55歲,有一獨子在外地打工。考慮到自己身體還算硬朗,在老家閑著也是閑著,便想找份工作幫襯兒子一把。于是,二人一拍即合,王女士雇傭陳阿姨為住家保姆,幫忙照料家人生活起居。雙方商定每月報酬4000元。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到王女士家工作僅半個月,陳阿姨就在某天不慎崴傷了腳。后經醫院診斷,陳阿姨左腳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經過考慮,陳阿姨選擇打石膏保守治療,在家靜養。此后兩次復診,花費醫療費1000余元。
原本是想發揮余熱,掙錢補貼家用,這下可好,不僅沒法繼續工作,自己還需要別人照顧,思來想去,陳阿姨覺得心有不甘:自己工作期間在雇主家受傷,應該算工傷,王女士怎么也得給個說法吧?為此,她找到王女士,要求其賠償醫療費、誤工費、交通費、精神損失費、護理費等共計1萬余元。
王女士聽后表示拒絕。她說,家里為更好地照顧孩子,防止意外發生,特意安裝了家庭視頻,陳阿姨對此也知情。陳阿姨受傷后,王女士第一時間翻看視頻,發現陳阿姨是在當天早上去陽臺晾自己的毛巾時不慎摔倒的。意外的發生,一不是因其提供勞務造成的,二不是家中成員導致的,當時地面上也沒有致其摔倒的水漬、障礙物等。王女士表示,因陳阿姨工作期間盡心盡力,她愿意在結清工資款的基礎上,額外承擔醫藥費1000元。
對于這樣的賠償,陳阿姨并不滿意,雙方僵持不下。王女士為此向報社打來電話咨詢,保姆在工作期間發生的意外,雇主是否都必須擔責呢?其個人原因造成的傷害,雇主是否可以免責?記者就此咨詢了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律師安祖佳。安律師表示,王女士對陳阿姨遭受的損失不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民法典第1192條規定,個人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受到損害的,根據雙方各自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責任。因此,個人勞務關系中,雇員因勞務自身遭受損害的侵權責任屬于過錯責任。
本案中,雙方就陳阿姨是否因勞務行為導致受傷存在爭議。王女士提供的視頻可以顯示,陳阿姨是去陽臺晾自己的毛巾時不慎摔倒的,并非因為勞務行為導致本次事故發生。且根據王女士所稱,事發當時地面沒有水漬或障礙物等其他安全隱患,因此陳阿姨本次受傷事故,系因其自身疏忽大意所致,難以認定王女士對此存在過錯。
關于陳阿姨所稱“此次事故發生在王女士家中,應該算工傷”的說法,民法典的規定與工作人員在用人單位遭受損害的規定有所不同。個人勞務關系中的勞務人員受傷的,由于不是勞動關系,所以不能申請工傷認定。提供勞務一方因勞務自身受到損害的,不宜采取無過錯責任原則要求接受勞務一方無條件承擔賠償責任,而應適用過錯責任歸責原則。王女士對陳阿姨的受傷并無過錯,不應對陳阿姨遭受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生活中,人們聘用保姆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熟人介紹,工資由用工方直接支付;二是用工方與家政公司簽訂服務合同,由家政公司派人提供服務,用工方向家政公司支付服務費用。如果是通過第一種方式聘用保姆,保姆與雇主之間形成勞務關系,根據民法典的相關規定,保姆因勞務受傷的,根據雇主與保姆之間的過錯承擔責任。如果是通過第二種方式聘用保姆,保姆與家政公司是勞動關系,保姆因工受傷的屬于工傷,由家政公司承擔責任。
通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通過熟人、朋友等個人找來的保姆,其中暗含著很大風險。消費者最好通過正規的家政公司來選擇保姆,一旦出意外,屬于工傷,保姆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