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福律閣公眾號的第469篇原創文章
作者:宋靜
單位:廣東諾臣律師事務所·福律閣土地訴訟團隊
微信號:flagzs001
今天我們交流《土地承包經營》第8講: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繼承嗎?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
由于我們在日常實踐中所看到的,可能和法律的規定不一致,所以大家常常搞不清楚。
先來看一個案例。
甲和乙是同胞兄弟,承包土地經營確權到戶以后,甲一家和父母是一個戶,戶主是甲,乙不在戶口內。
后來兩人父母相繼去世,這時乙提出他應當繼承父母承包的土地。甲不答應,乙就阻止甲繼續耕種承包地。
后來,乙要求分割承包地,甲向法律提起訴訟,要求排除乙妨礙其耕種承包地,繼續耕種承包地。
案例解析
法院受理后,經審查查明,認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實行家庭承包經營耕地,使用和收益的權利,由家庭承包戶享有。
本案中,家庭承包中的承包人是集體經濟組織中的農戶,而不是個人。
根據甲提供的證據,甲和妻子、女兒以及父母原來是一個農戶家庭,甲對于家庭承包經營的耕地,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繼續利用承包地。
乙阻礙甲耕種承包經營的土地,這種行為侵害了甲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
甲請求排除乙阻止其耕種土地的,這個請求符合法律規定,應予支持。
甲的家庭承包經營土地的承包期限是 30 年,在承包期內,土地是不能調整和被收回的。
乙現在以自己的父母去世為由,要求分割繼承耕種甲的家庭承包戶內的承包地的一部分,不符合法律規定,不予采納。
因此,法院判決支持甲的訴訟請求,也就是不認可乙提出的繼承父母所享受的部分。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能夠繼承?
從案件中,我們可以發現,這不是一個可以簡單回答的問題,要仔細分析,區分不同的土地承包類型。
區分不同類型的土地承包,主要是從承包土地的不同主體以及承包土地的不同類型區分。
農村土地承包的主體有哪些?
主要有兩類。
一類是家庭承包的家庭承包戶。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五條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權依法承包由本集體經濟組織發包的土地。
第十六條規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戶。
我們可以看出,家庭承包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是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或者農戶家庭,而且承包地的權屬屬于村委會、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只能由村民自己來承包。
一類是以其它方式承包土地的。
這一類的承包經營主體,可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的方式,主要承包農村的荒地。
這一類的承包方主要是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
當然,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要承包農村土地,還要滿足一些程序性的條件。
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和個人,要滿足哪些承包條件?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 52 條規定,發包方(村委會)將農村土地發包給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應當事先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 2/ 3 以上成員或者 2/ 3 以上的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報鄉鎮人民政府批準,才能由本集體經濟組織以外的單位或者個人承包集體土地。
承包前,要對承包方的資信情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審查以后,才能簽承包合同。
不能說企業承包以后,發包方才發現他根本沒有相應的經營能力,就把土地撂荒或者囤地,這不是我們對外發包土地的目的。
《農村土地承包法》 51 條還規定,以其它方式承包的農村土地,在同等條件下,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享有優先的承包權。
就是四荒地,本集體經濟組織優先承包,也可以通過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的方式承包。
可以看出來,不同的承包主體,可以承包的土地類型是不同的。
對于能夠承包經營的土地,法律上也做了分類。
《民法典》第三百二十三條第二款規定,農民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農業的土地,依法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
這里明確了依法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度的農業用地的范圍。
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用于農業的土地,按土地權屬看,農民可以承包的土地,依法實行土地承包經營制的農村土地,既包括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也包括雖然屬于國家所有,但可以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農業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