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述了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必要性和現狀,指出當前農村土地流轉存在的問題在于思想觀念的偏差,政府干預的不當及土地流轉市場的不完善,最后提出了農村土地流轉機制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對策
農村土地流轉是我國農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核心關鍵,對我國轉型期的農村經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三農”問題的解決、實現農業現代化等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農村土地流轉的必要性
農村土地流轉能給各方帶來收益并促進經濟的發展,農村土地流轉有其必要性。
(一)彌補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不足。農村土地流轉能夠將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連片經營、規模經營,從而克服家庭承包經營的局限性,走專業化、規模化、區域化、商品化之路。故必須創新農村土地制度,實現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
(二)資源配置優化。農村土地流轉滿足專業大戶集約經營土地的愿望,促進農業生產規模化、專業化分工,克服了家庭經營規模過小的局限性。通過土地流轉,農戶技術特長和土地的適宜性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實現土地資源和勞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農民走向市民。土地流轉改變了土地的利用結構,農業結構的變化導致農業勞動力技術結構也發生變化。農村土地流轉后,農民變成了農業工人;農民的就業門路拓寬,居住地、生產地、勞動地開始分離,隨著農村城鎮化住進城鎮,農民變成了市民。
(四)農村經濟增效。農村土地流轉把農村、農民、農業引向了市場的軌道,使農業走向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土地流轉市場化、經營規模化,把農村經濟引向了市場經濟,按市場來配置土地、勞力等資源,大大地提高了資源的生產率,提高了農業經濟整體水平。
二、農村土地流轉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農村土地流轉指農地權利的流轉,即農地權利主體將擁有的農地權利全部或部分轉移給其他主體的行為。現階段除國家征用外,我國農村土地所有權不得隨意轉讓,本文主要研究農村土地使用權的流轉。
近年來,農村土地流轉總體上呈現出健康有序的發展趨勢,但目前土地流轉還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思想觀念的偏差,政府干預的不當及土地流轉市場的不完善。
(一)思想觀念的偏差。對農民而言,農民誤認為土地歸自己所有,可以自行處置,私租亂包現象極為嚴重;城市不能為農民工提供住房、醫療和教育等社會保障,因此農民將農村承包土地作為維持生活的最后一道防線,不愿流轉土地使用權。
(二)政府干預的不當。在農村土地流轉過程中,由于政府的管理體制不夠完善,定位不當,干預的度難以確定等原因,阻礙了農村土地流轉。一方面,政府部門強制性誘導不力,服務不到位,對土地流轉缺乏相應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有的部門為了增加鄉、村集體經濟收入和干部福利,抑或作為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隨意改變土地承包經營關系,讓工商企業和經營大戶進入農業,以強制性手段和較長的租賃期限,承租大量耕地進行規模開發,忽視了農民的主體地位,侵害了農民的利益。
(三)農村土地流轉市場的不完善。
1.土地流轉不規范。首先,土地流轉程序不規范,流轉手續不規范。其次,土地流轉運作不規范。由于土地的不穩定性及政府對農村土地流轉的引導和服務不夠,多數流轉都沒有建立穩定的流轉關系,在有些地方,土地流轉處于混亂、無序的狀態。
2.服務不到位。農村土地服務不到位主要表現在管理機構缺失和中介組織缺乏兩個方面。由于一些鄉鎮尚未建立完善的農村土地流轉管理機構,缺乏對農村土地流轉的有效管理、引導和服務,因此,農村土地流轉中農戶自發的土地流轉占有一定比例,由于缺乏規范的制度,農村土地流轉糾紛時有發生。我國農村土地流轉范圍小,流轉形式單一,缺少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影響了土地流轉的規模和效益。
3.流轉機制不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種普遍現象,然而,現在仍未形成市場化運作的土地流轉機制,阻礙了土地流轉的進一步發展。流轉機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土地流轉補償制度和土地投資補償制度尚未建立。其次,農村土地流轉管理職能較弱。第三,缺乏完善的土地價格機制。
三、農村土地流轉實現對策
(一)建立健全社會保障機制。加快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要逐步完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被流轉土地農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一是要建立農民社會保險制度。二是要建立城鄉養老保險制度。三是建立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
(二)多管齊下,鼓勵正常流轉。政府部門要采取多種措施鼓勵農民以多種形式對土地進行流轉。在流轉過程中,要大膽地采用轉包、轉讓、互換、出租、入股等多種形式,變被動流轉為主動流轉,變自發流轉為依法流轉。要鼓勵進城農民自愿放棄承包土地。對這些農民,各地可結合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措施給予補償、互助。正確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參與農村土地流轉。
(三)完善管理機制。第一,建立機構。建立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大力培育土地流轉的中介組織。通過建立“土地銀行”等形式為農民承包地流轉提供中介服務。“土地銀行”通過建立土地儲備庫等形式,將所有農戶轉出的土地集中起來,吸引各類投資主體進行投資。第二,管理秩序。政府在土地流轉中的職能定位—制訂政策、引導、服務、執法和管理等。第三,建檔建卡。土地流轉的方式、土地流轉的過程、土地流轉發揮的效益、土地流轉合同執行期間有無違約違規行為等,都要有完整的記錄記載。第四,完善承包。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的規定進一步完善,做到土地承包面積、地塊、承包合同、經營權證書“四到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