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作出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升全市各級各部門依法行政能力,減少和降低行政訴訟的敗訴風險,確保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根據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河北省行政機關行政應訴辦法》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張家口市根據實際情況,就相關工作從六個方面進行了規范。
一、凡以市政府或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制發的規范性文件或帶有法律性質的行政措施,起草單位應將草案及相關依據及時提交市政府法制辦進行審查。經審查制定主體、內容、形式合法的,由市政府法制辦提交市政府常務會議或全體會議審議并按照規范性文件的要求發布。起草單位在規范性文件成文后七日內報市政府法制辦,市政府法制辦在十五日內向省政府上報備案。未經市政府法制辦提交的規范性文件或行政措施,市政府常務會議或全體會議及市長辦公會一律不予研究討論。
二、各級各部門應強化對重大建設項目中涉及土地征收、房屋拆遷補償、失地農民保障等民生方面政府信息公開的管控,切實保障公民對政府重大決策事項的知情權和合法權益。市政府及所屬部門對外簽署的招商引資合同,一律由市政府法制辦進行簽約前的預審查,未經審查或經審查不合法的,不得簽署。重大招商引資行為,應當進行法律、財稅盡職調查、風險評估及產業經濟效益研究并出具相關報告,其它屬于重大行政決策范圍的,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三、市縣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應當嚴格按照省政府《行政機關行政應訴辦法》要求,落實本級政府或本部門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重大疑難案件、涉及民事賠償案件、區域內可能造成重大不利社會影響的案件,本級政府或本部門主要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并發表應訴意見。各級各部門出庭人員應遵守法庭紀律、服從法庭指揮,自覺履行已生效的裁(判)決法律文書中所確定的義務。各級政府作出行政復議決定書應當由常務副市(縣、區)長簽發,重大疑難案件、涉及民事賠償責任的案件及區域內可能產生重大不利社會影響的案件,由市(縣、區)長簽發。
四、認真貫徹落實重大行政處罰案件集體討論決定制度和重大行政處罰備案制度,凡在規定處罰數額以上未經集體會審的一律不得作出行政處罰;凡事實不清,證據不夠確鑿,程序有瑕疵的,一律不得作出行政處罰;凡對企業作出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未經本級本部門法制機構合法性審查的,一律不得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凡無法律、法規和規章依據的,一律不得作出行政處罰或行政處理決定。
五、縣區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門在年底前要健全法制機構,并配足配強工作人員,充分發揮法制機構的法制監督和防范法律風險的職能作用,在日常行政執法監督工作的基礎上加大對執法程序和執法標準、執法過錯和責任追究的監督檢查力度,加強對行政應訴、行政復議和行政調解的日常指導工作力度,強化對行政執法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治培訓,積極推行政府法律顧問制度,確保政府各項工作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