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河北法制網發生交通事故后,負主要事故責任的車主受傷棄車前往醫院就醫。其被告上法庭后,為其車輛承保的保險公司以其是“棄車逃逸”為由拒絕賠償。法院判決——
□ 郭麗 趙玲
近日,唐山市路北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機動車交通事故賠償糾紛,被告吳某受傷后棄車前往醫院就醫,保險公司認為吳某屬于棄車逃逸,拒絕承擔賠償責任。發生交通事故后,吳某棄車自救的行為是否構成棄車逃逸呢?
基本案情:發生交通事故后,被告受傷離開現場去醫院治療
兩年多前,被告吳某駕駛冀B牌照的汽車與原告李某駕駛的轎車相撞,造成車輛受損、吳某和李某受傷的交通事故。在交警到達現場之前,吳某自己離開現場,去醫院接受治療。唐山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隊第三交警大隊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吳某負此事故主要責任,李某負此事故次要責任,認定書中有“事故后吳某棄車逃逸”的表述。
事故發生后,原告李某被送往華北理工大學附屬醫院等多家醫院住院治療,后被鑒定為十級傷殘。原告李某要求被告吳某及為其車輛承保的保險公司承擔相應賠償責任。保險公司以被告吳某棄車逃逸為由拒絕賠償。
法院判決:被告受傷離開現場是基于救助自身的需要,保險公司要賠償
唐山市路北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雖然唐山市公安交通警察支隊第三交警大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中有“事故后吳某棄車逃逸”的事實表述,但對于本案是否屬于保險公司的免責情形,應當從主觀(是否具有逃避責任的故意)和客觀(實施離開事故現場的行為)兩方面共同認定。本案中,被告吳某在事故發生后離開事故現場是因其在本次事故中受傷去往醫院就醫,事故認定書及住院病案中亦有記載其受傷的事實。吳某離開是基于救助自身的需要,是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第一款中“立即搶救受傷人員”的條件而有必要離開事故現場的,故可以確認被告吳某不是為了逃避法律追究離開事故現場,其行為不屬于保險合同約定的逃離事故現場情形,故最后法院判決保險公司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法官說法:認定棄車逃逸是否屬于保險公司免責情形,應當從主觀、客觀兩方面共同認定
實踐中,存在不少當事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不通知或來不及通知任何人便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就醫進而被交管部門認定棄車逃逸的情況,保險公司則以棄車逃逸為由抗辯不予賠付。認定棄車逃逸是否屬于保險公司的免責情形,應當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共同認定,從而實現實體的客觀公平與公正。
被保險人與保險公司之間的商業險保險合同《機動車輛保險單》中的肇事逃逸免責條款雖系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之間的義務性條款約定,被保險人違反該條款約定的義務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但肇事逃逸行為的性質認定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嚴格把握。在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交管部門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要結合事故認定書中的內容來確定車主是否逃逸。《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條規定,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停車,保護現場;造成人身傷亡的,車輛駕駛人應當立即搶救受傷人員,并迅速報告執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具體到本案,吳某棄車是基于救助自身的需要,不屬于棄車逃逸,保險公司應在保險責任限額內予以賠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