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的推進,城鄉融合的發展,鄉村的休閑、養生等功能逐漸增強,吸引返鄉下鄉群體到鄉村干企業。建設現代農業體系成為產業振興的基礎,其中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成為熱點,如何挖掘生態休閑、旅游觀光、文化教育、康養度假等綜合價值,成為發展的首要條件。
合理進行旅游開發布局
在國家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實施鄉村振興的背景下,鄉村旅游點也不宜遍地開花,應因地而異。一般選擇大中城市近郊區或知名旅游景區,依托城市居民或順訪游客。或產業基礎好、鄉村風貌獨特、交通發達的地區,獨立成為吸引。
有效開發鄉村旅游資源
要充分利用農業生產、農村自然生態環境、農村物質文化遺產、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旅游資源。在全域旅游理念下,文化旅游融合的路徑上,從硬件環境和載體上升為軟性服務及生活方式,如鄉居、山居等鄉村生活的提煉。
精準開展鄉村景觀建設
以農業產業開發建設為依托,以留住自然生態、留住鄉土物遺、留住鄉土非遺為理念,以凸現“農味”“鄉味”“野味”為宗旨,以延長游客駐足觀光的時間為目的,以節省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原則,開展鄉村旅游景觀建設,與城市景觀形成差異化。
規范開展旅游設施建設
服務城市市民多元的需求,建設衛生達標、符合現代生活的旅游設施,但風貌與鄉村相協調。規范建設旅游設施能夠留住自然生態、留住鄉土物遺、留住鄉土非遺,節省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設施建設風險,讓盡可能多的農家分享鄉村旅游發展紅利。
科學構建旅游產品結構
深入挖掘農業產業、鄉村文化、自然風貌等資源特色,結合鄉村旅游者的興趣愛好及市場需求,融合現代科技創意元素,開展旅游產品研發,延長旅游產品鏈條,實現旅游產品多重迭加,并通過做深、做細、做透、做精、做多等措施,實現旅游產品開發多重迭加。
高效開展產業融合
農業內部直接的融合,增強農業產值,如作物套種。農業與康養、體育等產業的全面有效融合,強化休閑功能。
果園+土雞放養+旅游
科學開展旅游宏觀管理與定期評估
在起步發展時須就鄉村旅游資源利用、景觀建設、設施建設、產品體系構建、經營管理模式等進行科學規劃。規劃中期或重要的節點,聘請專業機構和相關部門評定項目和考核鄉村旅游點建設應看規劃編制實施情況,進行修編調整等工作。
花卉+婚慶產業
在城市周邊建設特色花卉婚慶游憩綜合體項目,主要針對城市居民的婚慶、婚禮、酒席、紀念日等系列需求。在全國很多大中城市周邊都有布局,需求屬于“剛需”。
苗木+休閑娛樂
以苗木產業基地構筑一個苗木休閑基地,現有苗木產業,然后進行旅游化。
林業+游樂項目
讓森林除了生態價值外產生更大的經濟價值。
牧場+牧場生活體驗
一方面可以豐富養殖產業盈利方式,另外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畜牧產品的價值和品牌知名度。
果業+創意體驗設計
打造讓當地人引以為傲的瓜果產品
漁業+多元化漁樂體驗
形成一個休閑游憩體驗部落,既可以豐富水產養殖的收益來源,又可以進一步擴大和提升水產養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大田+創意景觀種植
將田園成為承載和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窗口,以旅游為畫筆在廣袤田園上繪畫出五彩斑斕的大地景觀。
民俗技藝+情景化體驗設計
傳統技藝的保護不應該只是通過靜態化的博物館展示來實現,應通過場景化展現、親身體驗以及手工藝紀念品等形式傳承。
美麗鄉村建設+街道庭院生態廊道設計+五谷雜糧創意化設計
將鄉村的特色挖掘打造出來,是旅游導向的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所在,美麗鄉村的發展真正的是實現一村一品。
10
田園養生+度假模式
主題休閑度假莊園成為未來都市人逃離城市生活的首選目的地。
鄉村旅游主要面向近中途的城市居民,游覽時間集中周末。伴隨市場群體的細分,產業業態日趨豐富,新模式不斷出現,養老、養老、度假等綜合化開發運營是主流形式。
來源: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
中國休閑農業致力于權威發布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方面的政策法規、工作動態、精品線路、專家觀點、國內外典型模式經驗等,助力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